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特殊的圣诞礼物 (1)圣诞节前夜,鲍勃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着第二天要干的事。他家...

特殊的圣诞礼物

(1)圣诞节前夜,鲍勃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着第二天要干的事。他家里并不富裕,过圣诞节最使他高兴的,就是吃火鸡和母亲做的馅饼。他姐姐每年都要缝制一些圣诞礼物,而父母总给他买些他需要的东西,比如说一本书什么的。而他呢,也总是把零用钱攒起来,给他们每个人都买份礼物。

(2)他很爱他的父亲,可他父亲从没意识到他的爱,这让他感到很失落。他想,这个圣诞节他就十五岁了,该送给父亲一份更好的礼物,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老是到商店里去给他买条普通的领带。他侧身躺在阁楼的床上,眼睛望着窗外,心里琢磨着。

(3)记得小时候父亲告诉过他,耶稣是在牲口棚里诞生的。还说牧师和圣人来到牲口棚,给人们带来了圣诞礼物。想到这,他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对啊,我为什么不能在牲口棚里送给爸爸一件特殊的礼物呢?我可以早早起床,悄悄地去牛棚里,一个人给牛添草加料,把奶挤了,并将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爸爸进去挤奶的时候,就会发现所有的事情都干完了。这不就是给父亲的最好礼物吗?他凝望着满天的星斗,不觉得意地笑了。

(4)这一夜,他醒了好多次,每次都要擦根火柴,借着火光看他那只旧表。

(5)凌晨两点半他就起了床,悄悄下楼,轻轻拉开房门,蹑手蹑脚地走向牛棚。牛棚里,一头奶牛睡眼惺忪地望着他,显出惊奇的样子,好像在说:“你好早啊!”

(6)过去,他从来没有独自挤过奶,现在觉得似乎要做一件极不简单的事。他开始干起来:给牛添草加料,挤奶,接着打扫牛棚……诸事完成后,他便小心翼翼地关上牛棚的门。

(7)回到房间,他一看表,离四点只差5分钟了。他赶紧脱掉衣服,跳上床,像地鼠一样钻进被窝,用被子捂住头,尽力控制自己激动的喘息声,生怕父亲听见。这时,房门开了。

(8)“鲍勃,”父亲的声音,“虽然是圣诞节,但我们也得起来干活啊,孩子。”

(9)“好——吧——”他故意装作还没睡醒的样子。

(10)“那我先去了,我得把事情先干起来。”

(11)门关上了。他仍躺在床上,忍不住笑出了声,想到等一会父亲就会明白一切时,他的心跳得都快蹦出来了。

(12)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终于听到了父亲的脚步声,接着门开了。

(13)“鲍勃!”

(14)“嗯,爸爸——”

(15)“你这小鬼,”父亲激动得话也被哽住了,“你这家伙骗了我,是不是?”

(16)“这是给您的圣诞节礼物,爸爸!我爱您!”

(17)父亲紧紧地搂住了他,双臂在他的后背上下抚摸着,滚烫的泪水滴到了他的面颊上。

(18)“我也爱你!孩子,我真谢谢你!再没人比这干得更棒了!”

(19)那一瞬间,他心里猛然一暖,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原来爱是需要表达的!

1.“特殊的圣诞礼物”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请摘录原文语句回答。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选做一题

(1)不觉得意地笑了。

(2)父亲紧紧地搂住了他。

3.请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

4.选文第②段中说“可他父亲从没意识到他的爱”,读完文章,请说说父亲是否意识到了

他的爱,并简述理由。

 

1.早早起床,悄悄地去牛棚里,一个人给牛添草加料,把奶挤了,并将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 2.(1) “得意”就是感到非常满意(称心如意)。写出了鲍勃终于想出送给父亲的特殊圣诞礼物时的自豪(兴奋、骄傲、喜悦)心理。(2)“紧紧”形容动作的程度,写出了父亲看到特殊礼物时的惊喜(激动、兴奋)之情,表明儿子的礼物得到了父亲的赞许(认可、肯定)(或“写出了鲍勃的用心、懂事感动了父亲。) 3.示例1:此句运用动作描写,刻画出鲍勃完成礼物后既兴奋又激动,既紧张又期待的心理。(刻画出鲍勃既担心父亲提前发现他准备的礼物,又期待看到父亲发现礼物时惊喜状态的心理。) 示例2: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刻画鲍勃动作的敏捷。写出他既担心父亲提前发现他准备的礼物,又期待看到父亲发现礼物时惊喜状态的心理。 4.父亲意识到了他的爱。从文章第(17)段中的“紧紧地搂、抚摸着、泪水滴……“等系列动作及第(18)段“我也爱你……”等语言可以看出。 【解析】 1.本题考查梳理信息的能力。根据第③段中“我为什么不能在牲口棚里送给爸爸一件特殊的礼物呢?我可以早早起床,悄悄地去牛棚里,一个人给牛添草加料,把奶挤了,并将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可知答案。 2.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本题两句是人物描写,首先了解描写人物的几种方法,根据句子内容点明,从表达人物的内心感受来分析描写作用。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注意题目的答题要求是“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根据所了解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和常用修辞方法来判断句子,摘引出生动的字词,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表现了孩子怎样的心理活动及其形象特点。使用“生动”“形象”等评价语。 4.本题为信息梳理题。重点找出写父亲与儿子之间发生的事情,抓住有关父亲言行描写的语句,分析父亲对儿子的情感与态度,即可解答本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秋天的怀念(节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选文中划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3.本文在描写景物方面运用白描的手法,使得语言朴素、简练。请试着运用白描手法写一个描写景物的小片段。(50字左右)

【课文片段在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 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写法分析】白描手法,就是不用秾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语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本段写景使用白描手法,用最朴素、最简练的语言,如实地勾勒出秋天菊花盛开的情景。无论是写景还是刻画人物,运用白描手法时一定要重点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情态,并且所用语言要尽可能的简洁、传神。

 

查看答案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欹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坐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坐器,满则覆,虚则欹,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

【注】①欹(qī):倾斜。②宥(yòu)坐: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停顿,每句一处

诲 女 知 之 乎             孔 子 喟 然 而 叹 曰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知之知之_________      (2)知也_____________

(3)宥坐器_ ________       (4)满则______________

3.翻译上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4.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谈谈你从“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的行为中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  ②平仲:银杏的别称。浮客:游子。诗人自指。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查看答案

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根据下面丰子恺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回顾相关文章,写出其中两个篇目的名字,并联系文章写出一处能表现作者“温馨回忆”或“理性批判”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捕鸟)       (旧时孩子们常玩的“吹嘟嘟”)        (活无常)

 

查看答案

温馨的文章《六个馒头》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新语文补充读本》)

A.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本文的线索。

C. 凝聚了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    D. 引起下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