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在的你是否会感谢曾经那个做梦的自己?有了他,才有今天你的梦想实现。是否会感谢曾...

现在的你是否会感谢曾经那个做梦的自己?有了他,才有今天你的梦想实现。是否会感谢曾经那个坚持的自己?有了他,才有留给今天的惊喜……

请以“感谢那时的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②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

③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④不少于600字。

 

感谢那时的我 “你……想吃巧克力吗?” 我定定地站在便利店的巧克力货柜前面,目光流转于面前琳琅缤纷的巧克力们。红白相间的长条形包装,上面有个蓝眼睛的男孩笑得心满意足,璀璨的笑意此刻具有蛊惑人心的力量;金色外衣包裹的圆球状,被细致地一颗颗摆放在透明的礼盒里,凹凸的灿金包装纸暗示着它里面分量超足的细碎坚果外衣;可爱的水滴状,由银蓝色的外衣紧紧包裹,顶端飘着一根趣致的小纸带,像是在向我招手,轻轻地搔弄我的心。 我的旁边也定定站着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小男孩,他的手随着他的眼神飘忽,一遍遍地抚过货架上容姿各异的小精灵们,最终他的眼神停滞了,头保持着高高仰望。他的手也顿住了,微微颤抖地按在了一块长条形的、包装上飘着蓝色丝绸的巧克力上。他的手松松紧紧,将巧克力拿起,又放下,再拿起,再放下。他的姿势,似是一个人以最虔诚的姿态,面对着心底最遥不可及的渴望——而现在,他打算亵渎他的渴望。 你想吃巧克力吗?想啊!但是两个小毛孩,哪里有足够的钱去换呢?在那时,巧克力的价格如同天文数字。 “跟我来吧,请你吃想吃的巧克力,免费噢!”小男孩拉着我,扎进了便利店的重重货架中。 看得出来,他对于自己要做的事,感到非常紧张——他稚嫩的微微皱起的眉峰,紧抿的嘴,微颤的手,都在提醒着我——这是不应该的。 我陡然也极度紧张起来,耳膜轰鸣,只听见吊扇转动的噪音;眼前朦胧,各色的包装,鲜艳的色彩混杂交织,组成蛊惑的网;喉咙干燥,影响着脑袋的灵活性;意识也混沌一片,本就脆弱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我是否应该学着他的样子,左顾右盼随即抓起心仪的巧克力,塞在裤腰上,然后强自镇定,推开便利店的玻璃门呢? 我没有。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混沌的脑袋中浮现起电视里警察抓住小偷后,小偷顶着剃光的头,穿着囚服,双手被拷,在栅栏的另一边痛哭流涕忏悔的情形;我想起我之前拿了妈妈桌上的两块钱去买零食,被发现后教训的痛楚,想起妈妈愤怒又失望的眼神,想起她一边手起棍落一边声嘶力竭地问我"还敢不敢!"…… 仿佛当头一棒,我的眼神逐渐明朗,意识也清晰了起来,稚嫩的是非观陡然高大起来——我才不想被剃光头……至少,绝对不想再被痛揍一顿! 于是,那时的我,那时实际上并无清晰的界限,只因害怕而退缩的懦弱的我,拯救了我自己。现在看来,其实大多时候我遵守规则是因为害怕惩罚。而那时的我,在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之前,用这一歪打正着的守则歪打正着地拯救了自己,把踏上歪路的左脚收了回来。 小男孩并没有成功地吃到免费的巧克力,毕竟亵渎了自己的仰望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他推开了玻璃门,还没有长舒完一口气,便被愤怒的店主揪住了衣领。他在马路边上被店主训骂了一顿,之后他的爷爷带着钱与棍棒来了,把钱交还给店主之后带着棍棒与他,快步离开。 【解析】“感谢那时的我”为命题作文。“那时的我”是以前的“我”,“感谢”是说当时的“我”因有了一个伟大的梦想、远大的目标,自己为了梦想、目标,如何努力、刻苦,坚持不懈,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要感谢以前的的“我”有如此的梦想、目标,才有留给今天的惊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孙君飞的《满》,完成下列小题。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我心里有些难过。

⑦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好的开水,放到他面前。 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萝卜炖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疑惑不【解析】
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的将军?

⑨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我们的家园。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又以甜美的笑声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我们沐浴在父亲的目光中,有了满足,有了激动。

⑩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也包括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都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1.请仔细阅读选文④-⑩段,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完成填空。

_______________→ 有些难过 → 疑惑不解 → ②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回答下列小题。

(1)体会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谈谈你对标题“满”的含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段中父母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第段中 “我”却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

4.第⑧段划线句和链接材料在描写手法上有何异同?各自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链接材料】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杨绛《老王》)

(1)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第⑧段划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⑧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李贺学诗》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长吉细瘦,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注】①李长吉:李贺。唐朝著名诗人。②知:赏识。③得题:意为事前确定题目。④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如同他人按照法式连缀成篇那样,以符合作诗的规范为意。⑤小奚奴:小奴仆。⑥距驴:指驴。⑦太夫人:指李贺的母亲。⑧足:补充。⑨率:全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每日出与诸公游 ______

②未得题然后为诗  ______

③即投囊中 _______

暮归 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随弃之

A. 何陋之有(《陋室铭》)

B. 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

C.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D.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故 沈 子 明 家 所 余 四 卷 而 已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贺学诗的故事,对我们学习写作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完成题目。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①河:黄河。②岳:华山。③遗民:指金人占领区的宋朝百姓。

1.同是写泪,下列各句表现的情感与本诗截然不同的一项是(        )

A.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B.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C.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D.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一、二句。

3.诗歌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你所在的班级举行“绽放青春,传承美德”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感奋于怀】“少年强则国强。”担当是青春的底色。请你依据下面一段文字,补写座右铭。

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救国之志,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忘我工作,以国家为重,以人民为先,无私奉献,鞠躬尽瘁;“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摆脱中国任人宰割、亡国灭种的危险,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强盛起来,将自己毕生心血献给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

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恩于行】班主任计划组织一次“我和孝文化”专题活动,准备开展三项活动。他已经设计好前两项,请你帮他设计第三项。

活动一:开展“亲情作文”征文比赛        活动二:学唱感恩父母的歌曲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念于心】班长组织同学们到敬老院慰问,陪老人聊天,帮老人打扫卫生,为他们表演节目。小明参加活动后写下了自己的感言:“我觉得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非常有意义,既丰富了老人们的生活,给他们送去一份关爱和温暖,又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我们的心田播下爱的种子,是一次很好的社会实践活动。”班长觉得,小明的感言前后分句有递进关系,关联词用得不妥,于是针对修改方法向他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好的封面,或传递书的整体内容,或呈现代表人物,或展示主题情感……或兼而有之。请从下列三幅画中选择一幅合适的画作为小说《骆驼祥子》的封面,并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阐述理由。

1.我选择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除主人公祥子外,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虎妞等。

B. 《骆驼祥子》是老舍创作的京味十足的现实主义小说,小说刻画了祥子这一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始终不向命运低头的平民形象。

C. 《骆驼祥子》中,刘四爷卖掉人和车厂并抛弃虎妞,二强子踢死老婆并逼女儿卖身,阮明因没借到钱而告发曹先生,这些自私冷漠的人物体现了社会的凉薄。

D. 老马这个一辈子要强的车夫,最后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孙子病死在怀里。小说揭示了勤苦而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劳动者的共同命运,无情地批判了这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