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 包利民 ①一个不眠的寒夜,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

包利民

①一个不眠的寒夜,窗外依然是飘飞的雪和小兴安岭腊月的寒流。辗转反侧中,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从来不需要想起,却一直在心底盈然。

②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③沿着时光的脚步追溯,我想起了最初的那个刹那。那个时候,我刚刚从农村搬进城里,内心总有些许黯淡。或许是自卑心理的影响,便开始用偏激的行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有一次和别人打架后,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了。当时心里正愤愤,便与老师顶撞了。当我离开,老师关上门的瞬间,我看见他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一句他和其他老师的说笑从门缝挤了出来:“这孩子和我小时候特别像……”

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老师曾经那么多的严厉话语,都不及这无意间的一丝笑意半句闲话。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老师根本不知道,是他当年的微笑和话语,使一个叛逆的少年从此有所改变。

⑤短短的一瞬,影响着长长的一生。或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类似的情节,看似遗忘,却一直在散发着温暖与力量,像落在心间不经意的一粒种子,刹那间的感动会不知不觉生长成郁郁葱葱的希望和美好。

⑥就像一个朋友所说,自闭恐惧与防备,一直是她从小到大的常态,只因为她是孤儿。就这样一直到高中,她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就算别人善意的结交,她也是冷漠以对。班上有个女生是城里人,对她也总想关心,可是不管是否真心真诚,她都不予理会,她只觉得是怜悯。有一天,好些天没来上学的女生遇见她,低沉地说:“现在咱们一样了,我也成了孤儿了!”

⑦原来,那个女生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

⑧朋友说,只那一句,就让她打开了心扉。并不是因为女生真的变得和她一样,而是女生眼中的真诚与失落。对于朋友来说,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⑨想起曾经写过的一件事。邻家大伯很健谈,可是每年中总有固定的一天,终日无言。后来我们知道了原因,却是久久震撼。他的父母是聋哑人,有一年冬天,父母带着六岁的他去爷爷家过年。半路上,汽车忽然出了故障,慢慢地滑向山路下的深谷。车门无法打开,人们砸开车窗时,车身已经向下倾斜。大家纷纷涌向车窗向外跳,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他回头看,父母眼中全是不舍和牵挂,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

⑩从此,每一年的那一日,他都会禁言一天,用来体会父母当年的沉默无声,脑海中全是汽车坠崖那一刻父母的眼神与笑容。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那一天,邻家大伯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

足够了,漫长的岁月中,哪怕有过一个能融入我们生命的刹那,所有的日子便都有了意义。不管风雨起落,长路夜路,那份感动,那份爱,成为念念间最美的心灵家园!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本文题目含蓄而富有韵味,文中能诠释题目含义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了令人感动的三个片断,请概括出第二、三片断的内容。

片断一:我因为当年老师的微笑和话语,从此叛逆的性格有所改变。

片断二:

片断三:

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

4.联系前后文,品味下面句子。

(1)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

(2)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

5.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1.本文题目含蓄而富有韵味,文中能诠释题目含义的一句话是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漫长的岁月中,哪怕有过一个能融入我们生命的刹那,所有的日子便都有了意义。) 2.片断二:朋友因为女生的真诚亲切而改变自己冷漠的性格。 片断三:邻家大伯因为父母舍身救子而禁言一天,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 3.“一枕”扣住了“夜”“不眠”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枕卧床上,难以入睡的情状。(言之成理即可) 4.(1)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此刻“我”因为得到老师的同情和理解,内心黯淡愤愤的情绪瞬间消失的喜悦心情。(意合即可) (2)运用动作描写,通过“护”“挤”“推”三个连贯的动词,生动地刻画了父母在生死关头舍身救子的感人形象,表现出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意合即可) 5.点题,升华主旨。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短短的温暖,能影响人长长的一生。抒发了作者希望人们在生活中相互关爱的思想感情(意合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能诠释题目含义的语句的提取能力。首先要理解好题目的意思,根据这个意思通读全文,找到相契合的句子并提取出来即可。题目为“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相近并能诠释之的是第2段的“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2.试题分析:情节概括题,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找到关键语句,或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6至8段是写朋友因为女生的真诚亲切而改变自己冷漠的性格。9、10段是写邻家大伯因为父母舍身救子而禁言一天。 3.试题分析: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达正确即可。“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中的“一枕”,扣住了“夜”“不眠”,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枕卧床上,难以入睡的情状。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物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人物的情感。 4.试题分析:品味句子。 “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 运用比喻修辞;“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运用动作描写。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手法或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和情感倾向。 5.试题分析: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就有收束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要把表现的文章中心答出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把目标立在心中

张  涵

①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每到春天,微信朋友圈总会被 “春天来了,夏天还会远吗”刷屏。与此同时,不少年轻人还不忘立下减肥的目标,为夏天“秀”身材做足准备。

②朋友圈“晒目标”“晒梦想”的现象屡见不鲜。然而,这些曾经信誓旦旦写下的话,最后成功“变现”的又有多少?随着时间流逝,朋友圈不断被其他动态刷新,那些立下的誓言也被海量信息“拍”在了沙滩上。

③事实上,设定目标的意义不在于用来告知,而在于督促做事。

④社交媒体普及后,之前隐藏在舞台大幕后的日常生活有了展示的场地,朋友圈的“晒”文化也应运而生。“晒目标”等现象作为印象管理的一种手段,不仅可以进行“自我展示”,凸显决心和毅力,还可以收获好友的点赞与支持,获得心理满足感。然而,将目标公之于众,未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有心理学家认为,当别人认可你的目标时,你脑海中会产生自己的目标已经实现了的幻觉。

⑤决定做一件事容易,真正动手去做却很难。从“说”到“做”,是一个把想法转变成现实的过程,如果把一过程看作是化学意义上的元素反应,那么自律则是这场反应的催化剂。曾经风靡朋友圈的“几个赞就读几本书”的集赞读书活动,唤起了公众关注,却唤不醒摒除喧嚣、安静读书的心;获得了虚拟社交网络中的点赞,却没获得精神世界的食粮。以为发朋友圈立目标就可以获得他人的监督,殊不知只有自己才能一直监督自己。

⑥当终于着手去实现目标的时候,却发现更难的是坚持不懈。经常听到身边有人抱怨“今天加班,又没时间去跑步了”“今晚有个饭局,明天再读书吧”“今天出去逛街,改天再背单词吧”……但回过头仔细想想,一天中真挤不出一小时甚至半小时的时间为实现朋友圈立下的目标积累“跬步”吗?在追逐目标的道路上之所以会退缩、会妥协,是因为对实现目标的渴望并没有那么强烈。有位大学教授曾要求他的学生每天读书30页,这样坚持一年下来就能读大约一万页,将近50本书。他说凡是按照他的要求坚持读书的学生,最后都成为所在领域的杰出学者。

⑦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年轻人更要养成从“说”到“做”再到“坚持做”的习惯,不仅把目标和梦想立在朋友圈,更要把它们立在自己的心中。

选自《 人民日报 》( 2018年03月27日 19 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⑤段中加点字“这”指什么?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念的一项是(  )

A. 朋友圈“晒目标”“晒梦想”的现象屡见不鲜,他们设定目标的意义主要在于用来告知,而不是督促做事。

B. 将目标公之于众,不利于目标的实现。因为心理学家认为,当别人认可你的目标时,你脑海中会产生自己的目标已经实现了的幻觉。

C. 发朋友圈立目标并不能获得他人的监督,只有自己才能一直监督自己。

D. 很多人在追逐目标的道路上之所以会退缩、会妥协,是因为对实现目标的渴望并没有那么强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去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去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子击:魏文侯的长子,国君的继承人。 ②田子方:子击的老师。③亦:副词,只是,不过。④而:通“如”,如果。⑤家:大夫的封地称“家”。

1.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大夫而骄人则失去家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富贵者敢骄人                  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B. 子击乃之                      长跪而之(《唐雎不辱使命》)

C. 失其家者未闻有家待之者也      故临崩寄臣大事也。(《出师表》)

D. 纳履去耳                      水落石出者(《小石潭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富贵者骄人乎?

(2)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

4.请你说说田子方为什么不还礼?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观 猎

王维(唐)

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

【注释】①角弓:以牛角加强弓回弹强度的复合弓。  

②细柳营: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借此指打猎将军所居军营。

③暮云平:傍晚的云层与大地相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起句先写角弓鸣响、箭飞劲疾,渲染出紧张肃杀的气氛,然后点明猎者和猎所,下笔不凡。“角弓鸣”三字使人想起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射猎场面。

B. 颈联紧接“马蹄轻”而来,既生动地描写了猎骑情景又真切地表现了主人公紧张沉重的心情。

C. 全诗首尾呼应,前四句写射猎的过程,后四句写将军傍晚收猎回营的情景。

D. 诗写的虽是日常的狩猎活动,但却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将军的骁勇英姿,表达出诗人渴望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2.“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中“疾”“轻”用字俱妙,请赏析。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古诗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

(6)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查看答案

从鸿蒙初辟到现代文明,最能代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要数汉字。请以“汉字之美”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不少于4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