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代常用借代手法来释义,下列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桑梓—农田 南冠——被...

古代常用借代手法来释义,下列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桑梓—农田    南冠——被俘    B. 干戈——战争  庙堂——朝廷

C. 黄发——儿童  丝竹——音乐    D. 汗青——史册  垂髫——老人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借代手法的辨析能力。借代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A项“桑梓”代指“家乡、故乡”;C项“黄发”代指“老人”;D项“汗青”代指“历史”,“垂髫”代指“小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不能名其一处也。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3)将军宜枉驾顾之。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古人写诗作文,多有讲究。或浓淡相宜,如“⑴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或疏密相间,如“晴川历历汉阳树,(2)____________”;或远近相映,如“山际见来烟,(3) _________________;或虚实相生,如“忽如一夜春风来,(4)___________________” ;或物理相通,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借“(5)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时间飞逝、新旧事物交替;或巧用典故,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暗示希望能得到朝廷重用;或色彩相杂,如“(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节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气温拾(1)  (A.shè  B.shí)级而上/鸟鸣争先填补着空kuàng (2)/草儿齐头并进,翻过篱笆又迅速占领山岗/当一条河拥有了奔跑的力量/一条鱼也有着溯(3)  (A.shuò B.sù)游的畅想/舞动的水草将清cuì  (4)的捣衣声/接力一般传递到远方

  (1)______  (2)_____ (3)_____    (4)____

 

查看答案

作者写紫藤萝,告诉我们“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人生感悟。选择生活中的给你感触最深的事物,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老 树

你站着,你就这么站着,你就这么孤零零地站着,站在荒漠无边的旷野里。

那一片片飘舞着你生命旗帜的树叶呢?那小憩你的枝头又远走高飞的小鸟呢?那从远方匆匆赶来读你满脸深刻皱纹的风风雨雨呢?

几度悲欢离合,一切都已远去,只有你无言地伫立着,撑起一片清淡高远的天空。

从你日渐稀疏的枝叶,我知道你衰老了。

不是么,你那遒劲的根须裸露在地面上,是丧失竭力扎向泥土深处的欲望吗?而在你嶙峋的脊背里除了浓缩多少人都无法经历的年轮外,不也留下风雨剥蚀的伤疤,不也刻下岁月沧桑的印记么?!现在,我就静静地坐在你的根上,让苍茫的落照和无边的旷野作为背景,细细感知你的生命之轻,感知你的生命之重!

黄昏来了,冬季也已临近。

在黄昏的风里,我低吟起一句名诗:“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吟着唱着,我思想的汁液顺着你的根须仿佛就要抵达冬的深处,我知道,当杨柳风后,杏花雨间,你刻满皱纹的脸上定会绽出几星嫩绿的笑颜!

1.文章第一自然段连用了“站着(在)”,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什么?

2.文章第五自然段画线处“生命之轻”“生命之重”中的“轻”“重”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①“轻”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重”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最后一自然段中不直接写“当春天来临时”,而写成“当杨柳风后,杏花雨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三项是  (  )

A.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老树的寂寞和顽强。

B. “黄昏来了,冬季也已临近”,渲染了一种悲凉、萧条的气氛。

C. 作者引用雪莱的诗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D. 作者对老树表现了无限的伤感和同情。

E. 文章大量使用问句,作用主要是把读者引进营造的氛围中去。

F.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与本文的旨趣最为接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