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加线的字。

多趣味___________        属引凄异__________

泠泠作响___________        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先写山,后写水,层次井然。写水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乙文则是按____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

4.甲乙两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5.甲文总写三峡的特点是什么?乙文总写富阳到桐庐的山水特点是什么?分别用原文语句回答。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假如你是一位投资者,根据两文介绍的特点,你将如何让开发这两个地方?请简要回答。

 

1.真,实在连续不断形容水声的激越筹划,治理 2.视觉: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表达效果: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3.、夏、春、冬、秋(或季节);先总后分(或总分)。 4.两文都做到了动静结合,都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去写景,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5.甲: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6.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7.在三峡修建水利工程,同时搞旅游开发。在富春江到桐庐一带搞旅游开发。(要抓住两个地方的特点来谈) 【解析】 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属”:连续不断。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泠泠”拟声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三峡的红叶

(美国) 毅江

①身处异国它乡的我,最近从报上看到了一张三峡大坝蓄水后的照片,思路不禁又回到了那梦萦魂牵的三峡……我第二次走过三峡,时值深秋。

②清晨我步出顺流而下的江轮甲板,但觉江风凛冽寒气逼人,那两山束江、形势险峻的夔门在晓烟薄雾中正扑面而来。只见两岸海拔一千五百多米的悬崖峭壁硬是把滔滔江水挤迫到只有百米宽的峡道中,江面上是水转波旋,激流滚滚,头顶上是重岩叠嶂一线云天。

③置身在这一幅气势奇雄,充满大自然的荒蛮与伟力的图画中,人的精神和肉体不能不经受极大的震撼。什么也甭想,什么也甭说,让生命重重实实地受一次惊吓。千万别从惊吓中醒过神来,清醒的人都消受不住这三峡。

④大家的心潮还未完全地平复下来,江轮已驶入了峰秀景幽的巫峡。“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⑤一千多年前杜甫用诗句来描绘的巫山秋景图,此刻又重现在我们的眼前。

⑥江轮拐过一个弯,“看,红叶﹗”身边突然响起欢快的叫声。我忙抬头张望,只见高崖上有数丛叫不上名字的矮树灌木,清冷中犹自抖擞着被寒霜染红的枝叶,在萧瑟秋风里展现着其最后的辉煌。

⑦由于饱遭峡江的风吹霜打,这些红叶不如“           ”那样的灿烂,也没有“         ”这般的凝重,它们的红是淡淡的,像斑斑铁锈,间中还夹杂着黄色和褐色,然而却给这苍凉幽深的峡谷抹上了一笔亮丽的色彩,带来了点点生动活泼的气息。江轮款款前行,两边山崖上的红叶也越来越多,色彩也越来越浓,逐渐伸延成一片一片的。

远远望去,只见巫山群峰宛如披上万丈红霞,千姿百态,亭亭玉立的神女峰却似有一袭轻纱掩面,默默含愁。刚才大自然还展示着其雄伟阳刚的力,现在一下子又变成了阴柔幽秀的美。

⑨三峡的这种雄与秀、险与幽、力与美的跌宕变更,竟是如此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心灵,震荡着人们的魂魄﹗ 突然间我明白了,正是这种自然力对生命力的强烈冲撞,再加上一条滚滚东流的长江所翻腾着的那华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终于完成了三峡那惊心动魄的美,成就了三峡那永恒不衰的魅力。

                                             (选自《星岛日报》)

1.从文章第①段 “思路不禁又回到了那梦萦魂牵的三峡” 可以看出,这是一篇________性文章,文章前半部分写了三峡___________的一面,后半部分写了三峡________的一面(填四字词语)

2.运用修辞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分析第⑧段画线的句子,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请你根据语境为第7段划横线处依次选择恰当的诗句,正确的是( )

由于饱遭峡江的风吹霜打,这些红叶不如“        ”那样的灿烂,也没有“            ”这般的凝重。

①日出江花红胜火 ②霜叶红于二月花

③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④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文章题目为“三峡的红叶”,是把它在放在什么背景下去展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自古以来,三峡因风光的奇特而成为文人墨客登临的胜地。请你结合本文的内容给它写段导游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  笑

①齐白石老先生有一句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②人生于天地之间,有人称赞,就一定会有人诋毁。这就像天气一样,有晴就有阴,有阳光普照,就难免有阴雨绵绵。这道理也许人人都懂,但真正能做到齐老那两笑,并不容易。

③别人夸奖,自然欢喜,高帽子谁不愿意戴呀!清代大才子袁枚,少年聪慧,秉赋过人,二三十岁就官拜七品县令。赴任之前,袁枚去向他的老恩师──清乾隆年间的名臣尹文端辞行。尹文端问:你此去赴任,都准备了些什么?袁枚老老实实地回答:学生也没有准备什么,就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尹文端一听就有些不高兴,说你年纪轻轻,怎么能搞这一套,还是要讲究勤政务实呀!但袁枚说,老师你有所不知,如今社会上的人大都喜欢戴高帽子,像您老人家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呀!尹文端听罢此言,很是受用。袁枚不愧为才子,对世事洞明如镜,在不知不觉中,就将一顶高帽子送给了尹文端。

④连自以为高明的尹文端,都做不到“人誉之,一笑”,何况普通人呢。如果一个人真正能做到“人誉之,一笑”,那么他无论做什么都能够了然于心,淡然处世,其人生境界就已经有了一定的高度了。

⑤更进一步,如果能够做到“人骂之,一笑”,那就更是了不得。

⑥有一段时期,释迦牟尼经常遭到一个人的嫉妒和谩骂。对此,释迦牟尼并没有恶语相向给予回击。他心平气和,一笑了之。直到有一天,这个人终于骂累了。这时,释迦牟尼微笑着问他:“我的朋友,当一个人送东西给别人,别人不接受时,那么这个东西属于谁呢?”这个人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是属于送东西的人自己了。”释迦牟尼又问:“         ”这个人闻听此言,一时语塞。从此,他再也不敢谩骂释迦牟尼了。

⑦面对突如其来的诽谤和指责,释迦牟尼不为所动,表现出了少有的冷静与清醒。他不理睬,也不还击,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而是以他慈悲宽大的胸怀,让指责无处落脚,将谩骂化解于无形,让对方最终自惭形秽,败下阵来,而且,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⑧面对无聊的诽谤与谩骂,有时候,一笑其实就是最有力的还击。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2.联系前后文,将第⑥段中释迦牟尼的问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说说本文采用的两个事例在论证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5.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

2.这首诗共四句,写出了诗人几种心情?请你概括。

 

查看答案

默写诗文名句。

①杜甫《望岳》中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②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推敲”二字的典故源于贾岛《题李凝幽居》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

④《饮酒》中体现诗人主页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⑤然则天下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⑦近来始觉古人书,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是网上流传的词语新解,请参考示例,为下面词语写出你的新解。

示例:⑴错误——这是年轻人的专利。

⑵孤独---这是为自由付出的代价。

⑶谣言---这是一种传染病,沉默是最好的疫苗。除非你能找出传染源,否则解释恰恰会成为病毒传播最理想的条件。

失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压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