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1)安营扎寨: (2)气喘吁吁: (3)接踵而至: (3...

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1)安营扎寨:

(2)气喘吁吁:

(3)接踵而至:

(3)川流不息:

 

(1)安营扎寨: 指军队驻扎下来。现在有时比喻建立临时的建设基地。   (2)气喘吁吁: 呼吸急促的样子,形容非常劳累。   (3)接踵而至: 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3)川流不息: 像河水那样流个不停。一般比喻来往的人或车辆、船只很多。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气喘吁吁:呼吸急促的样子,形容非常劳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角(líng)   黑(lí)    冻(chuāng)

B. 诚(qián)   动(rú)    纶(jīnɡ)

C. 然(zhòu)   漫(yì)    懈(dài)

D. 实(dūn)    蜿(yán)   演(yì)

 

查看答案

关泣社会 你会发现许多美丽的事情和事物:参加公益涪动,你会发现人心是如此美丽;观看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你会发现诗词是如此美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从一双双伸出的援助之手,你会发现人性是如此美丽……

请以“      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1)选择合适的词语或短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子600 字。

 

查看答案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记承天诗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两篇短文的作者柳宗元、苏轼分别是我国___________代和___________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悄怆幽邃

(2)怀民亦未

3.《小石潭记》第二段通过刻画游鱼的形神姿态表现了潭水的什么特点?

4.《记承天诗夜游》中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对月夜进行了描写,请用自己的语言将这种美丽景色描绘出来。

5.都写于作者被贬期间,分别表达了柳宗元和苏轼怎样复杂的心情?

 

查看答案

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2)如外人 

(3)余人各复至其家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 仿佛若有光    B.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查看答案

本学期,希望中学八(1)班准备开展以“诗词之魅”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为了烘托气氛,同学们觉得需要在教室黑板上书写一则标语。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六个,组成对偶句,作为主题活动的宣传语。

传承  培养  诗文  诵读  美德  经典  展示  华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班级同学对全校开展的“我爱诗词”的问卷调查。请写出两条你探究发现的结果。

所占百分比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男生

48%

42%

37%

女生

52%

58%

63%

 

    探究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倡导大家将读古典诗词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班委会发出了倡议。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根据提示和要求作些修改。

古典诗词是历史的精华,[A]不仅压缩了国家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概括了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古典诗词是智慧的源泉,陶冶了中国人的性情,培养了中国人的胸襟。正如中国文化是一脉传承的,[B]在文学艺术创作中都能汲取到古典诗词的智慧。古典诗词是民族崛起的精神支持。[C]无论世界多极化如何发展,国际情势如何复杂,那一首首绮丽诗篇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中国人都不会失去信心。

①[A]句中有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可将“____”一词改为“____”。

②[B]句中有成分残缺的毛病,应改为:____

③[C]句中有语序不当的毛病,应改为: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