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年集
(厉彦林)
①“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唱儿歌,赶年集,迎新年,是我美好的童年记忆。
②我故乡在沂蒙山区东部,山多岭多,交通不便。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自由买卖,享受属于乡村独有的喜悦。我们公社驻地逢五、逢十是集。一入腊月,地里没活了,年味就渐渐浓起来,丰收的喜悦挂在乡亲们脸上,见了面格外客气、嘘长问短。年底时,崎岖的山路上人群熙来攘往,馒头、油条、猪肉、粉条等大包小包的年货在涌动。小孩子跟在大人的后面,蹦蹦跳跳地赶集、串亲戚。
③春年快到了,不管贫富都要赶年集置办年货。人们会把一年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花到最后一个年集上。在穷乡僻壤,赶年集,是孩子们迎新年的头等大事,多数孩子兜无分文,就是看热闹。腊月三十最后一个年集,头天夜里又下了一场雪,我和伙伴们还是执意相约赶年集。临行前,母亲给我套了件又厚又沉的大棉袄,父亲从兜里掏出两张五角的新钱,顺手给了我一张,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这时在一旁微笑着的母亲,狠狠瞪了瞪父亲一眼,父亲心领神会,又把手里那五角钱塞给了我,然后拍拍我的头说:“去吧,看放鞭炮,隔远点哦。”
④跑出村口,只见赶集的人很多。雪后的山路被手推车、自行车和脚印踏成一条黑色弯曲的长丝带,清晰而漫长。甩年货、购年货的都着急,牲畜的叫声、车轮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相映成趣。只记得公社供销社商店的外街用红漆刷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八个大红字,工整厚重,格外显眼。集市,就在公社居地村西侧宽阔的河滩上。河里结了冰,地上是薄薄的雪,摊位沿道路两侧展开,依次摆满小树林,商品琳琅满目,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⑤时近中午,年集达到了高潮。河滩上用竹席临时撑起的棚屋,一个挨一个,大勺小勺叮当响,各色小吃应有尽有,香味扑鼻。
⑥赶年集有规矩:女孩买花,男孩恋炮,婆婆买鞋,老头购帽。割肉、买菜、买鞭炮,再购对联和年画。男孩子只关心鞭炮和牛肉锅、烧饼摊。女孩子只关心红绒花、红头绳和花布。我母亲不舍得花钱,从来不赶集,过年自己什么新东西也不添。下午快散集的时候,我找到绒花摊。红绒花是一种纯手工制品,花蕊、花瓣、花叶活灵活现,粗大的麦草捆上插满密密麻麻的绒花,在风中颤动,疲倦地招引着客户。
⑦“大爷,我买六朵绒花,三根红头绳!”我底气十足地说。
⑧“不还价,两毛!”卖花的大爷顺手帮我插在一截高粱秸上,像是开满绒花的树枝。
⑨望着远处手拿风车纸花的女孩,心中盘算着如何把绒花分给妹妹和操劳忙碌的母亲。这新年礼物虽小,但很珍贵,饱含温暖的年味和对亲人美好的祝福。等望见老家屋顶的那缕炊烟,才想起没吃午饭、肚子咕咕地叫了。正在拽着针线纳过年棉鞋的母亲,从锅里给我端来预留着的热乎乎的饭,用力搓搓我被冻红的耳朵和手,还心疼地埋怨我回来晚了,饿坏了……
⑩年集是一幅凝聚着热闹繁荣与美好憧憬的乡俗年画,又是生活变化、社会进步的缩影。
⑪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我心中依然涌动着对年集的美好记忆和对团聚的渴望。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仿佛回到少年时代,身穿新棉衣,手捧父母的呵护与微笑,跑进新年每一缕阳光里……
(2017年01月14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选文通过对“赶年集”的回忆,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2.选文第④段的诸多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4.节日的美好总让人赞颂不已。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原本是写元宵节的,今天若用于春节,是否合适?请结合修辞手法极其作用加以说明。
(甲)项羽乃遣当阳君、蒲将军①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②,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③。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④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注】①当阳君、蒲将军,当时都是项羽的部下。②甬道,通道。运粮草的两边有墙壁拦护的通道。③王离,与苏角、涉间,全是章邯的部下。④冠(ɡuàn),居第一位。
(乙)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账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③。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④,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注】①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②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③不逝: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逝,向前行进。④数阕:几遍。乐终叫阕。
1.解释加点字
(1)将卒二万渡河(____________) (2)项王泣数行下(____________)
2.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选项是( )
A. 及楚击秦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B. 诸将皆从壁上观 项王军壁垓下
C. 以示士卒必死 以君为长者
D. 虞兮虞兮奈若何 若为佣耕
3.翻译句子
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
4.两段选文都是讲项羽的故事,请分别用一个最恰当的成语概括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结尾是“莫敢仰视”,乙文结尾是“莫能仰视”,“敢”与“能”一字之别,表现了怎样不同的情境?
解释加点字词。
(1)引喻失义(_________________) (2)因屏人曰(_______________)
(3)故不错意也(_______________) (4)楚人怜之(_______________)
(甲)“A见踢去了刀,心里便不怕他,右手虚照一照,左手一拳,照着武松心窝里打来。却被武松略躲个过,就势里从口下钻入来,左手带住头,连肩胛只一提,右手早捽住A的左脚,叫声:“下去!”那A一者冤魂缠定,二乃天理难容,三来怎当武松勇力,只见头在下脚在上,倒撞落在街心里了……”
(乙)“武松听了,心头那把无名业火高三千丈,冲破了青天;右手持刀,左手揸开五指,抢入楼中。只见三五枝灯烛荧煌,一两处月光射入,楼上甚是明朗;面前酒器皆不曾收。B坐在交椅上,见是武松吃了一惊,把这心肝五脏都提在九霄云外。说时迟,那时快,B急要挣扎时,武松早落一刀,劈脸剁着,和那交椅都砍翻了……”
1.甲文中的A是________,乙文中的B是________。武松杀人后蘸着血在墙上写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是在甲文后还是乙文后?__________
2.以下情节中不是武松事件的一项是( )
A. 痛杀王道人 B. 义夺快活林 C. 大破连环马 D. 夜走蜈蚣岭
根据提示填空。
(1)《出师表》中,写国势危急时,朝廷内外为“追先帝,报陛下”而竭尽忠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代诗人李益的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范仲淹的《渔家傲》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晚倦梳头。
(4)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胡马依北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乐须及春。
(8)手中各有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暮聊为《梁甫吟》。
(10)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市井气,切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