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金华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①时...

(金华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选自《唐语林》)

[注]①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②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③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④飞龙:指皇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 而意常不           食不饱,力不

B. 终不可禁           万里赴戎机,关山若飞

C. 亦如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何年

D. 会魏师李公蔚贡马   东买骏马

2.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

3.下面句子的横线处省略了主语,根据文意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翌日,    令诸子乘之,亦如是。

A. 沈宣词    B.

C. 王公遂    D. 李公蔚

4.翻译下面的句子。

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

5.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售”有以下两个义项:①卖出去;②买。“公阅马,一阅遂售之”中的“售”字,选用哪个义项才符合文意?选出正确义项,并用自己的话简述理由。

6.韩愈的《马说》深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联系《马说》,结合文本,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

 

1.A 2.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 3.C 4.门客答应(把马卖给沈宣词),但(沈宣词)还没来得及给钱,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 5.此处的“售”是“买”的意思。从“李公蔚市贡马”“后入飞龙”等可知李公蔚是买马的,从“一阅遂售之”可见李公蔚买马的果断、坚决。 6.韩愈的《马说》告诫世人,要发掘良马的潜能,首先要深谙马的习性,懂得如何驾驭。但王公遂买马后一直“未尝乘”,在骑马失败后,还“怒捶之”,最后转手卖了,可见他不懂策马之道,更没有能力发掘良马的潜能,使其成为名马。 【解析】 1.试题分析:老景文言词语一词多义。A项,“足”都是足够的意思。B项,“度”:估计/越过。C项,“是”:这样/判断动词。D项,“市”:买/集市。故答案为A。 2.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马说》,回答下面的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祗于奴隶人之手 

(2)死于槽枥之间

2.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3.根据要求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 

(2)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 

(3)当没有遇到伯乐时,千里马的遭遇只能是“____________”。

4.怎样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整理文中有关句子回答)

5.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查看答案

(茂名中考)仔细观察下边的漫画,按要求答题。

(1)描述画面内容。

(2)揭示漫画的寓意。

 

查看答案

(大庆中考)结合上下文,在横线处补写句子,使语意连贯通顺。

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一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的箭不走正道,也算不上一张好弓。评判人才也是如此,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__________,即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可见,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运用所学的知识,根据下面的上联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强烈的愤慨。

B. 《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 《马说》第二段中的四个“不”有力地谴责了“食马者”的无知。

D.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