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人名),________(朝代)文学家(人名)。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解衣欲睡(________________)
(2)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
(3)怀民亦未寝(________________)
(4)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回答作者“解衣欲睡”之时,为何又“欣然起行”?
4.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承天寺夜游所见“月色”?(不少于60字)
5.有人评价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美景与闲心的遇合。” 请结合本文创作背景,谈一谈你对“闲心”的理解。
名句积累与运用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5)李商隐在《无题》一诗中,运用形象的比喻为我们阐释了爱的内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醉翁亭记》中,作者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语言精练,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山间的春夏之景。
(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尽诗人对远隔千里的人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天净沙·秋思》中,马致远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卒章显志,点明了天涯游子之悲。
《弟子规》中说“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请你以“恩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②字数不少于 600 字;③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明写或暗示自己的姓名和所 在的学校、班级。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诗中多次用到“宛”字,它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效果?
2.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宋荔裳方伯①在塾②读书时有岸然③而来者则一老甲榜④也。问:“小儿读何书?”以《史记》对。问:“何人所作?”曰:“太史公。”问:“太史公是何科进士?”曰:“汉太史,非今进士也。”遂取书阅之,不数行,辄弃去,曰:“亦不见佳,读之何益?”乃昂然而出。荔裳时方髫髻,知匿笑之,而此老夷然不屑。
【注释】①宋荔裳:宋琬,号荔裳,清初散文家。方伯:明清时对布政使(官职)的称呼。②塾:学堂。③岸然:严肃的样子。④清朝科举制度中进士的别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不数行(_________)
⑵乃昂然而出(_________)
2.用“/”标出下面的句子朗读时的停顿(限标2处)。
宋荔裳方伯在塾读书时有岸然而来者则一老甲榜也。
3.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请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①_____)以《史记》对。”“(②_____)遂取书阅之。”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心乐之(_________)
⑵水尤清洌(_________)
⑶斗折蛇行(_________)
⑷其境过清(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之:心乐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 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不足为外人道也
C. 以:以其境过清/卷石底以出
D. 而:潭西南而望/隶而从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请从描写的角度说出本文第二段写景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