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要求作文。 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进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

根据要求作文。

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进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

请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这就是我的承诺 本学期,我给孩子们的承诺较多,陪你们锻炼每天走一万步、每次联考写下水文、看你们最后一个离开学校我才离开……在这些承诺的背后,最难忘的是那一次。 初三元旦放假的前一天,语文课代表在网上精心挑选了一本厚厚的日记本,黑色的壳儿,上面印着小熊,欢天喜地地捧给我,下面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情不自禁地说:孩子们,我用这个本子,记下和你们在一起的每个日子,在你们毕业前,记完。 今天,你们走进了中考的考场,我反复抚摸着这本散发着师生共同体温的日记本,给自己也给你们一个确凿地肯定:老师说的都做到了。 其实“言必行行必果”,说得容易,做起来真难。如果没有教学任务、没有琐碎家务、不需要读书写文,记日记是最简单的事,可是工作家庭都要兼顾,我只有挤出零碎的时间,在等孩子放学的车厢里,在课间办公室的一角里,我都会记上几笔……这本日记我随身携带,终于早在你们毕业的一个月前记完。 孩子们呐,老师这三年的承诺离不开一个主题,我让你们完成的文字,我必须首先完成。也就是你们写的每一篇作文,我也必有下水作文。今天的考场作文,因为你们写,我更是难以推脱,这也是三年的最好总结了。我在考场之外写下它的时候,内心是百味杂陈的。 我曾经在一篇专栏的后记里这样写给自己:以诗意的信仰,活在浪漫和现实中间;以无用的书写,点燃内心的火焰。其实真的,老师的一篇篇文字并不能给自己带来任何的好处,甚至也不能给懵懂的你们什么影响。记得我跟大家说:谁愿意陪着老师一块写日记,我奖励给谁一个本子,没有,繁重的课业负担,没有人愿意能够把这件事坚持下去。后来我降低格调,谁能坚持一天写一句话,我依然奖励给大家一个本子,只有两三个孩子。当然真的感谢这两三个孩子,他们也坚持到了最后,坚持到了今天。这些,我在《让诗歌绽放成离别的花瓣》的最后一课都有展示。 记得莫言曾经说过一段话:文字如果没有累积到300万,你就还没有进入文学的大门。孩子们啊,老师向你们的承诺,其实是希望你们与中文结缘,热爱上美丽中文,打败自身的懒惰,更是借你们的眼睛监督我自己啊! 教与学的道路上,我们是互相成就的!文字的路上,我向你们承诺的,实际上得益的是我自己,所以我永远感谢你们……说了这些话,其实就是一句:低低地爱着你们,师生一块向未来承诺。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该题目简洁新颖,没有审题障碍,这个题目在命题 上不落窠臼,在思维形式上注重开放,在内容上贴近生活.同时,我们可以选取 自己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写.【审题立意】这就是我的承诺,这是一个很平常的题目,要想写出新意,也有一 定的难度,这个词语里蕴含着着深刻的道理.是一个人品质的良好表现.【思路点拨】可以两个思路,一是选取生活细节,如写自己或者周围人关于承诺 的事情;也可以跨越时空,寻找离我们生活、时间较远的写作素材.【写作手法】 整篇文章要以记叙文字为主, 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 在文章最后可以写一段议论抒情文字,写出所感所悟,升华一下文章的主旨.【形式创新】可以采用小标题或者分镜头的方式,写几件事,会给人耳目一新之 感.【文体选择】写记叙文、议论文都可以,选择自己擅长写的文体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永远的槐花蜜

赵学儒

初夏,老乡进城,带来蜂蜜,是槐花蜜,即槐花盛开时蜜蜂采粉酿成的蜜。老乡说,这是头茬槐花蜜,是一年中最好的蜜,是咱太行山区最地道的蜜。老乡的一番话,把我带回到了三十年前的太行山老家。

我老家是个被大山围起来的村子,因为少雨,山上栽满耐旱的槐树,每年春天柳绿之后,山上的槐树便开了花。近看朵朵串串,远望成片,从空中俯视,沟沟梁梁都是雪色。轻风摇曳,花海泛起股股波浪,吹来缕缕花香。这时,便有无数蜜蜂如天兵天将蜂拥而至,之后趴在花蕊上,再无声息,专心采粉。

那时老家穷,乡亲们都要采槐花,或自己吃,或喂猪。一次,我跟母亲上山去采花,她用长钩勾下树枝,我把槐花摘下,放到袋子里。母亲的手被槐刺刺破,鲜血直流,母亲却笑笑,甩甩手指上的血,继续采。我家八口人,爷爷奶奶老了,失去了劳动能力,我爸在外地教书,很长时间回家一次,我们兄妹四个都在上学,母亲的辛劳可想而知。

记得那日母亲穿了一件绿褂子,在白色花海中格外显眼。橘红的阳光也从树缝探下头来,与她的微笑糅在一起,越发灿烂。我摘了一朵小花放到嘴里,咂咂滋味,开始有点苦涩,却越嚼越香、越嚼越甜。我们满载而归,身上还带着香甜的味道。

母亲把槐花带回家,摊在干净的地上晾晒,便于存放。接着,她开始鼓捣猪食。她把槐花放进大锅,点燃灶膛的火,等锅里的水烧开了,槐花瘪下去了,又把一些谷糠放进去搅拌,再兑些凉水,开始喂猪。圈里是黑白两只猪,一顿吞咽。年终,母亲把一只猪卖掉,还“缺粮款”,另一只杀了,肥肉炼成坨,作为全家一年的油水。

槐花的吃法多样:炒鸡蛋,把鸡蛋和槐花搅在一起,放锅里炒,鸡蛋熟了,菜就成了;蒸槐花,把槐花和面粉拌匀,再划线儿盐,放笼屉里蒸,出锅便可以蘸蒜吃;蒸包子,把槐花剁成馅儿,搅上些猪油,用棒子面、棱子面或山药面包好、蒸熟。那浓浓的槐花香,伴随着我们成长。

我成家之后,在附近的水电站上班,家里的事基本落在妻子肩上。我上班是三班倒,一次早上下班回家,知道妻子去采槐花了,便去接她。山上,阳光灿烂,就像舞台上的灯光,槐花漫山遍野地舞蹈。一群群蜜蜂来了走,走了来,嗡嗡声此起彼伏。在这片雪白的花海中,妻子头上的红纱巾分外妖娆。采完花,妻子开始下山。她的肩上背着装满槐花的筐子,筐子上还摞着鼓鼓囊囊的麻口袋。下坡时几乎是一路出溜,妻子的腰杆却总是挺得笔直,抵住筐子和口袋。回到家,她解下被汗水浸透的纱巾,让我替她拔头皮里的槐刺。猛地拔出来,殷红的血也跟着渗出来。

那年,我们家盖新房,妻子特地养了三只猪,或卖了钱支付材料费,或用来招待帮工。为了让猪吃饱喝足快些长大,妻子采回了很多槐花,晾晒在房前屋后、坡坡台台,吸引了很多蜜蜂前来。

老乡说,我知道城里什么都有,但这蜂蜜是自己家的,可甜了。我也没客气,认真地对老乡说,这蜂蜜永远是最好的。

(《光明日报》2017年06月)

1.文章围绕“槐花”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结合语境,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母亲的手被槐刺刺破,鲜血直流,母亲却笑笑,甩甩手指上的血,继续采。(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2)这时,便有无数蜜蜂如天兵天将蜂拥而至,之后趴在花蕊上,再无声息,专心采粉。(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3.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并分析“母亲”和“妻子”性格上的共同点。

4.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这蜂蜜永远是最好的”的理解。

 

查看答案

①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②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③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脱了。

1.选文第①段作者是怎样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一观点的?

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3.结合选文第③段,说说你对责任的理解。

 

查看答案

【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日:“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二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注释】①夏后伯启、有扈:古代人名。②浅:狭,窄小。③教:这里指教化。④重:厚。席:用草或苇子编成的成片的东西,古人用以坐、卧。⑤张:乐器上弦。⑥修:设置。⑦饬:通“饰”,修饰。⑧亲亲长长:亲近亲人,尊敬长辈。第一个“亲”和“长”是动词,第二个“亲”和“长”是名词。⑨期年:满一年。⑩论:评定。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上自______________         (2)将军令     _________________

(3)吾民不______________        (4)于是乎不重席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2)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3.【甲】文中表现细柳营训练有素、时刻处于备战状态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乙】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细柳营,就是做到了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文帝和夏后伯启作为君主有何相同之处,试作简要分析。(写出两点)

 

查看答案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觅封候用什么典故?他表现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2.这首词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默写《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