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鬓微霜,又何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5)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6)______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7)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上俱欢颜!(社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 。”(《论语》)
(9)高贵的心灵总是把个人的命运与国运的兴衰联系在一起,所以就会有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的沉郁悲怆,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 ”的忠心耿耿;敏感的心灵总是将个人的悲喜投影到时光风物的描摹上,所以就会有刘禹锡“___________,二十三年弃置身”的悲叹;有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 ”的感慨。
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往往会留下遗憾。正是这份遗憾,伴随着人们一路成长,因为遗憾会给人以警醒和鞭策,给人以勇气和奋进……
请以“遗憾也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得少于600字;③中心明确,立意深刻,写出真情实感;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阅读下面摘自报纸和网络的资料片段,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新闻现场】
本报讯:“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7日晚在央视播出,来自复旦附中的16岁选手武亦姝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获得冠军。
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百余位选手来自全国各地、各个民族、各个行业,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儿童,既有大学教师,也有普通农民,还有在中国学习工作的外国留学生。总决赛中,武亦姝经过个人追逐赛、飞花令攻擂资格争夺以及攻擂战三轮比拼,最终取胜。她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摘自《每周文摘》)
材料二:【各方声音】
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宏看来,中华经典诗文能提升审美品位,并对抵制日渐粗鄙的网络语言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文卫华认为,文化类节目虽然主题各有侧重,但大多集中在文字、诗词、历史等人文领域,形式基本停留在背诵、记忆层面,对文化内涵的开掘还不够深入,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不甚紧密。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诗词大会”可以激发人们对诗词的兴趣。但要真正深入人心、影响人的气质,光靠几台节目热闹热闹,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中国诗词学会副会长范诗银说:“中国诗词大会”空前好,它使当前大众浮躁的心灵得到了安置。当前,有些人为钱、为房子、为地产而疯狂,“中国诗词大会”的确给了人一种精神缓冲的心灵空间。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亚军彭敏谈道:如果用功利主义心态看,背诵诗词是无用的,但诗词可以重塑国民性格和灵魂气质,这就是“无用之用有大用”。
网友评论:诗词大会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综合《光明日报》《环球时报》《大象文摘》)
材料三:【调查数据】
一项“关于成年人是否需要背诵诗词”的网络调查显示:72.7%的受访者表示成年人也需要背诵诗词,理由有认为腹有诗书气自华,背诵诗词能提升人的气质的;有认为背诵诗词,可给在校读书的孩子做榜样的;有认为不妨背些,以消磨时间的。但也有27.3%的受访者表示成年人不需要背诵诗词,理由是互联网时代,只要动手查一查就知道了,不必为此费时费脑;还有人说,有背诵诗词的那个时间还不如去赚钱。(摘自互联网)
1.下列选项与上述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举办得空前好,它深入人心,完美无憾。
B.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成年人也需要背诵诗词。
C. 有反对者认为,互联网带来查找文献资料的便利,已没有背诵诗词的必要了。
D. “她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意思是人们从武亦姝身上感受到了古代才女的才情。
2.请给“材料一”拟一个新闻标题。
3.从材料二中,概括诵读中国经典诗词的意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阅读纸书长智慧
徐知乾
①近些年来,随着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的屏幕阅读也得到了持续发展,人们使用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5阅读等各种屏幕阅读方式,其人数和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纸质阅读物的阅读量增加较为缓慢。那么屏幕阅读有可能取代纸张阅读吗?《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市民首选的阅读方式中,对纸质阅读的选择达到了56.69%,屏幕阅读为42.72%,这说明纸质阅读方式至今仍占据优势地位。
②纸张阅读为何魅力犹存呢?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人员就开始从多种角度来分析纸张阅读相对屏幕阅读是否有独特价值,实验室的研究测试、民意调查和消费者报告均表明,纸张阅读的优点是屏幕阅读所不能替代的。例如,纸张阅读能让读者迅速有效地从长篇文字中迅速找到想要读的内容,但屏幕阅读就没有这么方便,这就意味着给给阅读造成了妨碍;与纸张阅读相比,屏幕阅读还会消耗更多的脑力资源,这导致读者在疲惫状态下更加难以记住所阅读的内容;当读者面对纸张时,因不用担心屏幕是否因断电而无法显示,担心触电或把屏幕弄坏,担心广告是否会突然跳出来,还不用去不断用调节屏幕的页面,所以其精神状态相对更平静和舒展,纸质阅读的氛围显然更有助于促进理解和强化记忆。
③纸质阅读除了在促进理解和强化记忆具有特殊价值外,其作为报纸书刊等纸质媒体本身,也还有独特魅力。《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还显示,在回答为什么要选择报刊杂志等纸质媒体时,选择“考虑资料的权威性、学术性”和“需要深度阅读”的比例皆超过了30%,其它的理由还有“篇幅长、文字比图片比例大”、“专业性强”等。相比之下,网络文字内容的权威性、学术性等方面就大打折扣了。
④研究人员还发现纸质媒体在所有权等方面还独具魅力。如当你买下一本纸质书时,你就完全拥有它了,但你买一本电子书的话,只是租到它而已。纸质书可以拿到二手市场上卖,当它变为稀有版本以后还可以升值,但电子书却永远不会缺货。更重要的是,一旦你购买了纸质书,这书就不可能像电子书那样,有可能面临他人通过远程控制手段把书的内容删除或替换的危险。由此看来,开卷有益这句成语本身还有一层以往被人们忽视的意义,那就是,阅读并收藏书卷,不但真的能益智,书卷本身还可能保值增值,其“益”还真不能小觑呢。
⑤不过,人们发掘纸张阅读和纸质媒体的优势,并不意味着呼吁人们放弃屏幕阅读和数字媒体,而是提示人们,没有必要厚此薄彼,人们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环境来寻找合适的阅读方式。如果单纯认为纸张阅读和纸质媒体过时了,那就显得有些偏执了。
1.阅读②、③两段,说说与屏幕阅读相比,纸质阅读的魅力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2.文中第一自然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3.从下面句子中找出最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简要解说。
一旦你购买了纸质书,这书就不可能像电子书那样,有可能面临他人通过远程控制手段把书的内容删除或替换的危险。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讲故事的人·母亲
莫言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她的骨灰,于1994年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骂我也没有打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是我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一些很有文化的人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很敬重。我们家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地将白天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什么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不再给我排活儿,默许我去集上听书。
很快的,我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的听众,也不仅是我的母亲了。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有时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里人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后来,在《丰乳肥臀》这本书里,我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书中母亲情感方面的经历,则是虚构或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的经历。书的卷前语上,我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这本书,实际上是献给天下母亲的。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莫言开篇讲述给自己的母亲迁坟的事情,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对母亲的入土为安的盼望,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地还存在比较重的迷信思想。
B. 讲故事的人讲述母亲,其中半碗饺子给了“乞讨的老人”的故事,从行动和语言上真切表现了母亲善良的性格。
C. 母不嫌儿丑,在母亲看来,我的“鼻眼不缺,四肢健全”就是美的了。母亲如此开导我去平和地面对艰难岁月。
D. 对我的成长,母亲深陷矛盾中,她不愿我将来“靠耍贫嘴吃饭”,却又支持我看书,甚至听任“我去集上听书”。
2.童年失手打破热水瓶的事成了作者“ 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请谈谈你对“最早”的理解。
3.谈谈你对第四段中母亲“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这句话的理解。
4.请简要分析第六段让“母亲泪流满面”的原因?。
5.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并结合文中的事例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①,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②;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③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④;至寒至腴,可拊⑤可。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①其为正也间也: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②岚:林中雾气。③箨(tuò):竹笋皮,笋壳。④纨:白色的丝绢。⑤拊(fǔ):抚摩。
1.解释下面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
(2)斗折蛇行(______)
(3)独于碧不甚了然(______)
(4)乃悟世间真有碧色(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
3.在语段(一)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4.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语段【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