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央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紛。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威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遵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采,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才通人____________
(2)便要还家____________
(3)咸来问讯______________
(4)诣太守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
B. 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花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
C. 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 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4.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陶渊明在作品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这是不对的。”如果你是陶渊明,如何为自己辩护?
香椿的味道
李红霞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2017年5期,有删改)
1.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_________、炸香椿、________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2.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3.第④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5.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
6.生活有百味,哪一种“味道”让你印象深刻呢?说一说原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的“吃春”习俗
①“吃春”,即以春天的新芽、新叶为食,这是我国各地都有的民俗,但时间有参差。
②一般来说,南方最早,春节即已开始,北方此时尚无绿色,故只能咬春”,无法“吃春”,到立春前后,长江以北地区纷纷开始“吃春”,而老北京却要等到春分(3月20日和22日之间)。
③为什么老北京“吃春”晚?这与安全息息相关。
④“吃春”最讲究的,是用头场春雨后的荠菜炒鸡蛋,裹以春饼。荠菜可明目、止血,老北京用它祛除“猫冬”积攒下来的浊气。此外是吃香椿榆钱儿,以炸为主。对于院子中没有树的普通人家,则吃春菜,即一种野苋菜,又叫春碧蒿,它产量大,到处都有,做成汤,名为“春汤”,传说此汤可以养肝。此外,就是吃树芽了,以花椒芽、杏芽、柳芽为主,加蒜泥、姜汁等凉拌,这些树芽都偏苦味。
⑤从这些食物可知,“吃春”带有很强的保健色彩,口味偏苦,因春天万物萌生,容易使人气躁伤肝,所以春天眼病发作概率高,多吃苦味可以爽神顺气,且能免于“春困”。
⑥然而,苦味食品多有微毒,老北京认为,微毒可激发肝脏的解毒功能,最大化地补益身体。但量很关键,刚立春时,万物萌生,芽中所含微毒尚未散尽,并非“吃春”时机,春分为春季90天的正中,最为适宜。
⑦当然,古人认识自然有牵强附会的一面,未必都经过实证。春季为北方蔬菜淡季,“吃春”很可能源于副食缺乏,只好食用野菜,并因此总结出一套经验。在具体操作上,老北京“吃春”并非只在春分这一天,所食还包括面条菜、马齿苋、柳絮(即柳树花)等说不出讲究的野菜
⑧所谓民俗,就是人们生活习惯的精致化。值得注意的是,老北京特别重视春分,也含有天子脚下的意味。在封建时代,“祭日大典”在春分举行,属“天地日月”四大祭之一,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时代,这是一年中的大节目。
⑨明清“祭日大典”在日坛举行,明代祭坛用红色琉璃铺成,象征太阳,气势雄伟,因红色暗含“朱”家坐天下的意味,故清代改用青砖,彻底打破了“朝日坛红琉璃,夕月坛用白”的规矩。此祭坛后被彻底毁坏,荡然无存。目前保留的是近年复建的,由于红琉璃烧制配方已失传,故无法再现明代的风貌。
⑩有了“祭日大典”的热闹,老北京的春分成了一个重要的日子,在这天人们“吃春”、郊游、娱乐,也就显得尤其应时。今年北京日坛将恢复中断百年的“祭日”活动,从那些表演中,人们多少可以领略前辈们礼敬皮诚的风貌。不过如今生活已大大改善了,“吃春”更要注意安全、卫生。
1.阅读①一⑤段,说说“吃春”有什么特点。
2.“春季为北方蔬菜淡季,‘吃春很可能源于副食缺乏,只好食用野菜,并因此总结出一套经验”一句中的“很可能”一词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3.文章第⑧⑨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③段中指出“为什么老北京‘吃春’晚?这与安全息息相关”,请结合文章说说你对句中“安全”的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朗读者》……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朗读者》节目卷首语
材料二 对观众来说《朗读者》不仅是一段“朗读”,更多的是对“遇见”、“陪伴”、“选择”等人生主题的感触和共鸣。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优势就在于通过文化载体传达给观众深层次的感动和思考,上升到审美的层次,是把节目作为作品来看待和感受,具有更加长久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材料三 我们这期节目的主题词是礼物。礼物,多美好的一个词。
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给人类的礼物;低头凝望,一花一叶,是大自然给世界的礼物;孩子是给父母的礼物;朋友是陪伴的礼物;回忆是时间的礼物。
那在我们今天的节目时间里,就让我们一起去打开一个个色彩各异,却同样充满情感的礼物。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朗读者》节目火爆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关于“朗读”的对联。
朗有乾坤,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享人生,文字触发生命感动
学校将进行以“青春”为主题的“我是朗读者”活动,请你参考材料三拟一个开场白。(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_ ,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2)________________ ,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溴。(《蒹葭》)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求仕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语段中,第②③句各存在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指出,崇拜英雄是一种好善,也是一种审美。②虽然时代如何变化,英雄人物始终是标注历史的精神坐标,构成了一个民族向慕正义、追求崇高的价值底座。③让我们在回首中铭记,在缅怀中传承,把英雄精神深深融入民族的基因血脉,激发开创明天、
无愧今天、不负昨天的磅礴力量。
(1)第②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