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

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 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 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 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 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 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1.请用“/”给文中的划线处断句(两处)。

暗 窗 红 火 任 意 看 数 卷 书 亦 复 有 少 趣。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3)辄.复不遂   

(4)鲁直所谓.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4.【甲】文中“_____”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_____

5.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1.暗 窗 红 火 /任 意 看 数 卷 书 /亦 复 有 少 趣。 2.白:杯,酒杯 客:客居 辄:总是 谓:说(认为) 3.(1)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2)晚上下起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 4.湖中人鸟声俱绝夜的寂静(寂静) 5.甲文趣在:①夜半独往湖心亭赏雪;②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 乙文趣在:①雪夜聆听大雪敲击 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②悠闲自得地读书。 【解析】 1.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译为: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随意地翻看几卷书,也是能享受到一些乐趣的。 2.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白”:杯,酒杯。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辄”这个副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更”“夜雪”“竟”等字词的翻译。“竟为雨雪所阻”被动句的翻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 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片叙写了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B. 词眼是“狂”字,它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更是词人内在感情的高度概括。

C. “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气势磅礴,何等雄壮。

D.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 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记忆对于人类,是一种kuì(   )赠。心胸宽广的人,用它来 甲 (A. 记录  B. 抒写)人生的美好,借此慰藉(    )自己;狭隘计较的人,用它来埋怨人间的仇恨,以此惩罚自己。

记忆的真谛就在于记住美好的,忘记丑恶的;在于宽恕与忘却,宽恕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和事,忘记那些不值得铭记的东西。生活的垃圾尚且需要我们及时清理,情感与心情的垃圾更无需 乙 (A. 墨守成规  B. 抱残守缺)。归根结底,记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心若明朗,生活处处皆暖阳。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kuì_______赠         慰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___________       乙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记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B. 《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鲁迅的作品,选自《朝花夕拾》。

C.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借代是很常见的手法,例如“千里共婵娟”中“婵娟”代指

“月亮”,“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汗青”代指“史册”。

D. “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的常用词语。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左迁”一词。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潮平两岸阔,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3)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俗子胸襟谁识我? _____。秋瑾《满江红》)

(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 _____。(诸葛亮《出师表》)

(8)《木兰诗》中反映军情紧急,急速奔赴战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半命题作文。

俗语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长辈们的言谈举止、感人事迹直接影响到我们,鼓舞着我们,开启我们人生远航的明灯。

请从你熟悉的长辈(不含爸爸妈妈中选取一位,向读者分享他(她)身上展现出的优秀品质,以及对你的深刻影响。以“我从       身上学到了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1)结合生活实际,说真话,抒真情抓住细节,写出人物的精神

(2)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或套用别人的文章。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