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二选一: ①命题作文:请以“给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内容具体...

二选一:

①命题作文:请以“给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内容具体,语言生动,有真情实感。

②字数要求:750-850。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

②想象文

想象力是一种重要的智慧,借助联想与想象,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由此及彼,睹物思人,触景生情,言物喻理。下面的这些词语,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数字3  河流  梯子  夏天  逗号

请从中选择一个,自由地发挥联想与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内容具体,语言生动,联想丰富精彩。

②字数要求:750-850。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

 

给予 给予,是一种快乐。而且,这种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哪怕自己在病痛中也能感受到的心静似水的快乐。 被国外同行誉为“中国第一手”的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大夫韦加宁教授,他在手外科方面的学问自然是第一流的。他高尚的人格完美的医德,同样也是第一流的。他第一流的人品,主要的表现,就是给予。晚年,他不幸患上癌症,发现时已是晚期,这对他意味着什么,他自然是很清楚的。短时间的痛苦之后,他很快恢复平静。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最大的愿望是完成他的《手外科手术图谱》,给予自己深爱的事业,给予自己的学生。这期间,他依然不忘自己的病人,想更多地给予他们一些帮助。即使是病情越来越重,他还是常将自己的笑容给予家人,给予同事,尽量减少自己的病痛给他人带来的不安。在给予中,他感到很从容,很平静,很安祥,以快乐与满足心情走完自己有尊严的一生。 给予的快乐,是人生的真快乐,又是有益身心的大快乐。美国作家叶慈夫人,二战时在珍珠港一家医院养病,严重的心脏病,让她一天24小时要在床上躺22个小时,偶尔下床走一走,也要有人小心地搀扶。病痛,使她几乎完全失去了快乐。日军袭击珍珠港,这里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一些人被炸死炸伤。叶慈夫人从床上走下来,去照顾那些死难者的家属,尽她所能,把安慰给予他们,把微笑给予他们,把快乐给予他们。一天24小时,除了睡眠8小时,其余时间差不多全用在为别人做善事上。这样,她没有时间去想自己的病痛,而工作的兴奋与给予他人所获得的快乐却悄悄地溢满了自己的心灵,折磨她多年的疾病也奇迹般的好转了。 给予别人,快乐自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咱寻常百姓的寻常生活,可以说,也是常常有着这般的生活体验。比如,你会画画,你会弹琴,你不吝地将自己的技艺给予孩子,看到孩子的进步,内心的感受怎一个快乐了得;退休后,你植树种草,心系环保,把自己的余热给予绿化,在人们的赞许目光下,不是也会感到一种满足一种快乐吗?邻居家的孩子病了,你用小车将他们送到医院,及时的救治,孩子和他的妈妈露出了笑容。给予人家帮助,你内心升腾起的肯定也是一种甜甜的快乐。甚至你在街头,给问路人一个指点,给乞讨人送去一元钱,给孩子一个微笑,别人得到了快乐,但最快乐的还是你自己。那感觉,大概都可用“好极了”来形容吧? 耶稣基督说:给予,是快乐。美国聋盲女作家海伦?凯勒,说到自己快乐的诀窍,也这样说:“我发现生活很令人兴奋,特别是你为他人而生活”。把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热心,自己的善念,自己的技能,给予别人,快乐就会常驻我们的心里。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标题(一)“给予”。从立意角度来看,小到家庭、学校、书本、名人、诗词,大到悠远历史、和谐社会,都是考生表情达意的突破口。“给予”不仅可以写别人对“我”,“我”对别人的“给予”,如欣赏大自然馈赠的瑰丽景观,体验诗意的人生旅途,品味名胜古迹散发的厚重气息,体现浓厚的历史积淀。还可以提升为传承和发扬,与时俱进,弘扬道德新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如徜徉经典文学的绚烂花园,领悟璀璨的文化魅力,置身社会营造的和谐氛围,抒发强烈的自豪之感……从选材上看,“给予”贴近生活实际,范围非常广泛,考生可以从熟悉的生活入手,写父母长辈、老师同学对他的情意;可以关注自然,描写花草树木、山川风物带给他的视觉和情感体验;可以放眼社会,写城市风貌、名胜古迹、文化艺术……可以说,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体现出语文命题的人文关怀。:作文(二)是篇材料作文。所给词语,既有具体可感的形象,又有抽象的象征意喻,有的学生会理解出表象的寓意,有的学生就会理解出深层次的象征意义,这样出来的文章立意就会有深有浅,也容易拉开差距。需要学生对词语要很好地理解,对其深层意蕴的挖掘,还要会联系自己生活的深度思考,以及自己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总之审题是关键,选材很重要,比如 数字3,这个可以是实指,比如初中实实在在三年;也可以指代其他的,看学生平时的观察能力,有没有对生活留心。要会抓住关键字,发挥想象,挖掘其中的内涵,是可以把作文写好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①读书可以明理、完善自我、认识世界、传承文明,正因为有了这几条才要读书,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要读什么书。在我看来,读书还需着重于读经典。人类千辛万苦留下的这些宝贝,是无穷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得以在此星球上延续的定海神针。如果经典被遗忘,那人类必将毁灭。

②我们说,人类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经典构成的,世界各民族精神文化的基石都是他们的经典。比如希腊文明,如果离开希腊神话、希腊悲剧和希腊哲学是无法想象的。而中华文化精神,离开“四书”“五经”、《老子》《庄子》等就无从谈起。经典是人类对世界及自己理解的集中体现,既是文明的基石也是文明的坐标。我们对自己所处时代文明的种种认同、批判,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经典这个坐标;而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不能没有这个坐标,经典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是谁和我们所达到的位置。

③阅读经典是人类成长的基本方式。孔子教学只教“六经”,爱因斯坦说他经常会拿出康德的著作来读。我们每次阅读,经典都会展现出新的深度与广度。经典是意义的源泉,思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经典博大精深,无法【A】一览无余(一目了然),随着在阅读中不断理解经典新的意义,我们的领悟力以及问题意识也得到提高。

④不要带着某个具体目的去读经典,读经典本身就是目的。不能把经典作为从外部加以征服的客体来对待,而应该把阅读经典作为丰富我们思想、经验的必然途径,作为我们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来对待,让它最终融入我们的生活和生命本身。阅读经典是一种生活方式,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什么他认为读书的最高境界是让我们感到快乐?因为读书本身就是目的。读书不仅是为了求道,更是为了在得道的过程中生命得以完善、丰富、提高,这种快乐是【B】不可言喻(不可名状)的。我认为一个人大彻大悟的时候就是读完一本经典的时候

⑤阅读经典的关键不在于阅读本身,而在于让人提升精神、陶冶性情、丰盈情感。这就像观菊、喝茶。观菊时,不能只把菊花看作是能治病的植物,或是摆在房中显示品位的装饰;而应在观菊的过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以及做人的激励。同样,喝茶时,不仅讲究茶器、茶叶与气氛,更应懂得喝茶的最高境界不在茶而在茶之外;应通过喝茶获得精神上的轻松与通透。

⑥经典之所以能够融入我们的生命,构成内在的骨骼,是因为真正的经典不论内容如何,总是和宇宙、人生有关,构成我们安身立命的依靠。我们对任何经典表达的思想不一定都要双手赞成;相反,即便对经典有最高敬畏感的人也会有不喜欢的经典。我们可以不喜欢经典作家,但我们必须要读经典。即使是我们不喜欢的经典,那也是我们经验的一部分,是与我们【C】息息相关(一脉相通)的,所以我们才那么急切地要去反驳。

(取材于张汝伦《读书与人生》)

1.文中A、B、C三处画线的词语不可以与括号内的词语替换的一处是____

2.作者用观菊和喝茶两个事例,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

3.文章中提到“一个人大彻大悟的时候就是读完一本经典的时候”,通过你的阅读经历并结合阅读积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数字化”是我国现阶段全民阅读最显著的特点和趋势。数字化阅读方式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DA/MP4/MP5阅读等形式。

近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与上一年基本持平。纸质报纸和期刊的阅读量分别为44.66期(份)和3.44期(份),均比上一年有所减少。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但传统纸质媒介阅读出现增长放缓甚至阅读量下降的新趋势。

调查结果显示,59.2%的数字化阅读读者表示纸质读物在购买方面,明显地不如数字读物“便利”。“方便随时随地阅读”也是读者转向数字化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因,比例达到40.0%。此外,有29.2%的数字化阅读者表示“方便检索信息”是他们选择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原因。另外,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居民中,有36.7%的人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数字化阅读接触者总体能够接受一本电子书的平均价格为2.76元。

【材料二】

我国国民近两年不同媒介日均阅读接触时长表

年份

图书

报纸

上网

手机

平板电脑

2016

19.69分钟

17.01分钟

54.84分钟

62.21分钟

12.71分钟

2017

20.20分钟

13.15分钟

57.22分钟

74.40分钟

13.88分钟

 

【材料二】

数字化阅读也有一些弊端。它的最大问题是阅读时注意力极易分散。由于网络内容大部分是多媒体,既有文字、图片,也有音频、视频,而这些内容大都是以超链接的形式排列的,一旦点开新的链接,就意味着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阅读领域。许多人上网之初也许是为了读一条感兴趣的新闻,但几十分钟后却发现自己在购物网站上寻找最新产品。

传统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化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深入和逻辑了。

有科学家指出,数字化阅读是“F形阅读”。所谓“F形阅读”,是用字母F模仿数字阅读养成者的眼球活动轨迹,看任何读物都会像读网页新闻那样,前几行细读,后面就竖着略读。这已经是不少人下意识的阅读习惯。大脑和肌肉一样,是很有适应能力的,给它什么刺激就会发展出什么样的模式。习惯于数字化阅读的快速、跳跃、浏览,就难以适应传统阅读的慢速、品味和思考的阅读方式。

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数字化阅读方式“便利”的优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2.请根据【材料二】,对材料一中与图相关的文字信息进行具体说明。

3.请根据【材料三】,结合你的阅读实践,谈谈你对数字化阅读某一个弊端的认识。

 

查看答案

遥远的岛

——[芬兰]别卡宁

①在天气晴朗的日子,辽阔的水面上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一座孤独的小岛。打从汉奈斯和别卡记事的时候起,他们就一直对那个岛怀着永不减退的兴趣。

②小岛有茂密的、异常高大的松林,因而宛若一束绝妙的花束,插在一望无垠的大海花瓶里。它从早到晚一直沐浴在阳光之中。当太阳的巨轮在东方天际刚一露头,转瞬间,阳光就已经在爱抚小岛上那些参天大树的树梢了;而当红日西沉的时候,它又仿佛依依惜别,用熊熊燃烧着的余晖把那些树染得红艳艳的。狂风暴雨来临的时候,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乐的心情去迎接它。阴雨的时候,小岛仿佛裹在一片灰蒙蒙的雾幕里,看起来神秘得像是一个谜。即使秋天树叶都掉光了,小岛上挺拔俊秀的松树却依然像往常一样,巍然耸立,青翠欲滴。而冬天,当大海冰封,雪为万物盖上一层白毡的时候,小岛就穿上一身冰雪的戎装,上面还缀满了千万颗灿烂发光的钻石,变幻莫测,异彩纷呈。

③他们竭力探听小岛上的情况,常常向父亲提出一连串无穷无尽的问题,然而得到的却只是一些很简短的回答。小岛实在是太没有价值了,怎么能引起一个成年男人的兴趣呢。

④不过孩子们从远处用自己的眼睛眺望着小岛,他们绝不能相信,它是像父亲所断言的那样索然无味。他们从前就已发现,世界上有不少事物,它们的美不能打动父亲的心。

⑤孩子们的思想里片刻也忘不了这个小岛,直到有一天他们觉得:他们简直是非到那儿去一趟不可了——这是不足为奇的。

⑥不过怎么去呢?路很远,父亲极其严格地禁止孩子们用船,他们也不敢违抗他的命令。那么怎么办呢?因为到那个小岛,只能从海上去——坐船或者是从冰上走过去。这么说,没有任何别的办法了——得等到冬天。

⑦这期待已久的日子、实现理想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⑧两个孩子用因急不可耐而发抖的手拿出了滑雪板,偷偷地上路了。他们的心在战栗。一月的寒风冷彻骨髓,刺痛他们的面颊,使他们感到像火烧似的。遥远的太阳的寒光照得人眼花,可是毫无暖意。滑雪板滑得很顺利,孩子们看到前面就是在寒冷的闪光中变化万千的目的地,于是越来越鼓足劲头,继续向前滑去。他们所有的念头、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到了那个奇迹的岛上,而随着每一次挥动滑雪杖,它离他们就越来越近了。

⑨他们曾那样日夜梦想的奇遇,令人头晕目眩的童话中的奇遇,当他们的脚踏上小岛的一瞬间,这一切就都要实现了!所有他们读过的童话,所有他们梦想过的奇迹,千千万万的童话和奇迹,今天一定都会成为现实。他们的嘴笑得闭不拢,向太阳和灿烂发光的雪面冰凌微笑着。他们忘记了世界上的一切,只除了一点:今天是他们的节日,滑雪板正带着他们向遥远的小岛飞驰。

⑩当太阳的最后一束光线在遥远的小岛上逐渐熄灭的时候,孩子们回到了家中。他们回来的时候十分疲倦,神情严肃。虽然在深红色的夕照中,岛上寒冷的闪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耀眼夺目,但他们不再眺望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真实情况,赤裸裸的、阴郁而令人痛苦的真实:遥远的神话般的小岛原来只不过是一片不成样子的可怜的荒野,遍地砾石,遍地都是暴风雨遗留下来的痕迹。那儿只有普通的泥土和石头,最常见的石头和泥土——和他们的脚每天踩着的泥土完全一样,甚至还要差一些,更加粗糙,更加贫瘠。岛上的树林里也是一些最普通的树木,最常见的松树——高大的褐色的树干耸立在乱石之间,生着弯曲的、被暴风雨折断的树枝。

不,他们再也不想看那个小岛了。无论是今天,还是旁的日子——永远,纵令生活突然变得千百倍阴郁、枯燥无味和毫无意义。

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他们伤心地痛哭,不能回答自己,为什么他们这么难过,为什么睡梦不肯来临。

1.根据文章情节,填写内容

心理

行为

探听小岛情况

期盼、兴奋

回到家中

 

 

2.从全文来看,第②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遥远的岛”在生活中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面对生活中种种的“遥远的岛”,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请结合文意,写一段80字左右的探究性文字。

 

查看答案

(题文)选择决定了人生的价值。请结合《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朝花夕拾》《红岩》作品中的某一主要人物分析,当他面临什么选择的时候,走上了怎样的道路,决定了他怎样的人生价值。

 

查看答案

(题文)《鲁滨逊漂流记》和《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国的______________国的_______。小说中鲁滨逊和尼莫船长都有着_______的特点,这可以在______________的内容中得到体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