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组织了一次以爱国为主题的诗词大会,四位同学分别诵读了下列诗句,请问其中哪一句不属于爱国主题类诗句?( )
A.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B.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C.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国殇》
D.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题文)名著阅读。
(1)祥子到北平城拉车的时候,前后在不同的人家拉包月。第一家拉包月的是 家,祥子在他家受了气,干了四天就走了;第二家拉包月的是 ,他人很和善,摔了也不要祥子赔钱;虎妞死后,祥子又去了雍和宫附近的 家拉包月。
(2)“骆驼祥子”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3)下列关于《骆驼祥子》的内容表述,错误的是( )
A.在刘四爷的寿礼上,虎妞因为祥子与刘四爷闹翻,后自作主张与祥子成亲。
B.祥子在茶馆喝茶聊天,碰见了饿晕倒地的车夫老马,祥子为老车夫买了10个羊肉包子。
C.祥子在得知小福子上吊自杀的消息后,心里对未来所抱的一点希望也破灭了。
D.祥子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是被匪兵打后留下的。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或篇名。
(1)独坐幽草里,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______》)
(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
(4)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韩愈《晚春》)
(5)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6)__________,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木兰诗》)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踏进苏州小巷,你会感觉到一种深入骨髓的宁静。比起其他城市,苏州少了一份A(浮躁/焦躁)之气,多了几分清幽之感。这份清幽,来自巷里莹莹泛光的青石板,来自小户人家粗糙的门槛,是从线装书里飘逸而出的韵味,是高墙里xiǎn为人知的传奇。这份清幽藏在B(举世瞩目/举世闻名)的丝绸里,镶qiàn在墙头探出的花枝里。走在这样的小巷,你不必chà异,也无需xīn喜,只要静静倾听,就能捕捉心里轻轻泛起的涟漪。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xiǎn(______)为人知
②镶qiàn(______)
③chà(______)异
④xīn(______)喜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A______ B__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小王子》里狐狸告诉小王子:“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可以阐述道理,还可以……
要求: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出现含考生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维传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①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②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③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④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节选自《旧唐书》)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锥⑤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⑥。
【注释】①昆仲:称人兄弟。②臻:到,达到。佛教语。③玄谈:对佛教义理的阐述。④缙:王缙,王维之弟。⑤雉雊(gòu):野鸡呜叫。⑥《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这里表明自己有归隐之意。
1.根据《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面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好事者集乐工按之( )
A.按照 B.审察 C.巡视 D.抑制
(2)屏绝尘累( )
A.避开 B.抑止(呼吸) C.屏障 D.遮蔽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如 山 水 平 远 云 峰 石 色 绝 迹 天 机 非 绘 者 之 所 及 也
3.有人说《渭川田家》这首诗中“倚杖候荆扉”中的“候”很有表现力,谈谈你的理解。
4.归隐田园是王维的志趣所在,请结合文章和诗歌加以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