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要能悦纳别人的高尚 ①近日,微博上有则配有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要能悦纳别人的高尚

①近日,微博上有则配有图片的消息传播很广。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刘先林、测绘仪器国产化的积极倡导者,两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78岁高龄搭乘高铁到郑州出差,当日往返,在二等座椅上仍充分利用时间专注核校讲座PPT打印稿。

②网友点赞、跟评的非常多。“他们似乎可以坐一等座的”“让我肃然起敬的不止是头脑更是灵魂”“这才是民族之魂,共和国脊梁”。但就是这样一则暖闻,在网上也依然可以读到非常另类的质疑音——直指其摆拍、做秀。如此评说,读来如鲠在喉。

③时下有个非常奇怪却又极为常见的现象,那就是一则多么令人为之动容的暖闻,网上总会出现颇为另类的甚至有些莫名其妙的刺耳的杂音。个中的缘由当然非常复杂,或是出于言说者自身功利指向所致——只有另类才够吸睛,或是确实有过被假“暖闻”欺骗的经历使然——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但就这则新闻出现的评说杂音,我想说的是,我们自己可以不高尚,但应允许别人高尚,而且要能悦纳别人的高尚。

④换言之,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平庸甚至庸俗,就以已度人,幼稚而可笑地认为天底下的人都和自己处于同一精神水准、同一追求层次。一位78岁高龄的院士,公认的测绘界的泰斗,业绩无数,难道还要靠这种摆拍来自我炒作、博取所谓的浮名吗?这大概是任何一位只要有点脑细胞的人都可以想明白的吧。其实,早在2009年,刘院士兼任国内多所知名高校特聘教授、导师时便拒绝接受任何酬劳。那可是一年数十万的工资薪酬,而且完全是其个人的合法合理所得。他将这些酬劳都留在了所在学校,用于奖励业绩突出的师生。即使是从事国家重大攻关科研项目,也因为嫌审批手续繁杂浪费时间,而常常自掏腰包购置相关研究设备。如果按照这些质疑者的人生逻辑,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势必又会是没完没了的动机分析+另类质疑。

⑤不错,在渴盼成功甚至有些急于成功的颇为浮躁的社会风气浸染之下,借做秀炒作而出名确实有其滋生的土壤。而身处互联网+的时代,自媒体渐成主流,让假“暖闻”的制造与传播的成本也变得极低。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怀疑一切、质疑所有的理由与借口。大千世界,人各有志,境界迥异,也是一种社会常态。追名逐利近乎疯狂者有之,默默付出淡泊名利者也不鲜见,而对于那些令人敬仰的大师级的人物来说,名利早已不在他们的人生内容之中了。恰如刘院士所言:要那些酬劳做什么呢,钱又不是不够用。对他们来说,倾已所学,专注科研,有生之年多出成果,多造福社会,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事。

⑥曾读过另一位科学家极为朴实的肺腑之言,可称经久而难忘——“我们搞遥感的,真是恨不得打个地洞钻下去,就算地震殉国算了”。这是被网友称为“扫地僧”的中科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看到总理温家宝去灾区时手里拿的是地图,而不是遥感出的形势图时在博客上替遥感界致歉所言。

⑦每每读起这样的话,总让人眼含热泪。对于这些堪称国之骄子的业界泰斗,他们的心中,哪还有什么个人的名利,有的只是责任与担当,有的只是家国情怀。对于他们,倘有名利质疑之说,那就是一种极不厚道甚至让人有些恶心的亵渎与轻慢。

⑧诚然,终其一生,我们也难以企及这些科学家的人生高度,也难有他们那样的成就与辉煌。但我们必须以一种仰视的姿态给予他们足够的敬重。至少,我们应能悦纳他们的高尚!这并不是为了他们,而是为了使我们自己能拥有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最最基本的人性素养。

(摘自《语文月刊》,略有删节)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

2.文章第④段为什么要写刘院士早年的事情?

3.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读了本文,你一定深有感触。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社会实际,谈谈你对“高尚”的理解。(不超过120字。)

 

1.中心论点:我们自己可以不高尚,但应允许别人高尚,而且要能悦纳别人的高尚。作者首先由刘院士低调出行、专注学问说起,接着摆出网友对此事的两种评论,然后分析第二种评论(另类质疑的杂音)产生的原因,进而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 2.文章第④段写刘院士早年兼任高校特聘教授、导师时拒绝接受酬劳,以及自掏腰包购置研究设备的事,用具体事实有力反驳了对刘院士的另类质疑,说明刘院士的高尚不仅仅体现在一件事上,我们不能以己度人,质疑别人的高尚行为,从而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3.运用对比论证,把“追名逐利者”与“淡泊名利者”尤其是与那些令人敬仰的如刘院士那样的大师级的人物进行对比,有力地论证了大千世界,人各有志,境界迥异,我们不能怀疑一切,从而论证了中心论点“我们自己可以不高尚,但应允许别人高尚,而且要能悦纳别人的高尚”。 4.示例:这是一个物欲横行的时代,社会的物质生活提高了,但精神层面的东西丢的太多了,大家少了一份追求艺术,追求生活真谛的心。高尚的情怀不一定被人理解,但我相信还有一撮人仍然坚持着自己底线,不忘初心地追逐梦想,坚持高尚。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中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论点则需要结合论题、论据等内容自己进行概括。本题作答要在理清文章的论证层次的基础上,结合标题和论据来寻找论点。文章前三段是提出问题部分,作者首先由刘院士低调出行、专注学问说起,接着摆出网友对此事的两种评论,然后分析评论产生的原因,进而明确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试题分析:考查事实论据论证论点的作用。本题作答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运用事实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角度,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3.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⑤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文章第5段把“追名逐利者”与“淡泊名利者”进行对比,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论点。结合分论点和中心论点作答即可。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类试题实际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这样的标志性语言,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结合文章中的观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叙写理由,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说有力。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於子驾豕

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

宁毋先生曰:“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无犊以耕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者也。”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①商於()子:作者虚构的人物。②豕(shǐ):猪。③轭(è):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曲木。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⑤几:差不多,几乎。⑥服田:驾牲口耕田。⑦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就复解______

(2)子______

(3)商於子怒而______

(4)宁毋先生谓弟子曰______

2.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犊耕                    子予颠之倒之

B. 虽无犊以耕不得田,害小    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C. 商於子怒弗应              学不思则罔(《<论语>八则》)

D. 坚能陷淖也              至市(《郑人买履》)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4.本文是一篇讽喻性小品文,目的是借古喻今。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作者讽喻了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注】①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这天禁止燃火,只能吃冷食,故称寒食。②杜陵:位于京师故园西安南郊杜陵塬上。

1.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示的画面。

3.4.“杜陵寒食草青青”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活动。

阅读下面的新闻,回答问题。

近年来,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扬州国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原大原样原色复制了《四库全书》,成为了举世瞩目的文化工程。由国书公司打造的《四库全书》笔记本,也于近日面世。

这套《四库全书》笔记本分为四种,根据经史子集的分类,分为黄红蓝灰四种颜色,并采用传统的包背装。在每本笔记本中,每页都印有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都是从《四库全书》中按照经史子集精选出来的,如在“经”中,就有撞车、飞钩等攻城图案,而在“集”中,就有各种神话故事的图案。

(1)请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4个字)

(2)文中提到的“集”,从造字法的角度来看是个什么字?请根据这个字的构造,推断它的本意。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来传者召唐僧进殿。阿傩、伽叶没有索到师徒的礼物,传给唐僧的是无字经,后燃灯古佛命白雄尊者把马驮的经书抓破,发现了真相。

B.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我所收得的最先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是父亲给我的。

C.有一段时间纸月上学总是迟到,是因为板仓到油麻地小学路途遥远。

D.格列佛躲在箱子里,不料箱子被老鹰叼走,于是他就从慧骃国直接来到了大人国。

(2)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戴宗当下施礼道:“告禀老娘:小可欲求清道人相见一面。”婆婆问道:“官人高姓?”戴宗道:“小可姓戴,名宗,从山东到此。”婆婆道:“孩儿出外云游,不曾还家。”戴宗道:“小可是旧时相识,要说一句紧要的话,求见一面。”婆婆道:“不在家里,有甚话说,留下在此不妨。待回家,自来相见。”戴宗道:“小可再来。”就辞了婆婆,却来门外对李逵道:“今番须用着你。方才他娘说道,不在家里,如今你可去请他。他若说不在时,你便打将起来,却不得伤犯他老母。我来喝住,你便罢。”

从选文看,戴宗、李逵下山去寻谁?他们寻此人的原因是什么?

(3)仿照下面人物简介的形式,从《水浒传》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个人物小传。

示例:武松,绰号行者,他本领高强、有胆有识、光明磊落。他曾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后来在攻打方腊时失去左臂,留在六合寺照看林冲,后出家成僧。

备选人物:林冲、李逵、鲁智深、宋江

 

查看答案

默写。

(1)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6)桃李不言,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7)__________,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8)千嶂里,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9)习近平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当一个官员成为全体人民幸福的匠人和创造者时,他便成了自己幸福的创造者。此话正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好诠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名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