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文)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虏人过五千,移文旁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廉范:廉颇的后代。 ②故事:按旧例。 ③虏:敌人。 ④移文:发文书。 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 ⑥交缚:交叉缚扎。 ⑦热火:点火。 ⑧星列:象星一样布满。 ⑨待旦:等到天亮。 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望其旗__________             ②克,公问其故___________  

范兵不__________             ④令军中褥食___________

2.“/”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 (只划一处)

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⑵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4.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______________之时,第二次是在视其辙乱,望其旗靡之时。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1.①倒下②已经③抵挡④就 2.虏众盛 / 而范兵不敌 3.(1)第一次击鼓气士气大振,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消逝怠尽。 (2)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 4.彼竭我盈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 【解析】(甲)选自《左传》 作者:左丘明 年代:春秋 (乙)选自《后汉书》 作者:范晔 年代:南朝宋 参考译文: (甲)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乙)廉范是赵将廉颇的后代,担任云中郡太守。一天,正遇到匈奴大举入侵边塞,按照以往方式,胡虏人马只要超过五千人,就要向旁边的郡传送书信。官吏想传檄文求救,廉范不同意,亲自率兵抵抗敌兵。但敌兵人数众多而廉范兵力太少。刚好太阳下山,廉范命令军士将两个火炬缚成十字,手持一端,点燃三端,在营中分开排列。敌兵远远望见火炬众多,认为汉军救兵到来,十分惊恐。快到天亮想要撤退时,廉范边命令士兵在睡觉的草垫子上吃饭,清晨前往阵前杀敌,斩敌首级树百个,死者上千人,由此匈奴不敢再侵入云中了。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中“敌”是“抵挡”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敌兵人数众多,而廉范兵力太少”,根据意思划分节奏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再”意思是“第二次”,“率”意思是“带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名著和神话传说中的经典故事非常具有生命力,在生活中演化成了许多俗语被人们广泛运用。根据下边的俗语按要求答题。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②孙猴子翻跟斗——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③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    ④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根据上边的俗语填写表格内容。

俗语序号

出自作品

作者

 

罗贯中

《西游记》

 

《水浒》

 

 

许仲琳

 

⑵请任选以上一句俗语,说出俗语中人物的两个故事情节。

 

查看答案

今年5月30日,资阳市“牵手文明、共建和谐”文明礼仪传递活动全面启动。学校是传播文明礼仪的重要阵地,作为一名中学生,有义务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⑴请用简略的语言叙写一则你所搜集的文明礼仪历史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指出校园内的一种不文明现象,并提出整改措施。

①不文明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整改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悠悠,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

《十五从军征》中描写老人回到家看到庭院中以动物来烘托荒凉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诉衷情》中运用典故表现自己执着追求,渴望建功立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其中,论点是议论的中心。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

C.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D. 词是在诗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 唐及五代时,已出现词这一形式,但词的成熟与发展在宋代。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王羲之、颜真卿的作品让我们认识到书法是心灵和性格的表现。王羲之酒后即兴而作《兰亭集序》,字体式样      ,笔画疏密有致,大小自由随性,尤其是全篇二十多个“之”字,个个      。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侄儿在安史之乱中义不从贼,全家惨遭杀害。颜真卿      ,写下《祭侄文稿》,其字笔画粗重,字字独立,痛切之情读之可感。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A. 变幻莫测    别具一格    义正词严

B. 变幻莫测    别有用心    义愤填膺

C. 变化多端    别有用心    义正词严

D. 变化多端    别具一格    义愤填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