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深信开卷...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深信开卷有益,多次在不同场合倡导青少年要广泛阅读。

B. “共享单车”这一低碳、绿色的出行方式,给市民带来许多便利,但有些人在享受着便利的同时,却将社会公德置之度外,随意停放、恶意破坏,造成了恶劣影响。

C. 因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以大凡聪明的人总是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D. 在《声临其境》的收官之战中,朱亚文凭借实力夺得总冠军。他为每一个角色的配音都惟妙惟肖,连神态和音调都高度契合,赢得一致好评。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或俗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B项运用不恰当,置之度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字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 防(dī)       翘首(qiáo)      样(mú)        相形见绌

B. 藏(zhù)      刊(zǎi)       那( chà)     吹毛求疵

C. 围(fēn)      妥(tiē)       笨(zhuō)      张皇失措

D. 猎(shòu)     蜷曲(quǎn)      亮(zèng)      目不遐接

 

查看答案

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以“我生活在_____________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词语,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③要求真情实感;④不少于600字。

(2)你热爱大自然吗?请用你的笔把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描绘出来。让它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赋予它人的灵性。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要求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父亲

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

母亲病故时,父亲不到四十岁。怕我们姐弟受气,没有续弦。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父亲也是母亲。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着我入睡。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我长大当官,挣老鼻子老鼻子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头抚摩到我脚趾。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等着父亲回家。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老天爷,别下雨,包子馒头都给你。”心里酸酸的,直到父亲湿淋淋回来。

父亲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

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渐渐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亲把__________给了他的孙子孙女。春天缺菜,顿顿捧着咸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就揣张煎饼,没有就饿着,一钓就一天。看着孙子孙女围着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

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起了童年。

父亲在我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这年父亲80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闲着也闷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愈近年关,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顿,夜里还要喝几口。不久,父亲中风了。

人老了就怕得这病。我连夜乘车买抢救药。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用毛笔楷书回了信。他的母亲也得过脑血栓,经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岁还能上街买菜。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

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不断呻吟:“疼死我了!”“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父亲不再呻吟,不认识似的看我,然后转过头去。

1985年暑假,我离开故乡,调到150公里外的林区。行前我去看望父亲。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一斤。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

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了。____________中突然听到一声“崇昌——”,那声音、那语调分明是父亲!我激灵坐起,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一看表,刚好10点。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哥发的电报:父亲昨晚七点去世了!

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手贴在我的脸上……

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相应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         )

A. 慈祥    B. 慈善    C. 慈爱

D. 模糊    E. 昏迷    F. 矇眬

2.作者说“父亲也是母亲”,第二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点?

3.“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句中的“这样”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4.“不少人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请举出文中的两个事例概括说明“孝子”的表现。

5.文章结尾处写到:“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说说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最后一课

郑振铎

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

“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朋友在电话里说。

“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

“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

接连的又来了几个电话,有的是报馆里的朋友打来的。事实渐渐地明白。英国军舰被轰沉,官兵们凫水上岸,却遇到了岸上的机关枪的扫射,纷纷地死在水里。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和郊外开进租界。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

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的,立刻议决了:“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异样。我们依旧地摇铃上课。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

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罢,”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闭结束。”

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但是我这一门课还要照常地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地讲下去。学生们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

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亲切,格外的清朗,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上了刺刀,“引满待发”。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

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

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地不停地在笔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别的十几个课堂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

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眷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鲜,小贩们不时地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地晒着。

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地嗒嗒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着异常地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碾地的声音可听到。

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时间是上午10时30分。

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立了身体,作着立正的姿势,沉毅地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现在下课!”

学生们一致地立了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一个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着。

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个个人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面走去。

赤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从来没有那天无纷纭的一致的坚决过,从校长到工役。

这样的,光荣的国立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生命,默默地在忙着迁校的工作。

1.《最后一课》发生的地点是______(城市名),__________________给我们作了提示。

2.在这“最后一课”上,“我”的心情是怎样的?试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并说说原因。

3.12月8日这一天,暨大做出了一个什么决定?(用原话内容)

4.划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写学生们对课桌等的依恋,写学生在宣布下课时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你体会到他们此时此刻是什么心情吗?

6.试谈谈本文与都德的《最后一课》有哪些相似之处?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这篇课文选自____________该书是_____(朝代)__________(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博士:__________________  ②涉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非复:__________________  ④ 往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文中的两个成语

4.本文以对话为主,不多的几句话,就表现了人物的特点。请根据课文内容,写出以下人物的性格特点

①孙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吕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鲁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吕蒙不想学习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6.证明鲁肃年长于吕蒙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以下语气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  )

A.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B.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表反问语气,相当于"罢了")

C.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8.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成才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