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水浒传》片段,完成小题。 ①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

阅读《水浒传》片段,完成小题。

①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②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

③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④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⑤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紧紧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挡着一个锦皮袋。

⑥当下景阳冈上那只猛虎,被武松没顿饭之间,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都没了,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苏软了。武松再来青石坐了半歇,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却怎地斗得他过?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就石头边寻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捱下冈子来。

1.武松在打虎过程分几个环节来写,请用概括性的语言写在下面。

2.文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

3.面对气势汹汹的老虎,武松并不立即迎上去捕杀,而是“一闪”“一闪”“又闪”。这样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4.第二自然段写武松“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联系上下文分析“打折哨棒”的原因和结果,说说这个细节描写对情节发展所起的作用。

原因:                                                                             

结果:                                                                             

作用:

 

1.五个环节。①先“躲闪”,避过猛虎的凌厉的进攻;②用手中的武器“哨棒”打,打折了;③赤手空拳“揪”“按”住老虎的头部,用脚“乱踢”;④“偷出右手来”“只顾打”。⑤担心老虎不死,用半截哨棒“又打了一回”。 2.比喻、这样写突出了老虎的凶猛厉害,衬托(或反衬)武松的武艺高强和英雄气概。常用的表现手法(衬托)。 3.表现了武松的沉着机智,突出了他不但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 4.原因:因为“使尽了平生力气”,却又“打急了”,“打在枯树上”; 结果:武松手无寸铁,没有武器 作用: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下文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更显英雄本色 【解析】 1.考查对武松打虎过程的概括。仔细阅读文段,武松打虎的经过是④-⑥段,然后根据段落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即可。先“躲闪”,避过猛虎的凌厉的进攻;再用“哨棒”打,打折了;又赤手空拳“揪”“按”住老虎的头部,用脚“乱踢”;“偷出右手来”“只顾打”;最后担心老虎不死,用半截哨棒“又打了一回”。 2.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由“却似挡着一个锦皮袋”可知的运用比喻修辞手法,“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突出武松武艺高强和英雄气概。 3.考查对人物思想性格的把握。不写武松直接打虎,而是三个“一闪”,是写出武松的机智,而并不是不动脑筋的莽汉。 4.考查对细节描写的理解。打折哨棒的原因是武松力气太大,打到健壮的树枝上,结果打折哨棒。这个细节描写对情节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武松力大无穷,英勇无比;这为后文的空手打死老虎埋下伏笔,凸显武松的武艺高强,机敏过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鸣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日,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的含义。

以为妙  _____ 

力拉崩倒之声  _____ 

人有百手  _____ 

不能其一处也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分析文章结尾段落画线部分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2.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查看答案

作家夏于全2005年出版的《狼性教育》为带来家庭教育新理念,本书以培养具有竞争能力的孩子为宗旨,主张一狼为师。结合你学过的“狼”专题,说一说我们应该从狼身上学会什么?至少写出两点。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内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傅聪在国外学音乐,一直以克里斯多夫为榜样,甚至自称为克里斯多夫。傅雷特举克里斯多夫的例子正是为了激励儿子直面困难,从消沉中振奋起来。

B. 《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之情。

C. 《傅雷家书》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76封书信。

D. 傅雷写的第二封家书是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包围的时候写的。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内容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老人与海》中老人睡觉时经常做梦,梦见的内容多是少年时的非洲、海上的狮子。

B. 《老人与海》中直接出场的人物只有桑提亚哥,情节主要围绕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因此而引来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可谓单纯而集中。

C. 《老人与海》中老人最长有87天没钓到鱼了。

D. 《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生活信念象征的是一种“硬汉”精神,作者借此歌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并希望这种力量代代相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