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后面小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

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后面小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选文中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2.选文第③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去掉加点词“往往”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3.选文第④段中“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句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4.历来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或从建筑学角度写,或从园林历史角度写,或从导游角度写。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叶圣陶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表现出作者什么情感?

 

1.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不好。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去掉与原文意思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介绍苏州园林体现了作者对苏州同林的喜爱、赞美之情。 4.举例子、打比方;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画意。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后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趋百里外________

(2)同舍生皆绮绣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敢稍逾约”这是作者幼年守信的表现,也是他能遍观群书的原因。

B. 作者意在告诉马生,学习条件越艰苦,成就便会越大。

C. 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D. 本文从得书之艰、叩问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四个方面讲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

4.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语文与生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为庆祝这一文化节日,绥棱县第六中学文学社决定举办一次读书周活动。请你随我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

1.初一组请你为本次读书周确定一个主题。

2.在初二的读书栏,小华写下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留言。请你也摘录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3.初三组织了“书香少年评选”的活动。请你为此设计一份活动方案。

4.初四要举办“好书推介”演讲比赛活动,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筹备,请你设计一个精彩的开场白。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

他那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1)这首小诗出自著名作家_________(填人名)_________ (填作品)中的句子。

(2)这位作家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___________”著称。

 

查看答案

赏析《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中“阔”字的妙处。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

(2)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3)《论语》中强调复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流露出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流连忘返,对美好春光的无比热爱之情。

(5)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