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要求作文。 以“平淡中也有诗”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

根据要求作文。

以“平淡中也有诗”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平淡中也有诗 岁月若是凝固的诗篇,你我的相遇便是最美的花瓣,承载着平淡中的小诗,清香溢远…… 平淡的童年生活,却谱写了篇篇难以忘怀的小诗。儿时的我最爱吃姥姥做的桂花饼。八月的暖风吹进了农家小院,吹醒了满树的小桂花。 姥姥拿起竹竿敲打着枝干,轻轻敲打便撒落一地白花,再用清水反复淘洗,放入油锅来回翻炒。金黄的饼上烙满了白色小花,再配上点点嫩绿的芽,不用吃,光看着就很享受了。轻轻咬上一口,满口的芳香,鲜透了牙。姥姥宠溺地望着我,笑靥如花。 童年的记忆一点点地忘却,已许久未嗅到过那悠悠的花香,许久未见到过忙碌的姥姥。 近日,面对着日益缩短的中考倒计时,姥姥为了照顾我,特意从乡下赶来,拉着我去逛早市。 姥姥的背似有些驼,弯着身子向前走去,可厚重的棉衣却丝毫不影响她那稳健的步伐,不觉间,我已被落下很远。 初冬的天仍是瓦蓝,可寒气却漫延了整座城市,即使阳光普照,天儿也是干冷干冷的。一阵寒风袭来,我虽已将自己包裹得严实,仍是抵挡不住突袭的寒冷,寒气顺着脖颈肆意漫延。 倏地,姥姥似乎想到什么,停下脚步,转过身来对我说:“丫头,怎么没带围巾?”说着,便取下自己脖子上的方格围巾,轻柔地围在我冰凉的脖颈上。“姥姥,我没事儿,不冷……”不给我开口的机会,姥姥倔强地扭过身,迈着大步,向前走去。 我分明看到姥姥的身子倏地抖动了一下,几缕任性的银丝钻出帽檐,在寒风中尽情张舞着,它们出卖了姥姥弱小却矫健的身影…… 我将脸深埋入柔软的围巾中,熟悉的花香碰撞熟悉的温度,记忆之门兀地打开,又现曾经我们的那些平淡无奇却芳香四溢的日子:你端坐在藤椅上,为我摇扇驱蚊,蒲扇摇过无声的弧度,牵出我平淡却幸福的童年。 生活不一定需要红酒烛光的的映衬,就算平平淡淡,也总会谱写出动人的诗篇。 岁月零落了琉璃繁华,唯有那份平淡,绽放在岁月枝头,灼灼其华…… 【解析】本题是一篇命题作文,注意以下几点: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这是写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明确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列好提纲,确定详略。以“平淡中也有诗”为题,“平淡”可以理解为生活的平常、简单、平凡意思。“诗”应该理解为其引申义、比喻义。指的是生活中蕴含的情趣、美好、关爱、幸福、氛围等。这个题目可以这样理【解析】 我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慢慢的发现了生活的美好、幸福等。本文可以写成记叙文或记叙散文。无论写成记叙文,还是记叙散文,都应该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使平凡的事件表现出巨大的意义。或采用细节描写,展现事件的过程,使人从中感受关爱、幸福。为了使情感丰富、真挚,可以考虑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年还种棉花

王生文

连续几个响晴的日子,地里的棉花赶趟儿一般裂开了嘴,炸花天到了。

桂枝有些急了,踮起脚,不时地往村口望,口里还冒出一句:“怎么还不来呢?”

桂枝是在望连婶,一个异乡的老寡妇。这些年,一到炸花天,连婶就赶来给她家摘棉花,前后十来天,桂枝家像添了一口人。连婶除了下地摘棉花,还帮衬她照顾孩子做些家务。桂枝婆婆去世得早,感情上拿连婶当婆婆看。每到棉花摘得差不多了,连婶也就要走了,五角钱一斤,这是外乡客来旱区摘棉花的行市,桂枝会包零不去尾地跟连婶结算。连婶每次接过钱,都会久久地握着桂枝的手说,姑娘,要不是兰兰念书,我哪会要你这些钱。

就因为知道了连婶的家境,桂枝每年就不雇别人了。好多人家抢着雇年轻妇女,而且还一雇几个,赶着太阳好晒棉花。可桂枝不,三十多亩地就交给连婶一人。连婶是指望她家来雇的,能帮她一把就帮一把。连婶心眼好做事实在,几千斤棉花里寻不出半片叶子。

可是,连婶今年怎么还不来呢?有好几批做雇工的都求上门来了,要不是等连婶,她早答应别人了。桂枝一边在心里急,一边又对自己说还等等吧,就当是还帮连婶最后一年,明年说什么也不种棉花了。

其实,自从去年村里有了第一台玉米收割机,桂枝就不想种棉花了。种玉米方便,机械收割,田边过秤,利利索索,不像种棉花那样时间拖得长。那天,跟连婶结过账,照例把连婶送到村口,桂枝想再不说就没有机会了,便鼓起勇气,说,连婶,种棉花可真麻烦,又累人,要不是遇上你,我早就改种玉米了。

谁知连婶说,麻烦什么,不就是摘棉花吗?婶这双手只会摘棉花,就是手脚慢了点,只要姑娘不嫌弃……

哪里的话,这些年多亏了婶。

姑娘,亏不亏的,婶心里有数。明年一进炸花天,婶还来给你家摘棉花。

话说到这个份上,桂枝也不好把话再往回拉,只得顺着说,那好,明年我就还种一年棉花……

到底还是把连婶盼来了。一年不见,桂枝感觉连婶脸上的沟壑比去年细密了些,再有一个变化是连婶用上了手机。不等桂枝开口,连婶连连说来迟了,来迟了,是那种道歉的口气。接下来的几天里,露水还没干连婶就急着下地,而每次回来天都擦黑了,桂枝便劝她慢慢摘不要太累了自己,连婶口里应承,却还是那样早出晚归。每晚收拾完,连婶的手机准会按时响起,她掩上门去接电话,一接就是半天。桂枝看在眼里,笑了,心里说还保密呢。

这天晚上,连婶的手机又响了,也许是疏忽忘了掩上门,让从门前经过的桂枝听了个真真切切,再赶紧也要四天……

你不要再催了,说什么也要帮你桂枝姐把今年的棉花摘完……

难怪连婶这么赶紧的,原来是兰兰在催她回家。桂枝等连婶接完电话,走进房间,对她说,婶,家里有事,你怎么不跟我说呢?

连婶没想到桂枝听见了她的电话,见瞒不住了,只好如实说,婶是从城里偷着出来的……

桂枝既惊又喜,婶,你进城了?

可不是,跟兰兰他们住一起了。没曾想,兰兰怀上了,闹什么反应……

婶,照顾兰兰这可是大事,你偷偷跑出来干什么?

去年答应了你的,婶能不来吗?再说,又一年没见你们一家了……

这回,桂枝是酸在眼睛里,泪水差点儿溢了出来。她侧过脸去,抹了一把,不由分说就动手给连婶收拾包裹,她决计明天一早就让连婶回城去。

账,当晚就结算了,这次的零头有些大,连婶要除掉,桂枝却仍要往整里包。连婶认真了,说,兰兰和女婿都有出息,这次就依了你婶吧。

第二天早晨,桂枝送连婶去搭车。快到村口时,连婶站住了,拉过桂枝的手,说,姑娘,明年你家种玉米吧。

可是,婶……

可是什么?

种棉花的收入还是要高些……

连婶呵呵一笑,姑娘,明年一添外孙,婶的手脚就被捆住了,恐怕偷都偷不出来了。

往下桂枝不知再说什么了,但是,一个想法却是那样不可阻挡地冒了出来,那就是明年还种棉花。

1.赏析文章开头“连续几个响晴的日子,地里的棉花赶趟儿一般裂开了嘴,炸花天到了”,有什么作用?

2.第③节到第⑩节是小说的补叙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些段落交代了哪些内容?

3.小说中的连婶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4.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历与读书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  长的良师益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  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叉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作者:赵迎辉。有删改)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①段划线句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词后,完成下列小题

春  尽

唐·韩偓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注】①韩偓,晚唐时曾任翰林学士,后被贬出朝,唐亡后流寓各地,此诗即作于寓居南安时。 ②断云:片片云朵。 ③芳时:春天。

(1)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2)请赏析颈联中“闲”字的妙处。

 

查看答案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之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盂。”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此知可以言时矣。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①赇:贿赂  ②寝丘:楚邑,即今河南固始县。

1.下列选项中对于“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断句正确的是(      )

A. 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

B. 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

C. 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

D. 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孙叔敖十分看中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子后,从穿戴和言行上极力模仿孙叔敖。

B. 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C. 孙叔敖是楚国的宰相,在生时,竭诚尽忠,廉洁奉公,以此来治理楚国,楚国因此而得以称霸。他死后,他儿子穷得要卖柴度生。

D. 优孟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的尴尬。如果贪鄙求财,将会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如果奉公守法,家人则会面临穷困的悲惨境遇。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病死   且:________________        ②其子曰       属:_______________         

③庄王之 许:________________        ④楚相不为也: 足: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

(2)“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水浒传》中的一个片段,简要回答问题。

A睁起双眼骂道:“直娘贼!你两个要打洒家,俺便和你厮打。”门子见势头不好,一个飞也似入来报监寺,一个虚拖竹篦拦他。A用手隔过,揸开五指,去那门子脸上只一掌,打得踉踉跄跄;却待挣扎,A再复一拳,打倒在山门下,只是叫苦。A道:“洒家饶你这厮。”踉踉跄跄,攧入寺里来。监寺听得门子报说,叫起老郎、火工、直厅、轿夫,三二十人,各执白木棍棒,从西廊下抢出来,却好迎着A。A望见大吼了一声,却似嘴边起个霹雳,大踏步抢入来。众人初时不知他是军官出身,次后见他行得凶了,慌忙都退入藏殿里去,便把亮槅关上。A抢入阶来,一拳一脚,打开亮槅,三二十人都赶得没路,夺条棒从藏殿里打将出来。

(1)选段中的“A”是谁?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

(2)与林冲相比,A的性格有什么特别之处,请举例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