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21—25题。 奇妙的对称世界 ①许多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和大...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21—25题。

奇妙的对称世界

①许多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和大科学家都相信,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

②整个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以一匹马为例,通过鼻子到两腿中间可以作一条中轴线,在其两侧有完全对称的器官:眼睛、耳朵、鼻孔、腿……动物为什么会演变出这种对称性呢?大家知道,任何动物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左和右两面的情况是基本相同的,它们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需要在两面都能同样的看、听、嗅、触摸,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对称性。

③艺术家则利用对称创造出美。铜器、漆器、雕刻、壁画、织锦、刺绣……其中的图案,一概少不了对称。在被称为“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的建筑艺术中,也留下了对称的足迹。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故宫是其中的典范。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形成了一条中轴线,各种各样的建筑都围绕这条中轴线铺开。三大殿更是依据对称的原则而建,整体形成了一种端庄凝重、气势恢宏的美,传达着王权的威严。

④为什么对称就美呢?万花筒里杂乱无序的碎玻璃片并不美,奥妙就在于三片反光镜构成了三重反射对称,使得杂乱无序的彩色碎玻璃片经过镜面反射后,形成对称的美丽图案。可见,对称的美在于:在杂乱中形成规律,在无序中引入秩序。

⑤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我们知道原子内有原子核,核外有电子。电子质量很微小,带有负电;原子核内还有质子,质子的质量要比电子大得多,却带正电。这种情况是不大相称的。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1932年,人们果然发现了带正电荷的电子--反电子。后来又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总之,粒子和反粒子的对称,已经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了。

⑥那么,会不会存在反氧、反氢、反水,以至于反行星、反宇宙呢?科学家正是运用对称原理,在进一步提出和探索这些问题呢。

1.从文中看,对称之所以美,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说明“奇妙的对称世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处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在第⑤段横线上填入符合文意的问句。

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称可以创造美;同样,不对称也可以创造美。对照课文《苏州园林》语段,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两种美的差异。

资料: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1.在杂乱中形成规律,在无序中引入秩序。 2.(1)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2)艺术家则利用对称创造出美(3)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3.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对称美是在杂乱中形成规律,在无序中引入秩序 4.会不会存在着带正电荷的“电子”,带负电荷的“质子”呢? 5.示例:对称创造出的是整齐、端庄的美,故宫因此显得气势恢宏。不对称创造出的是自然的美,苏州园林给人以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解析】 1.我们在解答主观题时应充分利用文本,或直接选用原文语词,或以原文中的词或句子为基础进行改写,或综合连缀文中的词或句子,总之能用原文中的语词来回答问题的就不要“杜撰”,这样保险系数较大。从“对称的美在于:在杂乱中形成规律,在无序中引入秩序”可以得出问题的答案。 2.这是一道信息筛选题,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能力。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此题可以从动物世界的特点,艺术家的创造,科学家的探索几个方面来回答。 3.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万花筒里杂乱无序的碎玻璃片并不美”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对称美的原理,容易被读者理解。 4.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从下文的“人们果然发现了带正电荷的电子--反电子”可知,所补写的内容应该是对电子质子带电情况的一种推测。 5.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探究的能力。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解答时可以用文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明对称可以创造美,用苏州园林的例子来说明不对称也能创造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小题

簪菜花

丁立梅

①清明是春天的一道分水岭,春行到此处,该绿的叶都绿了,该开的花都开了。随便一搭眼望过去,褐色的大地上,到处簪满黄花绿草。难怪古人把清明节又叫作踏青节。春光撩人哪,此时不踏青,更待何时?

②宋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中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瞧瞧,这等踏青,何等浪漫!将近半城的人,于清明这天倾巢而出。放眼处,梨花飘白,杨柳依依。人们三五成群,笙歌飞扬,一直玩到日暮才尽兴而归。而在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里,清明又是另一番喧闹景象:汴河沿岸,房屋齐整,树木参天,男男女女云集,有坐了船来的,有乘了马车来的,摩肩接踵,挤挤挨挨。踏青的盛况,可见一斑。

③乡人们日日与大地相伴,早已融入彼此的生命中,无须多出这一章节。但在清明这天祭祀的风俗,却被沿袭下来,一代一代。他们称清明节为鬼节,说这一天,被阎王爷拘禁着的大鬼小鬼都出来放风了。于是家家烧纸钱,户户祭祖先。菜花地里的土坟,早几天前就被装扮一新,新培了土,坟上插满大大小小的红纸幡白纸幡。在成波成浪的菜花映衬下,那些红纸幡白纸幡,很像纷飞的红蝴蝶白蝴蝶。我们小孩子,平日里闻鬼即怕,这时却都忘了怕了,远远望着那些坟,觉得无限神秘。

④清明这天,祖母捉住到处乱跑的我们,把我们一个一个揿到堂屋中央,让我们对着家盛柜磕头。家盛柜上,摆有祖宗的牌位,上面立着我们未曾谋面过的老爹老太。供品都是家常小菜,碗里的饭,堆得尖尖的,上面插着筷子。一旁燃着香与烛火,气氛庄严。祖母说,好好给祖宗亡人磕头,祖宗亡人会保佑你们平安的。

⑤头磕完,没我们的事了,我们撒腿跑出去,折杨柳,掐菜花。底下有一个重大活动,那就是簪菜花。女孩子头发长,花好簪,随便掐两朵,簪在辫梢上,或是发里面。男孩子多是短发,花簪不住。他们想了主意,先用杨柳编成花环,把菜花一朵一朵簪在上面,然后戴在头上,就是灿烂的花冠了。

⑥大人们此时都是宽容的,由了我们一朵菜花一朵菜花地糟蹋去,因为清明这天就该簪菜花。有歌谣是这样唱的:“清明不戴菜花,死了变成黄瓜。”至于菜花与黄瓜,到底有没有关连,不管的。我们头上簪满菜花,在乡间土路上又蹦又跳地唱。一场沉重的纪念,愣是被我们演绎成无尽的快乐。

⑦成年后,我曾翻阅大量资料,想找出清明节簪菜花的由来,无果。我也曾就此问过老一辈的人。老一辈的人呵呵乐了,说,祖上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啊。

⑧多好的流传!我想,怀念本是一种温暖行为,而非冰凉与凄清。当菜花簪满头,它昭示的是:我会记住那些逝去的爱,我将心怀美好地活着。

1.第②段引入《苏堤清明即事》、《清明上河图》有什么作用?

2.阅读文章③—⑥段,概括补充文中提到的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出城踏青→_______________→给祖宗亡人磕头→__________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那些红纸幡白纸幡,很像纷飞的红蝴蝶白蝴蝶。

4.“一场沉重的纪念,愣是被我们演绎成无尽的快乐。”在文中有着丰富的涵义,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5.联系全文,用文中原句回答作者认为清明节簪菜花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淳于髡(kūn):人名。②赘婿:泛指微贱之人。③喜隐:喜好说谜语。④沉湎不治:陶醉其中,不管政事。⑤诸县令长七十二人: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

1.对划波浪线的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A.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B.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C.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D.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为淫乐长夜之饮 

(2)淳于髡说之隐曰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2)左右莫敢谏。

4.如果用文中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淳于髡的智慧,应为____________

5.怎样全面评价齐威王这个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1.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石榴开遍、_______、梦觉流莺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请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查看答案

默写。

(1)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

(4) 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5)鲜花是美的,白居易春行钱塘湖,为“___________”的景象深深陶醉。雪花也是美的,胡天飞雪在岑参心中化作了明媚春光,好似“______________”。

(6)孔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推己及人为人着想的道德情怀,因此被镌刻于联合国总部,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黄金法则。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过中华节日,品味传统民俗:元宵观灯、端午吃粽子、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过好中国节,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请任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不与例句重复),仿照例句的结构和内容,写一个句子。

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

仿句:

(2)请你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中选择一个,描述节日的情景或气氛。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