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1)阿三是一个在县城里开小三轮车拉货载客的个体司机.早上起来,阿三的右眼皮一个...

(1)阿三是一个在县城里开小三轮车拉货载客的个体司机.早上起来,阿三的右眼皮一个劲地跳。老话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这是不吉之兆。阿三想:今天是不是应该在家休息呢?出车的话,保不定会出点什么事情呢。

(2)洗完脸,想不到左眼皮也跟着跳了几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阿三非常纠结,突然想到这不是亦福亦祸吗?说不定祸福相抵就平安了。不是有一首歌这样唱吗:“左眼皮跳跳,好事就来到。”这样想着,心情竟然平静下来,于是决定今天继续出车。阿三把车开出来,直接驶向车站。

(3)中午时分,阿三的肚子咕咕直叫。他跳下车,想到米粉店去吃碗米粉,却看见一个衣裳褴褛、拄着拐杖的老婆婆向他走来。坏了,阿三想,快溜吧。但不知为什么,手脚却不听使唤,让他停在原地未动。老婆婆走到阿三跟前,小声问:“大哥,能送我去医院吗?”阿三愣了一下,说:“行,您上车吧。”

(4)阿三第一眼看到这个老人,就想起自己卧病在床的老母亲。他看出这个老人是从乡下来的,而且很少出远门,因为她不和别的客人一样为防范司机宰客而先问价。于是,他连忙下车把老人搀上车,嘱咐她抓牢车栏注意安全,又把车速放缓,并不时回头观察。等把车开到县医院门口,阿三的背已经汗湿。他松了一口气,把老人搀下车,说:“阿婆,医院到了。”

(5)“大哥,给你车钱吧。”老人说,“是多少呢?”按规矩,从车站到医院一般收费5元。他看着眼前这位病弱的老人,不禁再次想起自己病卧在床的老母。他眼有些涩,于是说:“阿婆,车钱免了,您快去看病吧。”

(6)“这怎么行呢?”阿婆说,手在身上摸了一阵,忽然中风似地僵住了。

(7)“阿婆,您怎么啦?”阿三见势不对,连忙一把扶住老人。

(8)“我……我的钱不见了。”老人喃喃地说,两行浊泪流出眼眶。阿三一下子呆了,早上的预兆应验了,真是怕什么有什么,真后悔没有在家休息,现在果然出意外了。如果老人把丢钱赖在他身上,那阿三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9)阿三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他想了一下,问:“阿婆,您是哪里人?为什么一个人到县城来看病?”

(10)老人并未理会阿三的提问,自顾喃喃的说:“孩子,对不住你了。”

(11)一听老人这么说,阿三立刻放下心来,且有了主意。他已不在乎5元钱车费了,只要老人不嫁祸于他就行。于是,阿三掏出手机,立刻拨打110。可是,手机却没电了。这时,老人晃了一下,要晕倒,阿三急忙猫腰背起她,拔脚往医院跑去。

(12)阿三把老人背到医院急诊室,催促医生给老人诊断病情。这时,他忽然想起自己的车还停在医院外面,连忙拨脚向门外走。

(13)“你到哪里去?”医生叫住了他。

(14)“我还有事啊。”阿三说。

(15)“你这人怎么这样?”医生恼了,“你妈妈病成这样,还有什么事比这更重要?”

(16)“她患了什么病?”阿三问。

(17)“急性胃炎并发高血压。”医生说,“必须马上住院治疗。”

(18) 阿三脱口说:“这事与我无关。”

(19)“你说什么?”医生瞪大了眼睛,“她不是你妈吗?”

(20)“不是。”阿三回答得很坚决。

(21)“啊?”医生觉得这事复杂了,“那你为什么还要把她背到医院来?”

(22)阿三就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说了出来。

(23)“那你就更不能走了。”医生说,“除非这位老奶奶亲口证实她的病与你无关。”

(24)阿三觉得这位医生简直是蛮不讲理,不禁心头火起。他努力控制着自己,希望老人开口为他说话,可是老人只是睁着两眼可怜巴巴地看着他,嘴虽然动了动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阿三心中不由暗暗叫苦。

(25)不一会儿,民警赶到了,他们开始对阿三进行认真的盘问,阿三只好把对医生说过的话又对民警说了一遍。

(26)为了求证,民警又把阿三带到医疗室。这时医生已经在为老婆婆输液,老人的精神状况也好了许多,已经可以开口说话了。

(27)“这位大哥说的都是事实。”老人对民警说,“他是好人,你们不要为难他。”阿三听见老人这样说,一颗心终于从半空落到了地上。

(28)阿三从医院出来时,摸摸肚子,好像不叫了,但浑身无力,像得了一场大病。

1.请结合选文内容,完成表格。

情节发展

老人要搭车去医院

老人发现钱丢了

急诊室里,被医生拦着不让走

老人说他是好人

阿三的心理

(1)

(2)

(3)

(4)

 

 

2.结合文章内容,概括阿三的形象特点。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阿三了一下,说:“行,您上车吧。”

(2)阿三一下子了,早上的预兆应验了。

4.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

 

1.(1)怜悯、担忧(2)害怕、后悔(3)急切、恼火(4)踏实、放心 2.(1)善良、有爱心(孝心):看见老人,便想起自己的母亲,搀扶老人上车,背老人去医院,免老人的车费等 (2)有责任心、有素养:送老人时嘱咐她抓牢车栏注意安全,又把车速放缓,并不时回头观察;听老人说钱丢了时,掏出手机立即拨打110;被医生拦着不让走,却能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等。 3.(1)“愣”描写了阿三答应老婆婆时迟疑的神态,表现阿三对送老人去医院是有些顾虑的 (2)“呆”描写了阿三看到担心的事情发生时不安的神态,表现阿三听说老人 丢了钱后害怕惹上麻烦的心理。 4.小说的结局是阿三送老人到医院,连饭也没有吃,还差点惹上麻烦,身体累,心更累。妙处:突出阿三善良,有爱心,有素养的形象;表面上是写阿三好人难做,好事难做,实则揭示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引人深思,突出了小说主题。 【解析】 1.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梳理。解答此题按题干给出的情节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根据事件内容分析人物的心理即可。老人要搭车去医院时,阿三看到老人想到自己的母亲,心生怜悯、担忧;老人发现钱丢了,“真是怕什么有什么,真后悔没有在家休息”,可见阿三的害怕与后悔;急诊室里,被医生拦着不让走,“阿三心中不由暗暗叫苦”,阿三此时是又急又恼;老人说他是好人时,阿三这才踏实、放心。 2.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结合文中对阿三的动作、语言描写可知,他是一个善良、细心的人,遇到事情能够保持冷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①有一条电视新闻:一个老头养只鸭子做宠物,老头走到哪里,鸭子就跟到哪里。带着鸭子逛街散步,鸭子表现得非常听话,有趣极了。类似的报道经常出现在新闻中。可是,你知道吗?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容易,你也完全可以。

②1930年,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康纳德·洛伦兹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灰鹅的蛋分为两组,一组由母鹅孵化,一组由孵化箱孵化。结果由孵化箱孵化出来的小鹅把洛伦兹当成了妈妈,洛伦兹走到哪儿,小鹅就跟到哪儿。如果把两组小鹅扣在同一只箱子下面,当提起箱子时,小鹅会有两个去向,一组向母鹅跑去,一组则跑向洛伦兹。

③很显然,这种现象是小鹅一出生就接触母鹅和洛伦兹形成的印象导致的。康纳德·洛伦兹把这种现象叫做“印痕行为”。

④“印痕行为”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学习后果是由直接印象造成的,所以称为“印痕”学习,它是动物的一种特殊学习方式,只需一次经验(或最多数次),即可形成印痕,对动物行为发生长远的影响。

⑤印痕行为大都发生在动物的幼年时期,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某些动物的某些本领也只有在印痕时期才能学到,过了这个时期,就很难学会了。如许多鸟类最易掌握飞翔本领的时间恰值羽毛始丰之际,若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剥夺了它们学习飞翔的机会,那么它们以后就很难学会飞行了。目前,科学家还没有弄清楚这其中的原因。据估计可能是因为在生命的早期,神经系统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只有这一时期才能接受这类刺激;而随着 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也会逐渐发生改变,就不能再进行印痕学习了。

⑥印痕行为虽然发生在早期,但对晚期的行为 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繁殖行为。这些动物更愿意与由于印痕学习行为所认定的父母(同类、人类)结伴,甚至对其表示出求偶的意向。有一次,洛伦兹就被他饲养的八哥当成了求爱的对象,八哥不断地往他嘴里塞食物。这也许就是一些自幼由饲养员养大的动物成年后难以成功繁殖的原因之一吧。

⑦人为干预会让动物产生不适当的印痕行为,自然也会影响到动物的生长发育。美国卡斯卡底猛禽中心执行主任路易丝·施美尔有一次收到了一只被遗 弃的会尖声叫的小猫头鹰。送来的人说,一天前在砍倒一棵树之后,在窝里发现了这只小猫头鹰。施救者走了之后,施美尔打开装着猫头鹰的盒子,那只小鸟就立即跳到了她肩膀上。施梅尔急忙把送鸟人叫回来,问他们究竟养了这只鸟多久。“哦,你怎么知道的?”施救者非常诧异,但很快就承认,他们实际上把这只小猫头鹰当作宠物养了几个星期。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几个星期正是这只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因而它对人类产生了不适当的印痕。

⑧在四川大熊猫人工繁殖基地,为了避免出生的熊猫宝宝对人产生印痕,饲养员都穿上特制的“熊猫服”工作,猛看上去这些穿熊猫服的饲养员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减少可能发生的印痕行为。

1.下列关于动物“印痕行为”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印痕行为都发生在动物的幼年时期,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B. 印痕行为对动物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学习后果是由直接印象造成的。

C. 印痕行为对动物的晚期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繁衍行为。

2.下面对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动物的印痕行为”,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B. 由孵化箱孵化出来的小鹅把洛伦兹当成了妈妈,这就是印痕行为的表现。

C. 第⑦段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动物对人类产生了不适应的印痕。

D. 第④段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印痕行为”的特点。

3.第⑤段中,“目前”“据统计”“可能”等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请选择其中一个词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里中有病脚疮者,痛不可忍,谓家人曰:“尔为我凿壁为穴。”穴成,伸脚穴中,入邻家尺许。家人曰:“此何意?”答曰:“凭他去邻家,无与我事。”又有医者,称善外科,一裨将①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乃持并州剪②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镞③在膜内须急治。”医曰:“此内科事,不应并责我。”

噫,脚入邻家犹我之脚也镞在膜内然亦医者之事也。乃隔一壁,辄思委脚,隔一膜,辄欲分科,然则痛安能已,责安能诿乎?今日当事诸公,见事之不可为,而但因循苟安,以遣来者,亦若委痛于邻家,推责于内科之意。

(注释)①裨将:在古代指副将。②并州剪:剪刀名。古时并州所产剪刀,以锋利著称。③镞(zú):箭头。

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使治/余人各复至其家    B. 入邻家尺/ 杂然相

C. 为我凿壁为穴/但手熟    D. 事之不可为/往事耳

2.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限断三处,停顿处用“∕”隔开。

脚  入  邻  家  犹  我  之  脚  也  镞  在  膜  内  然  亦  医  者  之  事  也

3.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知道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不以千里也                

(2)一食尽粟一石

(3)之不以其道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一开始,就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发人深省,不同凡响。

B. 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借马喻人,委婉地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之情。

C. 文中以排比写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强调了食马者的无知,增强了作者的讽刺意味。

D. “安求其能千里也”运用反问,表达了作者 谴责“食马者”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请为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6个字。

广州日报 2017年高考成绩出来了,喜报频传。来自湛江二中的12岁少女陈舒音同学考了620分(理科),超出一本线135分的好成绩。昨日上午,湛江二中校友冯悦荣先生出资10万元奖励陈舒音同学,希望她在未来的求学当中,继续发扬自爱自立、自强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2011年,7岁的陈舒音因基础好,被湛江二中港城中学破格录取,2014年以全市第13名的好成绩考入湛江二中。陈舒音的父亲陈伟告诉记者,在他眼里,女儿与其他孩子没什么差别,高考取得不错的成绩,也只是平时认真学习的结果。

 

查看答案

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中,一幕幕经典的情节常常让人浮想联翩。英勇无畏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葬花伤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