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2000年6月22日14时51分,武汉航空公司Y7-...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2000年6月22日14时51分,武汉航空公司Y7-100/B3479号飞机在执行恩施—武汉(汉口)CWU343航班任务时,在武汉市汉阳区永丰乡四台村汉江南岸坠毁,飞机解体,造成49人死亡(其中机上旅客38人,空勤人员4人,飞机坠落时造成正在汉江铁驳船上工作的武汉市兴达新型墙体材料厂7名职工死亡)。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如下:(一)局部的恶劣天气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二)机组违章飞行、机长决策错误,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三)塔台管制员违章指挥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

材料二: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重庆-拉萨航班,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破裂脱落,机组实施紧急下降。在民航各保障单位密切配合下,机组正确处置,飞机于07:46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此次驾驶舱破损的情况极为罕见:飞行控制单元(FCU),自动驾驶操控系统、发动机反推系统等关键性操控部件都无法使用,飞机完全处于手动状态,在舱内显示完全混乱、噪音极大的特殊情况下,飞行员仅凭直觉和经验操控飞机其难度非常之大。故障发生在航线高度(32000英尺)大约10000米左右,此时舱内外压力差非常之大(超过0.3个大气压)而飞行速度在0.7-0.8马赫,实际速度超过800km/h,如此大的速度下驾驶员暴露在低温、低压、低氧气含量的环境中危机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更为复杂的是,在整个处置过程中由于飞机的安全度降到了最危险的临界值,任何的决策与处置差错都可能导致危机处置的全面崩盘,后果将不堪设想。从此次案例成功处置的事后分析看,我们发现了两个极端小概率事件的重叠,一是驾驶舱破损案例的极端低概率,另一个是全面协调圆满处置的极端低概率过程的圆满完成。在高风险、高任务负荷、高心理承受环境和严重后果威胁的多重压力下,机组成员特别是机长的处置可谓无懈可击。

材料三:

1.川航3U8633飞机成功迫降面临的危险有哪些?

2.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三所体现的内容

3.结合三则材料,你认为该如何避免飞行事故?

 

1.①关键性操控部件都无法使用;②高空、高速度下驾驶员暴露在真实大气环境中(驾驶员长时间的暴露在低温、低压、低氧气含量的环境中);③高心理压力。 2.民用飞行器事故直接原因百分之60以上是由机组造成的 3.①飞行员过硬的本领强大的心理;②机组成员的正确操作;③各保障单位的密切配合。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可提取材料二的“飞行控制单元(FCU),自动驾驶操控系统、发动机反推系统等关键性操控部件都无法使用”,“如此大的速度下驾驶员暴露在低温、低压、低氧气含量的环境中危机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在高风险、高任务负荷、高心理承受环境和严重后果威胁的多重压力下”等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如此题以“民用飞行器事故直接原因比例统计”为陈述对象。找到“机组”“百分比”等项目,通过比较可分析出民用飞行器事故直接原因百分之60以上是由机组造成的结论。 3.试题分析:考查对材料要点的概括。通读材料,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如可分析“在民航各保障单位密切配合下,机组正确处置”“在高风险、高任务负荷、高心理承受环境和严重后果威胁的多重压力下,机组成员特别是机长的处置可谓无懈可击”等句,从材料三的分析上也看出“机械”与“机务”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学作品阅读

32个电话

儿子在2000多公里外的南方上学,每个周六都要打个电话问问情况。周六的中午,我和妻子在山上挖野菜,儿子打来电话,风大,信号弱,听不清,约好回家后再联系。

吃过晚饭,七点多,连续给儿子打了两遍电话,能通但没有接。以前也有这种情况,儿子戴着耳机听英语或者习惯了上课调到静音,一次两次听不见也常有。

没有喜欢的电视节目,便拿了两个靠背垫垫在沙发一头,斜靠着再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儿子的电话。

④春节后,儿子宿舍中的舍友,一个去了德国,另一个也搬走了,宿舍中只有儿子一人,我和妻子对儿子的安全不免有些担心。

妻子喜欢的电视节目已经开演;书,我也读了四章,儿子的电话还没有打过来。

“你先睡吧,再看一集我就过去。”

刚要准备睡觉,想起儿子还没打电话来,便拿起电话又打,这回不说不在服务区了,有了“都—都—都—”的声音,一听挺高兴。打了两遍,仍然没能接通,不免有些沮丧。一看手机上的时钟,还不到九点半,天还不晚。自己宽慰自己:儿子可能晚上补课……

没接到儿子的电话,睡意全无,又拿过书读起来。

电视剧演完了,妻子看到我没睡,有些惊讶。我沮丧地对妻子说:“一晚上了,孩子没有接电话。”

妻子说:“你们不是中午联系过吗?”

“说是回家后再给他打的,打了十几次就是不接。”

“你看,QQ上挂着手机呢。”妻子翻看着她QQ上的好友,确实儿子的手机挂在上面。

“你试试联系联系他,打一遍不通,打一遍不通,搞得人心慌意乱。”

“你就是事多,他能有什么事,可能调静音听不见。”妻子一边戗着我,一边开始打电话。书也顾不上看了,趄着身子,眼直直地瞅着妻子打电话,一遍不接,又打了一遍还不接,用QQ仍然联系不上。妻子没有活现的神气了,担心和牵挂瞬间爬上了额头。像是在为刚才的发怒解脱,又像是在自我安慰,也像在劝我说:“可能在静音,我给他QQ留了言:‘见信息马上回电话,甭管几点’。”

我们俩谁也不说话,在黑夜中默默地苦想着能联系上儿子的方法。

淅淅沥沥的春雨,已经下了三四个小时,雨滴敲打在窗外的雨棚上,发出“啪塔、啪塔”的声音,空气也变得沉重而阴冷了。

想了一圈,也没有近点的熟人联系上儿子。有个远房表姐在那个城市,但离学校二三十公里,况且快十一点了,也不好意思打扰人家。

在黑夜中攥着手机,靠在床背上,冥思着手机能亮起来,铃声能响起来。等不到,就拨打儿子的手机,“都——都——都——”声混杂着窗外“啪塔、啪塔”的声响,敲打着心脏,像一只猫爪子抓在上面,恐慌和焦虑慢慢在胸中升腾和蔓延。

妻子时而翻来覆去,时而拿起手机翻翻看看,虽然都知道有电话、信息手机会亮灯或响起铃声,但我们谁也没有感觉这是无谓的多余。伴随着亮光的熄灭,妻子的阵阵叹息声,显得那样的无奈。

后半夜,瞌睡终于压住了无奈的等待。迷迷糊糊中听见了自己断断续续的鼾声。妻子轻轻地翻动,常常让我从瞌睡中跌入精神迷乱,恍惚中幻想着:儿子的同学去四川参加雅思考试,坐飞机去了成都?儿子喜欢走路时戴耳机听英语,不小心发生了车祸?用电或者洗澡滑倒,发生重大意外,自己无法控制……不管怎样,明天早上再接不到电话,就要麻烦远房表姐或直接坐飞机跑一趟。

雨棚上的“啪塔”声渐渐稀疏,窗外的雨可能停了。妻子翻动手机发出的蓝光,引得起夜的大黄“图鲁”在院子中对着窗子狂吠不止,更让人焦躁不安。大黄“图鲁”在妻子的呵斥声中安静了,我们没有开灯,没有言语,但是知道两人的思想都凝结在千里之外的儿子身上。这缔结于他俩的生命,总是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一晚上的担心,没有父爱、母爱的伟大和骄傲,更多的是伤感雨夜的漫长和等待的煎熬。

似睡非睡,似醒非醒,一直在初春的凄风冷雨中翻来覆去、渴望期盼。

5点17分,我的手机响了起来,抓过电话一看——儿子的电话,接通后传来儿子的懊悔声:“爸爸,对不起。昨晚感冒了,……打开手机一看有你和我妈打来的32个未接电话。”

长夜的迷惘,终因儿子的电话,看到了春天窗外的光亮,一身的紧张卸下来,感觉真的很累。

挂断电话,我安然入睡。

(选自2017年31期《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通读全文,梳理故事脉络,完成下表。

时  间

情   景

心   情

七点多

打了两遍电话,能通但没有接

___

刚要准备睡觉

有了“都—都—都—”的声音

一听挺高兴

____

不免有些沮丧

快十一点了

一遍不接,又打了一遍还不接,用QQ联系,仍然连接不上

___

____

恐慌和焦虑

亮光的熄灭,妻子的阵阵叹息声

___

后半夜

大黄“图鲁”在院子中对着窗子狂吠不止

___

5点17分

接到儿子电话

安然入睡

 

 

2.品析下面的词或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书也顾不上看了,趄着身子,眼直直地瞅着妻子打电话,一遍不接,又打了一遍还不接,用QQ联系,仍然连接不上。(划线句子采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作用?)

(2)淅淅沥沥的春雨,已经下了三四个小时,雨滴敲打在阳光板上,发出“啪塔、啪塔”的声音,空气也变得沉重而阴冷了。(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春节后,儿子宿舍中的舍友,一个去了德国,另一个是生物学院的,搬回了本学院的宿舍。宿舍中只有儿子一人,我和妻子对儿子的安全不免有些担心。

①结构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内容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标题“32个电话”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小题。

神奇的碳纳米管

①据《科技日报》16日报道,清华大学在超级强度材料上获得重大突破:在世界上首次制备了超长碳纳米管管束,其拉伸强度超越了国际上已知的所有其他纤维材料,拉伸强度提高到80GPa以上。

②目前市场上强度最好的碳纤维是日本东丽公司制造的T1000,其拉伸强度只有7.02GPa,该公司还处于研制中的最先进碳纤维也只有9GPa。一些超级汽车钢、超高强度钢板的拉伸强度也就是1.5-2GPa。

③碳纤维等复合材料应用于大飞机、大火箭领域已经是当前的潮流,其原因就在于重量很轻但强度却非常大,这就意味这这些航空航天装备在降低空重的同时,还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那么我国研制的C-919大飞机、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性能就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④此外,这些这些结构完美的碳纳米管还展示出了惊人的拉伸—复原的可逆性以及疲劳寿命,因此在机械能存储上具有极大的优势,无论其能量密度还是功率密度,碳纳米管都远远超过了其他储能材料或设备。碳纳米管储存机械能的能量密度是飞轮储能密度的3倍,是锂离子电池储能密度的5-8倍,超过一般金属弹簧储能密度的25000倍。可以应用在电磁弹射、电磁炮、激光炮等能量武器上。

⑤碳纳米管正是因其独特的电学性质,具有尺寸小速度快、功耗低等特性,在制造晶体管、存储器、逻辑电路、传感器等器件方而展示出了巨大的优势。事实上在2017年IBM就公开表示碳纳米管生产技术可令运算速度提升一千倍。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成功使用新材料碳纳米管制造出芯片的核心元器件——晶体管,其工作速度3倍于英特尔最先进的14纳米商用硅材料晶体管。

⑥材料科学是基础性科学,中国在很多核心技术方面存在短板,归根结底和材料科学研究不到位有很大关系。相反,只有加大在基础科研领域的投入,才能让中国实现真正的后发超越。

(2018年5月16日《科技日报》,有节选)

(注)GPa是材料拉伸强度的单位。

1.本文说明对象是碳纳米管,它具有怎样的特点。

2.简要说说文中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③段划线句子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写出古诗文名句。

(1)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4)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借“月”表达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请你另外写出含有“月”字的古诗句(要求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B.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C.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D.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卑鄙)    B. 小惠未(通“遍”,遍及)

C. 小大之(案件)    D. 齐师败绩(大败)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将战”、“公将鼓”、“公将驰”写出“肉食者鄙”的情态,与曹刿的远谋形成对比。

B. 文章第2段主要从鲁庄公和曹刿的对话中,突出曹刿认为赢得民心才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C. “既克,公问其故”在叙事上承接上文战争已经取胜,“问其故”引出取胜原因的议论。

D. 本文剪裁得当,作者略写战前准备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查看答案

下面关于古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而且诗人以“蓬”、“雁”自比,暗写其内心的激愤抑郁。

B. 刘禹锡的《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以苔痕碧绿、草色青葱的静态画面,描绘了陋室的环境之雅致,表明诗人留恋于美景而忘怀功名利禄的思想。

C. 李清照的《武陵春》一词下阙着重挖掘内心情感,连用“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词,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

D. 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