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二)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又况种类极多,由浅红以至深红,无一不备。其浅也,如粉如脂,如美人之腮,如酒客之面;其深也,,朱如火,如猩猩之血,如鹤顶之珠。可谓极浅深浓淡之致,而无一毫遗憾者矣。得此花一二本,,可抵群花数十本。

(选自李渔《山茶》)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通:中通外直              北通巫峡(《岳阳楼记》)

B. 益:香远益清              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C. 远: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D. 闻:陶后鲜有闻            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语段(一)中画线句子分别表现了君子哪些品质?

4.语段(一)(二)两文描写莲和山茶时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B 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是很多了。(意思对即可) 3.A(示例):君子不与污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又不哗众取宠、炫耀自己。 B(示例):君子通达事理,质朴庄重,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4.相同点:都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语段(甲)中用菊花正衬,用牡丹反衬,突出了莲花的高尚品质。语段(乙)中用桂花、玉兰花的容易凋谢和石榴花的经霜凋谢,衬托了山茶花的松柏风骨。 【解析】 1.试题分析:B加点词意思相同。都是“更加”。A前者“通气”,后者“相通”。C前者“在远处”,后者“长远”。D前者“听到”,后者“使……听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守拙

弓长

①陶渊明有诗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守拙,不是五柳先生的首创,老子曾说过大巧若拙。陶潜以后,也有“文以拙进,道以拙成”,“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讲的都是对守拙的推崇。《艺经》有云“凡棋有善巧者,勿与之斗巧,但守我之拙,彼巧无所施”,此之为守拙。守拙是古代围棋九等之末,因其棋力尚浅,对弈之时往往漏洞百出,谓之拙。但其往往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谓之守。“守拙”虽为棋品之下下品,但“守拙之道”却是宝贵的人生经验。

②守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有了这样的人生定力,就能摆脱私欲的羁绊,视名利淡如水;就能战胜前行路上的挑战,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奋力攀登。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日日积累,久久为功,方见其真章,享其果实。

③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知道自己这辈子靠读书发达无望,遂“发愤教督诸子”,对长子曾国藩更是毫不松懈。但是他的教育方法十分落后:只知道一味用蛮力。他要求曾国藩,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守拙”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有效的,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基本功,不留遗弊。虽然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九年,但是一旦开窍之后,后面的路就越来越顺。中了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高中进士。而那些早早进了学的同学,后来却连举人也没出来一个。

④武林道语“入门先站三年桩”,桩基功底不牢,终生仅能花拳绣腿。干事创业,唯有务实归真,沉稳内敛,才能成功。如果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到头来只能“山河依旧”。车著明在瞬息万变的数据王国里,是火箭腾飞的护航者,扎根川西大凉山21年,潜心航天发射数据处理研究,托举70颗卫星奔向太空。在曲折传奇的人生路上,他是不知疲倦的奔跑者,从一名中专生,自学考上大专、本科、研究生,成为火箭数据处理专家;从湘西贫穷的小山村跑到县城,再到省城,再甘愿跑到大凉山深处。在平凡单调的生活中,他是抱朴守拙的苦行僧,他的《数学手册》用了28年,已泛黄脱页;他家的地板用了20年,已褪色开裂。为了少年时的读书梦,他凌晨3点爬起来学习,困得睁不开眼睛,就把头扎到冷水里。为了航天梦,他一次次向未知领域发起冲刺,实现了发射中心一次次零的突破。

⑤“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是读书求学之拙。多少人正是用这样的笨功夫,实现了学养质的提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干事创业之拙。不下苦功、不打牢基础,就不可能采撷到成功的果实。

⑥不少人总是习惯于投机取巧,不想脚踏实地,不愿下笨功夫、用实劲,而是自觉不自觉地把人生寄望于形形色色的机会,希望兔子撞到自己的树桩上。实践中,有的喜欢抄近道,耍小聪明,见事有利可图便一窝蜂,听说有一本万利之事便趋之若鹜,其结果往往是弄巧成拙。守拙之人不会截弯取直,更不会见机行事,而是遵循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躬行自明,身体力行”的笨办法。与借助他人之力捷径相比,固然稍显拙陋,但正如古人所推崇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实现个人学业的进步、事业的成功,必然需要善守读书求学之拙,干事创业之拙。

⑦世界上只有雄鹰和蜗牛能到达金字塔顶。守拙,归根结底是要                    ,以拙立身,以拙创业,以拙求进。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结合全文,将文中横线处补充完整。

2.第①段有何作用?

3.简析第③-⑤段的论证思路。

4.下面这段资料,能作为本文论据吗?请简述理由。

齐白石年过九旬,发现自己画功不如以前,便每天苦练描红,临摹历代名画经典。儿子不【解析】
“您早就盛名于世,怎么想起描红这般初级的东西?”旁人更是戏为“呆拙”。描红乃初学者入门功课,是“小儿功”。而这位书画名家,却临池不辍,焚膏继晷,从最基础的一笔一画,虔诚砥砺,法度严谨,回炉作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求援

刘丽丽

①很晚了,老房子只收拾了一小部分。她胡乱扯了个马扎坐下来喘口气,天气阴沉沉的。野鸽子在邻家的老榆树上咕咕直叫,让人心里一阵烦乱。

②公婆过世之后,老家的房子逐渐破败,先生说过好几次“等有时间好好修一修”,可是一直没有得空。今年又忙碌孩子高考的事情,这件事更被推到了脑后。可是架不住老家人的热情,他们也是一片好心,在饭桌上敲定了整修方案,接下来就是电话里和路途上的两边奔忙。半个月下来,就剩下一个刷涂料的活和满院的狼藉等待收拾。一个下午的时间,先生跑里跑外,也只钉了两页书本大小的玻璃。从高处爬下来,他一边惊魂未定地抹去额头的汗珠,一边发愁地说:“不行,按这个干法半个月也完工不了,得找援军!”

找谁来帮忙好呢?年轻人都有自己的事业要忙。再找一个小工?修修补补的活,既需要技术,更需要耐心,价钱还在其次关键不是亲近的人干活未必肯用心。最终,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父亲。

④求援的电话打过去,是母亲接的。说父亲还在西北坡的麦田里等着浇地,估计要等待天黑才能轮上。她怕父亲年纪大了连轴转的干活吃不消,就说不让他来了,母亲说:“不碍事,明天你爹能去。”虽然答应着挂了电话,可是到底还是不放心。

⑤夜里下了一阵急雨。听着雨点噼里啪啦地敲打在窗玻璃上,往常那种听雨的惬意劲今天却荡然无存了,她记挂着还在田间忙碌的父亲。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开了春,麦子的第一场拔节水非常重要。但浇地是一个熬人的活,有时候很顺利,有时候要空等大半夜。早春的风还很冷,尤其到了过半夜,穿了厚棉袄,冷气也一阵阵地往骨头里钻。人要在田埂上不断地走动,否则会冻得受不了,何况还下着冷雨呢!在早春的深夜里,老家那几亩地的麦子,都是父亲这样一点点暖热的。

⑥雨夜的梦里,她跟在父亲身后堵口子,左突右击忙了大半夜,早晨醒来觉得胳膊腿都是酸的。父亲能来吗?第二天一早,悬着一颗心踏进院门,却见父亲的三轮车已经停靠在院子里,车斗里还带了笤帚、锤子、钳子、收拾杂物用的大铁锨。他怕缺东少西,也怕他们张口片舌地去跟人家借,所以凡是能带的都带了来。父亲正在往墙体上刷涂料。她问:“麦子浇完了吗?淋雨了没有?”“那场雨一点都没落下都淋着了”,父亲笑着回答,神情里有一些疲惫,也透着一种尘埃落定的愉快,“麦子浇完,总算去了一桩心病。”说完这话,大家各自分头忙活起来。

⑦刷涂料这活看起来很简单,却是仗着胳膊上的力气。父亲七十多岁了,又在前夜刚刚淋着雨浇地,其疲惫可想而知。可是他依然干得有条不紊,似乎再火烧火燎的事情到了他这里一过渡都是可以喘口气的。

⑧在进进出出的忙碌中,父亲手里的活一直没有停歇。她烧好了水,泡了茶喊他到院子里休息一会。他答应着,可是没有挪窝。他刷得很从容,他不怕苦,似乎他多干一点,多坚持一会,孩子们就能少些劳累。骨碌骨碌的滚子声,让斑驳无序的世界有了那么一点安静,一点主心骨。那骨碌碌的滚动声,把人郁结在心中的愁绪撕开了一道口子,风吹进来了,阳光照耀进来了,阴霾消散,院子里重新有了光亮。

⑨一面墙完工,父亲起身,揉了揉自己的腰,拍了拍身上的灰土,到院子里喝茶休息去了。一点白色的瓷料粘到他帽子上,他摘下帽子来扑打,头顶的白发似乎又多了一些,看得她一阵心酸。想,天高地厚,人情冷暖,我们主宰不了这个世界,也指使不了什么人。活到四十多岁,需要求援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依然是这个人——即便他再疲惫,再衰老,再有可以推托的理由,只要接到你求援的电话便立刻赶来。他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你:有他在,世界依然温情柔软,你依然是那个被人庇护被人疼爱的孩子。

(有删改)

1.“她”的心情随情节的发展不断变化着,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故事情节

“她”的心情

(1)__________

烦乱

求援父亲,得知父亲要连夜浇麦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愁绪消散

一面墙完工,父亲休息时,露出增多的白发

(4)__________

 

 

2.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找谁来帮忙好呢?年轻人都有自己的事业要忙。再找一个小工?修修补补的活,既需要技术,更需要耐心,价钱还在其次,关键不是亲近的人干活未必肯用心。

(2)风吹进来了,阳光照耀进来了,阴霾消散,院子里重新有了光亮。

3.文章第②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4.文中的父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以第⑨自然段为例,任选角度,谈谈作者是如何突出父亲这一形象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继《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见字如面》等多档引发热潮的文化综艺类节目之后,央视春节期间又推出了大型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开播次日就得到豆瓣9.4的高分,创造了文化节目的最高评分。

《经典咏流传》将中华优秀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丰富多样的传播手段有机结合,兼顾内容上的意境悠远和形式上的通俗易懂,把文学经典唤醒、擦亮,让古典诗词乘着歌声的翅膀尽情飞翔,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材料二  网络新闻标题:

当古诗词遇上流行乐  央视《经典咏流传》新春火爆荧屏

央视《经典咏流传》:唤醒经典  让古诗词乘歌飞翔

《经典咏流传》古诗词与流行乐走心相遇

《经典咏流传》频“刷屏”  古诗新唱何以吸引年轻人

材料三  经典诗词记录着诗人们的人生境遇,饱含着他们的情感和志趣,诗人们将时代的沧桑巨变、人生的思考感悟,融入经典诗词的字里行间。尽管时移事迁、岁月更迭,千百年后的我们仍能从经典诗词中找到情感的慰藉和人生的方向。

说到甲骨文,很多人都有相同感受:甲骨文虽然不多,因此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直呆在冷宫里。当“甲骨文表情包”推出之后,瞬间受到欢迎,大人在使用,孩子也在使用。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在网络空间聊天的时候,不仅会因为使用“甲骨文表情包”而显得萌萌哒,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认识了甲骨文,学到了知识。这种知识的学习,还是潜移默化的,还是水到渠成的,根本就“不费吹灰之力”。

(1)请认真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概括《经典咏流传》的基本特点。(不超过20字)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说说《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综艺类节目走红的原因。

(3)为唤起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学校将开展“走近经典诗词”主题朗诵会,请你紧扣活动主题,运用对偶知识,补全下面的宣传语。

诵读经典诗词,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18世纪初期英国作家______的一部《格列佛游记》以清新的文字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幻境,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______等地的经历。

(2)《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______,主人公鲁滨逊流落到荒岛上生活了28年。他救下一个俘虏,这个俘虏名叫______,成了鲁滨逊的仆人。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3)唐朝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巧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现将士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4)优秀的古典诗词中包含着深刻的哲理。陆游的“____________________”(《游山西村》)蕴含了困境中会出现希望和转机的哲理;王湾的“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包含了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