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超越生命的临界点 俞敏洪 ①爬山爬到一定时候,会感到筋疲力...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超越生命的临界点

俞敏洪

①爬山爬到一定时候,会感到筋疲力尽,再也不想往上多爬一步。但只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过一会儿你就会感到全身开始舒服起来,爬山的乐趣油然而生。跑步跑到一定时候,也会感到筋疲力尽,但只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过一会儿你就会感到呼吸舒畅起来,两条腿也好像自动跑了起来,继续跑下去的勇气会转变成一种轻松地向前跑的惯性,接着跑下去就能跑出很远。

②不管是爬山还是跑步,在你咬紧牙关的那一刻,就是你做一件事情的临界点。如果你能坚持下去,就会挺过临界点,进入一种新的境界,不再害怕所面对的更长、更困难的挑战,并且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获得一种身心的愉悦、一份成就感和一份自信。

③在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临界点,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临界点。它不像肉体上的临界点那么明显,但更难挺过去。因为它会持续更长的时间,需要人们有更多的内在勇气。

④在工作和事业中要取得成功,也需要我们有闯过临界点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耐力。很多人在工作中十分浮躁,总觉得自己做的是小事。其实,小事做不好的人绝对不可能干出大事来,能否认真地把一件事情做完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基本标志。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到处寻找金矿,在自己拥有的一块土地上挖了个遍,结果一无所获,最后只能绝望地卖掉了土地。而买他土地的那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只向下挖了几锹,就挖出了金子。另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人挖井,挖了十口井都没有挖出水,其实每口井他只要再向下挖一米,就有一条永不干涸的地下河在等着他——“行百里者半九十”,九十就是临界点。只有超越各种生命的临界点,才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⑤世界上的事情经常很容易开始,但却很难有圆满的结局。因为圆满意味着必须走完全程,意味着必须历经千难万险,意味着遍体鳞伤也绝不放弃,意味着受尽伤害依然心地善良,意味着在到达临界点的时候咬紧牙关继续拖着疲惫的双腿向前奔跑,直到最后肉体和精神为了同一个目标合二为一。

⑥不能跨越生命的临界点,我们会吃尽失败的苦头;要跨越生命的临界点,我们需经受更多的痛苦。只要你能忍受黎明前那最黑暗的一刻,太阳一定会带着满天灿烂的朝霞为向着东方奔跑的你升起。

1.文章阐述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2.请概述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3.请分析第⑥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只要你能忍受黎明前那最黑暗的一刻,太阳一定会带着满天灿烂的朝霞为向着东方奔跑的你升起。

 

1.持之以恒,不怕痛苦,超越生命的临界点,方能取得成功。 2.首先提出了“在工作和事业中要取得成功,需要有闯过临界点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耐力”的观点;然后分析了一些人在工作中浮躁的原因,提出要认真地做完每一件小事,以掘金矿和挖井的两个故事来形象具体地论证观点;最后强调观点:“只有超越生命的临界点才能成功”。 3.采用比喻论证,将人生的临界点比作黎明前最黑暗的一刻,将成功比作太阳带着灿烂朝霞升起,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只要忍受痛苦超越生命的临界点,就一定能迎来成功的观点,语言生动有力,使全文在鼓舞人心的力量中结束。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从“在工作和事业中要取得成功,也需要我们有闯过临界点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耐力”“要跨越生命的临界点,我们需经受更多的痛苦”可以提炼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第④段开头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然后依次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最后用“只有超越各种生命的临界点,才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强调自己的观点。 3.本题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考查。需要学生在辨析论证方法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黎明前那最黑暗的一刻”“太阳一定会带着满天灿烂的朝霞”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形象地论证了人生的临界点对于成功的决定性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

 (乙)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叹其技之奇妙。(清人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注释)①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②蜡人:用蜡做成人的形象。③生人:活人;④亟(qì):屡次,不断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中力拉崩倒之声

(2)不能其一处也。

(3)屋许许声

(4)无不毕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①不能指一端       一犬坐于前。(《狼》)

B. ①凡有名          ②京中有善口技(《口技》)

C. ①往往留像        ②求石兽水中。(《河中石兽》)

D. ①余亟叹其技奇妙    ②策不以其道。(《马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

4.下列句中不能表现口技表演者或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的一项是(  

A.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B. 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C. 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    D. 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

5.(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的精彩,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表达这个人生哲理的?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鸣之不能通其意。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

(3)骑在人民头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18届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 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查看答案

对下面这段话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

读书,能使我们在理想的路上拾级而上。当我们游刃于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中时,我们能接受到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能感觉到时代先锋业已倾吐的气息,能分辨出智慧善良和愚昧丑陋。区区五尺之躯,短短荏苒光阴,惟有读书能让我们驰骋古今,经天纬地。

A. 不读书就一定不能实现理想。

B. 读书,能让我们跨越时空,接触到平常生活中不能接触到的人物。

C. 多读书更能让人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

D. 读书是让我们驰骋古今,经天纬地的惟一途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