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我们登不上月球,但可以享...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我们登不上月球,但可以享受皎洁的月光,我们抓不住清风,但可以聆听轻柔的风声。

B. 今年暑假,爸爸打算带我到小说“边城”中故事发生的原型地——湘西茶峒镇去旅游。

C.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选择了“绿”“火”“蓝”等最恰当的字眼,成功地展现出江南最美的意境。

D. 假若我们都能对那些给我们提供方便发人们说声“谢谢”,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尽到自己的力量,我们这个社会还会不温暖吗?

 

D 【解析】试题分析:A“月光”后的逗号改为分号。B把“边城”上的引号改为书名号。C将引号中的句号去掉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B. “网络造词”是新兴事物,但它能不能延续下去,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C. 受阴雨天气的影响,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

D. 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能否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当成“知识殿堂”,似乎对图书馆__有加,然而,“宝库”和“殿堂”虽好,但它们离普通百姓很远,甚至很遥远,普通百姓往往__。一些人从不进图书馆,恐怕同这种心态不无关系,图书馆__“宝库”“殿堂”,__“知识公园”。

A. 崇敬  望而生畏  不仅是  而且是

B. 崇敬  望而远之  不应是  而应是

C. 尊敬  望而生畏  不应是  而应是

D. 尊敬  望而远之  不仅是  而且是

 

查看答案

下面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lüè)  诬(miè)    屠杀 (tú)      义愤填(yīng)

B. (bù)    灭(huǐ)    蛮(hèng)   挑拨离(jiān)

C. 击(chuí) 予(fù)    得(xiǎo)   慷激昂(kǎi)

D. 牲(xī)   布(jīn)    倒(xià)    卑无耻(bì)

 

查看答案

请以“一张照片”为题,写一篇作文。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不少于600字。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小说阅读

碗底香

陈小庆

终于开饭了,他几乎是跑着奔向食堂的。

今天做的是他最喜欢的红烧牛肉面,他看到自己饭盆里竟有好几块牛肉,最关键的是有一块还特别大,居然比一只完整的核桃还要大,他似乎觉察到打饭的师傅当时迟疑了一下,但手终于没有抖,还是将那大块牛肉给他妥妥地盛进了饭盆里。

端着饭,走到外边,坐在一块空心砖上,虽然饿极了,虽然是他最喜欢的牛肉面,他却慢条斯理地吃着,他享受着美味。不像那个首先急着把饭里的牛肉挑着吃了的二狗子﹣﹣吃那么快会很快吃完,很快吃饱,很快失去享受的时间。尤其是那块最大的牛肉,他毫无疑问地会留到最后吃,等吃完所有的面条、碎肉,喝光所有的汤之后再去细细品味,仔细享受,这叫碗底香。在他,这样吃饭也是人生一大享受!

他一边品味着牛肉面,一边想着自己儿子小虎马上就要娶媳妇了,那个姑娘已经同意嫁给小虎了,嫁到在城里没有房子的他们农村的家了!他得多干活多赚钱,风风光光把儿媳妇娶进家门。

此时,饭盆里的那块肉,几乎是支撑他力气的最有力的保障,也是他辛苦后的一份安慰。

从小他就有把好东西留到最后的习惯,过去家里穷,娘做面条时,炒个鸡蛋已属最好的午饭,那时节他总是把饭先吃光,再去吃炒鸡蛋,最后嘴里的炒鸡蛋味儿会留存一下午。让人觉得生活美好有意义。他还喜欢把最甜的放在最后,把最好的消息在心底憋好久,六年级时,他破天荒地考了个年级第一,回家就一直没有吭,最后竟然没有说,还是娘听邻居小孩说的。娘看着他笑,他也笑,仿佛那最好吃的还在碗里放着,还可以享受那份惊喜。娘告诉过他,先苦后甜才是真正的幸福。所以他一直不舍得把那些好东西提前吃掉用掉,甚至到该吃该用时仍然还要保留好久。

他喝了口牛肉面汤,滋味十足,望望那块牛肉,心里踏实极了。十六岁时他拥有了第一双回力球鞋,穿惯了黄胶鞋的他,一直舍不得穿,只在劳动节和国庆节时穿过那么几天,大部分时间还是黄胶鞋,后来他发现鞋小了,自己在十八岁时再也穿不上那尚且八九成新的回力鞋了。那双鞋,至今在家里放着,像是收藏品,曾经他想让儿子穿,儿子却无论如何也不穿。

他开始品饭盆里的碎牛肉。明天据说会发工资,包工头说了两个月了,一定要在麦收之前把欠大家的去年的工钱发到手里,而他们很多人已经打算后天回乡割麦子了!

碎牛肉几乎没有口感,他望了望那大块牛肉,原谅了这些碎肉。筷子却不去动一下那大的,从小养成的习惯,使他根本不会在饭还多时去动那些“镇碗之肉”的。也因为这个好习惯,他存到了一些钱,家里才翻盖了房子,儿子才能说上对象。

过去在乡下,他碗里的肉或者鸡蛋一直是别人眼中的诱惑,大柳树下吃午饭,他总是会在碗里留下最好的,直到吃完了饭,才会认认真真吃掉那些最好的,让一顿饭有了悠长的香味。三十年前,在乡下,碗里有肉或者有鸡蛋,会很有面子,他是那时养成了很慢很慢吃饭的习惯的,他享受着自己碗里有宝的感觉﹣﹣生活就是这么有奔头!

很多工友都吃完了,在抽烟聊天,他却还有好几口面没有吃完,他一根一根面吃着,碎肉已没有了,但他碗底有香,心里有底儿:镇碗之宝还在,动都没动呢!他们都是端着铁盆盛饭的,都是一步到位,没有再去打饭的麻烦,那么大个铁盆,足可以吃很饱。

吃完最后一根面条,喝光最后一口汤,盆里只有那个大块头的牛肉了,那深酱色的肉,吸足了调料,那要一口吞下去,能嚼上两分钟才可以咽下去。

他停顿了一下,显得郑重地夹起那块肉,多年养成的习惯,尊重食物,更要慎重对待那些最好的,那些都是生活的精华,是我们热爱生活的理由!他每次在享受最后一口美味时,都会停顿一下,调整好味觉、视觉,说高级一点应该还调整好了灵魂,准备接受那种痛快舒爽﹣﹣他夹起那块肉,发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沉,也许是自己用劲过于大了吧,他调整了下呼吸,把肉隆重地送入口中,上下牙合在一起,然后他便流下了泪水……

那块让他期待了一顿饭,瞟了无数眼,几乎支撑了他全部幸福感的大块牛肉,竟然是一块切得方方正正的姜!

1.小说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赏析。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调整了下呼吸,把肉隆重地送入口中,上下牙在一起,然后他便流下了泪水……

3.小说结尾写那大块牛肉竟然是一块姜,其实这并不突然,作者在前文已有几处暗示,请找出并简要概括。

4.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反应进城打工者生存的艰辛,也有人认为是倡导一种先苦后甜的生活观。你认同哪一个观点?请结合小说及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