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释加点字

(1)阡陌交通______

(2)不暇顾廉耻耳______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其 中 往 来 种 作

3.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问所从来,具答之

B. 民之所以为盗者

C. 上哂之曰

D. 或请重法以禁之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上与群臣论止盗。

5.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回答,是因为那里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交错相通(2)所以 2.其 中 /往 来 种 作 3.B 4.(1)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更不要说魏和晋了。(2)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 5.赋繁役重官吏贪求 【解析】 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交通”:交错相通。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其中/往来种作。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 3.试题分析:B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是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ACD三项都是代词。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乃”“无论”“止”等字词的翻译。 5.试题分析: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可从乙段里提取“赋繁役重”和“官吏贪求”作答。正因为那里没有“赋繁役重”和“官吏贪求”,所以桃花源才是个美好的境界。 (一)译文: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二)译文:(唐太宗)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的对那官员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应当不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生活中的酒)据统计,交通事故绝大部分是因为司机酒后驾车引起的。假如你遇到一位司机叔叔,喝酒以后仍然准备驾车,这时,你应该怎么对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选择“低碳生活”,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住、行等各个领域。

材料二:关于“不同人群对低碳生活”的调查(共1000人)

认识与行为

低碳理念

生活方式

生活习惯

城镇

 

 

 

初中学生

85%

65%

50%

做工人员

75%

70%

65%

退休老人

50%

85%

90%

 

(1)从材料一中提取:什么叫“低碳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二中提取:通过自己的观察,任选一个角度,得出一点感受或结论。作答格式是“因为……,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走进名著,根据要求作答。

(1)选择:傅雷通过______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指导。

A、当面教诲  B、电话  C、书信

(2)在1954.3.24上午的一封家信中,傅雷表明了自己生活的准则:

_______第一  、______第一  、_________第一。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微君之躬,___________。(《式微》)

(2)一日不见,___________。(《子衿》)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蒹葭》第一小节中使用了比兴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完善通知)下面是某同学代表校学生会为“我爱朗读”比赛拟写的一则通知,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通 知

学校将于6月10日下午2点在报告厅举行“我爱朗读”比赛,届时将邀请著名专家作为大赛的评委。希望广大同学积极参加,踊跃报名。

6月8日

学生会

①格式上错误,应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内容上有一处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