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语言犀利,思想深刻,实属不刊之论

B. 初春,乍暖还寒,身着厚厚春装的人们漫步在公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C. 特使解晓岩表示:实现叙利亚停火协议,眼前当务之急是政治协商解决存在的问题。

D. 凋零的芍药花虽已风华不再,它们的清香却依旧不绝如缕

 

A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B项“不寒而栗”形容非常恐惧,用在句中不恰当;C项“当务之急”意思是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与“眼前”意思重复;D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用在句中不恰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晕车(yūn)  憎恶(zēng)  确凿(záo)  相形见绌(chuò)

B. 倏忽(shū)  挑剔(tī)    绊倒(pàn)  海市蜃楼(shèng)

C. 坠落(duò)  花圃(pú)    吝啬(lìn)  强聒不舍(qiǎng)

D. 教诲(huì)  霎时(shà)   蓦地(mò)   曲高和寡(hè)

 

查看答案

按要求二选一作文。

题目一:请以“你曾拨动了我的心弦”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作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师生姓名。(3)不得以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题目二:按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

题目:         给了我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书给了我知识、压力给了我动力……(2)情理感人、真挚。(3)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我长大了》,完成后面小题。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文中画线句子(即括号中的句子)是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3.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4.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像?

5.为什么文中“撞人”和“吃晚饭”详写,而照顾老奶奶略写呢?

6.“我”曾认为上中学就是“长大”,是把_________________作为长大的标准。第二次“我”曾认为长青春痘就是“长大”,是把_______________作为长大的标准。“我”终于意识到“长大”的真正含义,是因为______________

7.“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妙趣横生话钥匙

①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小小的一把钥匙,与人类形影不离,是我们口袋中的必备之物,也是隐私的守护神,牵系着千门万户的温暖和幸福。可是你知道吗?钥匙的发展历史亦妙趣横生呢。

②人类最早锁门的方式是用绳子打成错综复杂的结把大门绑紧。解铃还须系铃人,绳结只有打结的人才晓得如何解开。传说中的亚历山大大帝是利用我们现在所说的“横向思维”,才挥剑斩断了当时著名的弗里吉亚“戈尔迪亚诺难结”。据说解开此结者能统治整个亚细亚。

③此后,人们发明了锁,当然,钥匙也就应运而生了。最原始的钥匙是怎样的呢?考古人员在位于现在伊拉克赫尔沙巴德地区的亚述帝国国王萨尔贡二世宫殿废墟中,发现一把1.2米长的木制钥匙,这把钥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这种原始的木制钥匙是一种形状类似大牙刷、一头有很多木栓的杠杆。当把钥匙插入锁眼中后,这些木栓就会嵌入锁里同等数量槽沟中,因此转动杠杆就能打开锁眼。

④19世纪中期,这种最古老的锁的结构成为莱纳斯·耶鲁发明弹子锁的灵感源泉。后来发明的弹子锁,所用的是锯齿状的扁平钥匙,钥匙边缘是高低不平的锯齿和豁口,而锁芯和锁体内装有5~6个大小不一的金属弹子作为障碍物,需将钥匙作为楔子把弹子置于同一位置才能打开锁。20世纪的锁,大多以这种弹子锁作为模本。

⑤近年来,为了提高锁的安全性,逐渐出现了很多非常先进的新型锁,比如多孔锁和直边锁等。现在已经出现了电子汽车钥匙、条形码钥匙卡和建立在指纹和眼角膜识别技术上的开锁系统,我们可以用眼睛来开锁,钥匙有望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⑥钥匙在其发展的历程中还创下了几个“世界之最”呢。

迄今为止,世界上锁和钥匙的组合最多的,当属1787年英国发明家约瑟夫·布拉默发明并申请专利的一种新型套筒锁,它可以有4.7亿个组合。最重的一把钥匙达2吨,这把钥匙长10米,是在2008年由巴基斯坦人制造的。

⑧钥匙在物理学史上曾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⑨1752年6月,美国天才发明家富兰克林正在对雷电进行研究,他推测这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于是就进行了一个风筝实验:用金属线将风筝放到电闪雷鸣的云层中,在其末端拴上一把钥匙。这样一来,一旦雨水淋湿了风筝和线,就能观察到手指靠近钥匙时引起的火花。由于有了金属丝和钥匙作为电容储存了部分电流,他并没有触电。因而发明了避雷针。

⑩一些极富创造性的人总会把很多常用物品开发出各种不同的用途。一把钥匙经过改良后,可以当作螺丝刀、瓶起子、指甲锉,甚至酒精检测计。如瑞典汽车制造企业萨博公司首创了一款酒精检测钥匙,这把钥匙的顶端安有一个小型检测口,驾驶员在发动汽车前对着这个检测口吹气,一旦该装置检测出的酒精浓度超标,发动机将无法启动。

(11)人类的智慧总能创造出奇迹。未来的钥匙想必更加神奇吧!

(选自2009年1月21日《参考消息》,有改动)

1.这篇选文主要介绍了与钥匙相关的哪些内容?

2.选文第②~⑤段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3.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找出其中两种,并举例说明。

4.第⑦段加点词语中“迄今”应如何解释?“迄今为止”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注释)①缘贡:趁着进项的机会。②才足贡数:仅仅满足进项数量。③峭直:严厉刚直。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此悉贞良节之臣_____________

(2)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 

(3)率取数十倍以权贵____________

(4)平居无私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

B. 未尝不推以忠恕也/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 故人、亲党皆绝/当余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D. 奉命危难之间/谨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岳阳楼记》)

3.翻译。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4.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1)(甲)文第二段主要追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文同述为政与做人之道。诸葛亮建议后主要___________。包拯告诫后世子孙要___________(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回答)

(3)请用(甲)文中一个词语(短语)概括包拯这个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