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与父母共度好时光,沐浴亲情的温暖;与朋友共度好时光,感受心灵的碰撞;与自然共度好...

与父母共度好时光,沐浴亲情的温暖;与朋友共度好时光,感受心灵的碰撞;与自然共度好时光,倾听花草的声音;与书本共度好时光,享受文学的魅力……

请以“共度好时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共度好时光 落霞的余晖里,村庄上空余烟袅袅,随风飘浮。爷爷哼着小曲,扛着锄头从田间归来。奶奶坐在门前的板凳上绣着鞋垫等待我和姐姐放学归来。我和姐姐拥着风,手拉着手向那道最熟悉的炊烟跑去。记忆里最美的画面莫过于此,生命里最美好的日子莫过于童年时与家人的三餐一宿。 清晨,当奶奶指挥着锅碗瓢盆唱起歌时;当葱油的香味渐渐钻进我和姐姐的鼻子时;当炊烟刚刚从烟囱里钻出半个身子时,我和姐姐便不约而同地起床约会新的一天。奶奶的那句“多穿点儿,外面冷”还没来得及传到我们耳朵里,我和姐姐就已经跑到院子里的空地上踢毽子、跳皮筋。玩累了,我们就回家吃早饭,在奶奶模板化的唠叨声中,我和姐姐咕噜咕噜两碗米粥下肚后便匆匆背上书包上学去。 中午放学时,奶奶的午饭还没有准备好,我和姐姐便想着法子打发这段午饭前的空闲时间。春天采野花,夏天摘桑葚,秋天捡树叶,冬天堆雪人。看到家里的那道炊烟开始落幕了,我们便急急忙忙地往家赶。赶到家时,奶奶已经把热腾腾的饭菜收拾上桌。爷爷偶尔会喝点小酒,咿咿呀呀地唱几首小曲。我和姐姐觉得滑稽,也在旁边跟着唱。好脾气的奶奶也不怪我们吵闹,依旧和颜悦色地帮我们盛饭夹菜。 晚饭时,爷爷的话匣子便自动打开了。爷爷会给我们讲他年轻时候的事情。爷爷小时候家里有四个兄弟,而爷爷的母亲,我的曾祖母又因病早逝,日子有多苦可想而知,但是爷爷哪怕是只言片语间透露出的都是他的乐观与坚韧。有时爷爷也会讲他和奶奶的相遇相识,奶奶会在旁边静静地听着,偶尔也补充或纠正几句。回想一下,那时的晚餐多美好啊!我们没有人手一部的手机,有的是一家人相聚时浓浓的温馨与幸福。 童年已渐行渐远,如今我和姐姐都在外地上学,与爷爷奶奶相聚的机会少之又少。只有在节假日时,我和姐姐才能又聚到爷爷奶奶家。我们两个也不再是只会在桌子旁等着吃饭的小孩子了,我们会帮奶奶准备饭菜,会给爷爷讲我们在外地上学时的所见所闻,昔日的温馨与和睦只增不减。 我想与时间赛跑,牢牢抓住每一次与家人相聚的机会,将自己的每一份快乐分享给家人,将与家人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都镌刻在心里。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是我生命中无与伦比的大好时光。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从审题的角度看,“共度好时光”这一命题应注意抓住两个关键字:一个是“共度”,一个是“好”。怎样理解这个“好”字呢?快乐的时光、温馨的时光、美好的时光等都是好时光。虽然艰苦,但收获很大也是好时光。选择怎样的好时光决定着作品的深度,至少这个好时光应该是积极向上的,不能流于肤浅,不能低俗化。这个题目范围本身比较宽泛,我们可以从与谁共度好时光去考虑。如家人、老师、同学、朋友、陌生人、一花一草、一山一水等。写人时需要作者感情真挚,举例得当,语言流畅,以便突出中心。也可以另辟蹊径,从好时光的角度出发如(童年、青年、中年、老年)为主要叙述点,因此与谁共度不再重要,珍惜某一段时光才是最重要的,此时文章中心则体现为寸金寸光阴,以怀念过去或者畅想未来为主要方向,由此展开写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最好的孝顺,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①千百年来,世人都在说要如何如何孝顺父母,但过程怎样才算到位?

②以前觉得,相比金钱,父母在意的还是你对他们的态度。后来经历生活的种种,觉得还应该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只有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人,才能对父母、对他人负责。父母从不奢求荣华富贵锦衣玉食,他们只要你平安幸福。你安好,他们的岁月才静好。

③许多年前的一个腊月,随朋友去山区看雪,途经一个村落时,见一位老奶奶坐在古杏树下发呆。

她的头发全白了,像夜里那场肆虐而下的雪,脸上深深浅浅的皱纹僵在一起,也毫无血色。风一吹,松弛的肌肤轻微摇摆,似残冬里那截枯木,不带生机。她的眼神死死落在远处一群孩子的身上,看孩子们嬉笑着和父母追逐做游戏,发出童真的笑声。她看着看着,想站起来,但双脚沉重,又跌坐回那把发黑的木凳上。嘴里却念念有词,说:罪孽啊罪孽。

⑤那时,我不是很懂她嘴里“罪孽”的意思,就向朋友打听她的故事。原来老奶奶那年81岁了,是村里年纪比较大的老人,生养二子一女,最大的算起来也是做爷爷的年纪。本是子孙满堂笑逐颜开的晚年,却因家中诸多变故,只剩她孤寡一人度过余生。

⑥她的大儿子四十几岁时,因赌博伤人造成一死一伤,锒铛入狱,以命抵命。大儿子走后,老伴伤心欲绝,生了场大病也走了。

⑦她的二儿子还算争气,娶妻生子后去了远方做生意。生意一度做得很大,然而人就飘起来了。跟着一群狐朋狗友圈钱享乐,最后被人联合设套,欠下巨额借款,一败涂地。几处房产卖了,老家的田地卖了,还远远不够。婚自然是离了,孩子跟着妈妈远走他乡。他自觉丢人,再也没有回到故乡来。

⑧至于那个最小的女儿,曾经一直是老人的贴心棉袄,陪她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后来一意孤行嫁给一个浪子。浪子带她走天涯,却不给她爱。婚姻的不幸,加剧了女儿心中的痛苦,开始还会偶尔买些滋补品回山里来看看老母亲,但自顾不暇的生活最终令她丧失了孝顺的能力。

⑨当年听罢故事,我就哭了,觉得太凄惨。许多年后,老奶奶早已离开人世,入土为安。但那座大山里的人都清楚,她是带着遗憾走的。

⑩老人的子女不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把自己推向罪恶的深渊,推向命运的低谷,推向苦难。而这苦难,不仅仅是自己受尽摧残,还连带父母陪着煎熬。

11你连自己的人生都经营不好,怎么孝顺父母?这样的故事无独有偶。我一个远房亲戚的儿子,小时候聪明伶俐,成绩优秀,也曾谈过梦想和远方,想要做一名医生、老师和科学家。想在读大学的时候去青海湖看星空和晚霞,憧憬着有一天带父母去南极看企鹅,去挪威看极光。当年,是真真切切的愿景。多纯真多简单啊!

12可后来,他不仅迷恋上了赌博,还借高利贷赌,挥霍百万,遭人恐吓,躲在家里不敢出门,连带父母终日担惊受怕。他不负责任地出走了,把所有的问题留给父母。一对老人替他还钱,替他养孩子,一下子苍老了十岁。那个对自己人生不负责的他,终于在轮番的事件面前意识到了这些年的荒唐。

13孝顺不是口号,是行动;不是金钱,是心意。不是只有山珍海味洋楼汽车才能让父母安享晚年,更应该是在父母有生之年,让他们看着你慢慢成长,做一个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人。

14你平安,他们才心安。你幸福,他们才幸福。

15把自己的人生过好,尽量不给父母制造麻烦。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给予。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作者围绕“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写了哪两件事情。

2.结合上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文中第④小节划线句子:她的头发全白了,像夜里那场肆虐而下的雪,脸上深深浅浅的皱纹僵在一起,也毫无血色。(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2)“许多年后,老奶奶早已离开人世,入土为安。但那座大山里的人都清楚,她是带着遗憾走的。”结合文章内容揣摩老人的心理,说说她的遗憾有哪些。

3.文章⑥-⑧小节采用什么记叙顺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文章结尾说“把自己的人生过好,尽量不给父母制造麻烦。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给予。”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孝顺的看法。(不少于8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对语言文字保持敬畏

①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一句话令人难忘:“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诚然,文字是一个民族最坚实的屏障。而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

②为什么中华文明成为唯一不曾断代的古文明,包括汉语汉字在内的汉文化不断接续发展是一个重要原因。书同文,语同音。汉语汉字源远流长,每一个字词、每一个发音都有一定之标准。捍卫标准、纠正错误,就是在捍卫汉语汉字的纯粹性,确保它们上承先民文化道统,下启时代语言美学。

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社交空间,也给了语言文字更宽阔的表达空间。层出不穷的“网言网语”满足了个性化表达的需要,各种舶来词、缩写、简写,形成了一些新的语言文字搭配方式,让我们看到了语言文字与时俱进的活力。然而,网络上的个性表达是一回事,媒体的传播又是另一回事。

④媒体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它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必须是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的示范者、引领者。某个词语发音如何,某个字词该怎么搭配,乃至某个标点符号该怎样使用,媒体的用法是人们眼中的“标准答案”。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名媒体从业者,包括编辑、记者、校对等等,客观上都是人们的“老师”,需要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责任感、使命感,保持对语言文字的敬畏。

⑤有人认为业界对语言文字的细致关注是“吹毛求疵”,有人批评因为语言文字上的疏漏就淘汰一些参加评奖的作品是“以偏概全”,甚至有人对语言文字挑错者冷嘲热讽,这暴露了他们的短视。好比一只啄木鸟飞到一棵大树上啄食虫子。大树却说:“走开,我被你啄痛了!”啄木鸟温和地说:“大树兄弟,你身上的虫子已经许多了,再不驱除掉,可危险啊!”大树满不在乎地说:“我这么魁梧,有几只小虫子有什么了不得,我看你真虚假,自己想吃虫子,却非要找个借口!”啄木鸟飞走了,最后大树被蛀空了。没有一点闻过则喜的雅量,没有一点极目楚天舒的远见,怎么能在语言文字的大厦里更上层楼?

⑥时下,各种新媒体、自媒体风行,良莠不齐。且不论内容,单从语言文字的使用上看,不少“小编”就根本不具备基本的编辑素养,更不要说是给受众当“先生”了。传统媒体尽管面临着转型的考验,有的处境比较艰难,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保持匠心不改。当这一轮媒体变革尘埃落定,机遇扑面而来,人们真正信赖的还是对语言文字精雕细琢的工匠,而非主谓宾定状补不分、字词句错乱成灾的“小编”。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汉语言文字发展至今具有哪些特点?

3.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该如何做才能对文字保持敬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横渠先生行状

先生讳载,字子厚,世大梁人。少孤自立,无所不学。与焦寅游,寅喜谈兵,先生说其言。年十八,慨然以功名自许,上书谒范文正公。公一见知其远器,欲成就之,乃责之曰:“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先生读其书,虽爱之,犹未以为足也,于是又访诸释老之书,累年尽究其说。

京兆王公乐道尝延致郡学,先生多教人以德。上嗣位之二年,登用大臣,御史中丞吕晦叔荐先生于朝。既入见,上问治道,皆以渐复三代为对。上悦之。会弟天祺以言得罪,乃谒告西归,居于横渠故居。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先生其言

(2)京兆王公乐道尝致郡学

(3)皆以渐复三代为

(4)弟天祺以言得罪

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公一见知远器   一犬坐于前

B. 先生多教人德   先帝不臣卑鄙

C. 劝读《中庸》   余得遍观群书

D. 上嗣位二年     无丝竹乱耳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慨然以功名自许,上书谒范文正公。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4.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注)①淮阳,指西汉汲黯因切谏被贬,最后死于淮阳之事。作者作此诗时,被流放为黄州刺史。②欢:指的是酒。

(1)古典诗词讲究练字,请你说说第二句中“霜”这个字用得好在哪里。

(2)诗的后两句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活动:结合下面一组图画,回答问题)

(1)请为这组图画拟一个标题。

(2)结合漫画内容阐述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