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孙悟空原是傲来国海...

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孙悟空原是傲来国海中花果山上的一个石猴,本领高强,机智过人,因率先发现水帘洞被众猴拥戴为王,于是自封为齐天大圣。(《西游记》)

B.《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第一名赏给蓝丝线,第二名赏给红丝线,第三名赏给绿丝线。(《格列佛游记》)

C.林冲受高太尉陷害,误人军机要地白虎堂,在刺配沧州的路途上,被林冲好友陆谦收买的押解公差董超、薛霸在快活林谋害,幸亏花和尚鲁智深前来相救,才逃过一劫。(《水浒传》)

D.保尔双腿瘫痪后又接着双目失明,他忍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重新找到了“归队”的力量:一方面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开始文学创作工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她生得黄胖而矮”“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做成功”。

鲁迅《朝花夕拾》中写到的这位“她”是谁?鲁迅为什么不大佩服她?后来又为何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

 

(1)D @ (2)阿长,不佩服她的原因是阿长喜欢啰嗦(“常喜欢切切察察”) ,怀疑她挑拨是非;迷信,规矩多,限制我的行动;喜欢告状; 睡觉占地等),产生新的敬意是阿长帮“我”买来《三海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D项理解分析错误,应为:保尔几乎完全瘫痪了,接着又双目失明。本题同时考查对《朝花夕拾》的阅读理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李白《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④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____________《望岳》)

⑥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⑦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bá(     )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xiāo(     )洒。寒流    ①    它时,它黑色的枝条yǎn(      )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    ②     。树叶落尽以后,树权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们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fēn(   )。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挺bá_________    xiāo_________洒     yǎn_________然     气fēn_________

(2)根据语境选词填空

_______(A摇撼  B震撼)          ②_________(A赏心悦目  B怡然自得)

 

查看答案

请以“我在______里找到了春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在横线上填入一个词语或短语,将题目补全;2.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字数在6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散文,回答相关问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

郑凤岭

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1.文章结构非常精巧。作者采用睹物思人的手法,由眼前的“物”引发对奶奶的回忆。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每处所填内容不超过15字)。

睹物

思人

看到湖岸边被雨水滋润的艾叶

看到老屋窗下老旧的石磨

想起奶奶珍藏竹笛和玉心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第①段划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绿,湖色空蒙。

3.分析第⑦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

4.第⑨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请从文章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5.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③段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再现了奶奶教“我”磨面做饼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

B. 奶奶不说玉心佩的去向是因为玉心佩很值钱,担心家里后辈指责她。

C. 文中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坚韧、痴情的奶奶形象。

D. 老旧的木箱子装着奶奶最珍贵的物品,承载着奶奶最美好的情感。

6.本文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与下面链接材料中的句子在叙述方式上有什么相同点?在写作意图上有什么不同?

(第⑤段)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链接材料)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着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议论文,回答相关问题

成由节俭败由奢

①俭,即节俭,不靡费。因为节俭,所以清心寡欲,没有贪念,心地坦荡,正气长存。俭,犹如一面镜子,映出了国与家的兴衰,也映出了人生的成败。

②首先,俭可以治国。墨子有言:“节俭则昌,淫逸则亡。”明太祖朱元璋倡导节俭,看到臣子送他的镂金床,非常气愤,说:“这与后蜀亡国之君孟昶用金银装饰便壶有什么区别?”立刻命人将它捣毁,又说:“即使富有了,又岂能放纵?即使显贵了,又岂能奢侈?”一国之君,抑奢倡俭,上行下效,节俭之风由此盛行全国,明朝国势日益昌盛。    

③其次,俭可以持家。司马光在家训中,把勤俭节约当作教子的第一要务。他在《训俭示康》中告诫儿子:“有德者皆由俭来。”汉朝的杨王孙虽然家境富有,却对当时大办丧事的陋习深恶痛疾,在病重时立下遗嘱:“吾以羸葬,将以矫世也。”(羸葬:不用衣衾棺椁下葬。)他用裸葬自己的行为树立了节俭的家风。以俭教子,家风淳正;以俭治家,家业兴旺。春秋时期的齐相晏婴,用一生书写了“俭朴”二字。他穿的是粗布短衣,吃的是粗茶淡饭,上朝时乘坐的是劣马拉的破车,却婉言谢绝了景公赏赐他的骏马豪车。他身居高位,却能抑制奢侈之心,力求俭朴,“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俭能兴家;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侈能败家。可见,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与能否厉行节俭息息相关。

④再次,俭可以修身。“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清代封疆大吏于成龙崇尚节俭,把“俭以成廉,侈以成贪”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为官几十年,他始终保持两袖清风的清廉本色。在富甲天下的江南做官时,他常年布衣蔬食,被当地民众戏称为“于青菜”。他俭约不贪,克己修身,以节俭的行为塑造了大清廉吏的形象。反观当今落马的那些贪官,有多少人因为生活奢侈,滋生贪欲,总觉得钱不够花,而伸出贪婪的双手,最终走上腐败的不归之途。这正应了颜真卿所说的“不节则志倾”。

⑤一个国家弘扬节俭之风,就会风清气正,长治久安;一个家庭传承节俭之风,就会兴家立业,蒸蒸日上;一个公民保持节俭本色,就会一身正气,受人敬重。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

1.请在选文中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②~④段的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3.第③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4.下面一则材料适合充当选文哪一段的论据?说说理由。

清代和珅,凭借乾隆的信任和手中的权利,肆无忌惮地索取贿赂,盗窃国库,财富多到了难以统计的程度,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嘉庆即位后,和珅被绳之以法,身败名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