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里的陕北
马语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作家史铁生到延川清平湾插队落户,同绥德过去的“破老汉”—起给生产队拦牛。作家笔下这样写:
在山上拦牛的时候,我常想,要是那一座座黄土山都是谷堆、走垛,山坡上的胡蒿和沟壑里的狼牙刺都是柏树林,就好了。和我—起拦牛的老汉总是“唏溜唏溜”地抽着旱烟,笑笑说:“那可就一股劲儿吃白馍馍了。老汉儿家、老婆儿家都睡一口好材。”
陕北的牛也是苦,有时候看着它们累得草也不想吃,“呼嗤呼嗤”喘粗气,身子都跟着晃,我真害怕它们趴架。尤其是当那些牛争抢着去舔地上渗出的盐碱的时候,真觉得造物主太不公平。
本地人都知道,北京知青眼里这陕北人的光景,并不只在这时,三十年,五十年,甚至更远,祖祖辈辈的陕北人,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这块悲壮的土地,众多文人笔下曾这样描写她:地域辽阔,广漠延绵,峰岭交织,莽原逶迤。传统的陕北人,是大皮祆,是大裆裤,是百纳鞋;男人的标志是”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女人的标志是“红裹肚”。这里的人们曾艰难度日,自称受苦人。贫瘠的土地,苦焦的生活。让人实在无法理解的是,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的感情天地、精神世界又是何其丰富多彩呢!在这块山梁河沟、风沙草滩共存的生活天地里,诞生了众多异彩纷呈的民歌作品——
三十里的明沙,
二呀嘛二十里的水,
五十里的路上为了看妹妹,
半个月我跑了一个十五六回,
十五六呀回,
把哥哥我就跑成了罗呀么罗圈腿。
六月的日头,腊月的那风,
老祖宗留下个人爱人.
……
许多歌主题多是表达男女的爱情和感情。不同的词曲,不同的故事,艺术上却比翼齐飞,可看出民歌创作多么繁盛。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肯定是定律了。那一曲曲陕北民歌,带著泥土芬芳,又表达人间至真至情。既在民间久唱不衰,又在城市大剧院赢得不息掌声。
更令我们惊异的是,在这片生活困苦、劳动生产条件甚为恶劣的土地上,那些年代,有生活,就有故事。有故事,就有艺术。
酷暑寒冬,天光云影,雨雪雷电,连绵起伏的沙丘间,曲折陡峭的山道上,长城内外,赶牲灵的人儿边走边唱;激流险滩,漩涡弯流,惊涛骇浪,大河上下,搬船的艄公也把歌唱。
上世纪二十年代,陕北佳县荷叶坪村农民李思命,从自己一生流船生涯中总结出了代表中国穷苦人民心声的语言,创作出了震惊中外的《黄河船夫曲》。
李思命十七岁就跟着父亲流船,常年四季奔波于包头至吴堡碛口间的黄河波涛之上,对黄河两岸的风土人情再熟悉不过了,惊险的流船岁月,曲折的人生道路,古老的黄河故事,为他创作民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那奔腾咆哮的黄河水,曲折回环的山川河道,粗犷豪放的船工号子,练就了李思命一副好嗓子。1920年的春节,村里闹秧歌,他拿出早就编好的节目,与同村的张士铭(男扮女)合作演出《搬水船》,他扮演老艄公,老艄公:“姑娘!你要坐船,我老汉有个对子,你能对上我就搬你,对不上我就不搬你!”陈姑娘:“艄公,请开言!”
老艄公唱: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
几十几道湾上有几十几只船哎?
几十几只船上有几十几根杆哎?
几十几个艄公哟嗬来把船儿扳?
陈姑娘唱:
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
九十九道湾上有九十九只船哎!
九十九只船上有九十九根杆哎!
九十九个捎公哟嗬来把船儿扳。
……
首次演出,一村男女老少无不叫好.同村李韶华先生将这场演出完整记录,其中《天下黄河九十九遭湾》和《搬船难》的词曲从此基本固定下来,后来每年春节闹秧歌,《搬水船》成为必演节目,并很快在黄河两岸流传开来。岁月流转,这民歌却成为黄土文化的深沉积淀。
李思命这位一生奔波在大河上下的陕北农民,用高亢辽远的歌声,表达对黄河的深情永叹!那飘荡在浪涛之上的歌唱,也是他与命运奋力抗争最真实的写照。而且这抗争,引起了黄河两岸广大穷苦老百姓几代人的共鸣!一曲歌声,一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于黄河两岸突起,永驻天地间。
多情.憨厚是这块土地的灵魂。那时,苍茫的高原土,到处都缭绕着这样不息的歌声。
山坡上耕地的男人在唱:
崖畔上开花生畔上红,
受苦人盼的是好光景。
弯弯的山路上,唱歌的是赶脚的汉子:
……
这些歌谣,词,曲作者和歌手,都是些陕北高原上的脚夫、揽工汉、拦羊后生或搂柴婆姨。但这些音乐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让都市里的音乐专家、艺术家们都赞叹不绝惊叹不已。其久唱不衰的生命力,同样让许多歌手自叹弗如。陕北民歌是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的有名作者和无名作者们,世世代代共同创作和续写的陕北人的生活史歌。一位音乐专家在作了多年研究后这样说:享誉中外的陕北民歌,像奔腾不息的黄河源远流长,经久不息地飘荡在黄土高原的山山、村村、沟沟、岔岔。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16日24版)
1.文章以《民歌里的陕北》为题,有什么作用?
2.体会下面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享誉中外的陕北民歌,像奔腾不息的黄河源远流长,经久不息地飘荡在黄土高原的山山、村村、沟沟、岔岔。
3.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感叹地写道:“走向陕北,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中华民族文化。”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思考陕北民歌和安塞腰鼓诠释了怎样的中华民族文化?
链接一: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链接二:愈锤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丁茫茫一片。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我县中小学生汉字听写大赛掀起了一阵重新认识汉字的热潮。请你参加“汉字魅力文化巡礼”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字中有画)右图“”字,读音为“cuan”。汉字形意相连,请根据该字的篆书字形,猜测它的意思。
帮帮你:“”的篆书由九个象形符号组成,分别是:手(上下一共四个)、锅、灶台、木柴(两个“木”)和火。
(2)(字中有悟)阅读下列“汉字听写大赛”夺冠选手的感言,请从中探究出一条识记汉字的方法。
①“有一个词叫‘精神矍铄’,是我读金庸的《神雕侠侣》时认识的。”
②“我猜想‘雾凇’的‘凇’左边应谊是两点水,因为两点水叫冰字点,这一偏旁的形声字一般跟寒冷有关,如“凛冽”,我还用这种识记方法写出了‘锱铢必较’的‘锱铢’。”
我的发现:
(3)(字中有趣)请你仿造示例,从备选汉字中选择一个,进行趣解。
示例1:劣一一做事偷懒,“少”出了“力”,成绩自然比别人差,
示例2:卑——“卑”微的“石”头,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就执着也站立了一生.
备选汉字:出、愧、海、您、协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_____________。《论语·公冶长》
(2)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3)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在学校举办的诗文大赛筹备会上,主持人拟写了一句开场白:“洞庭湖一碧万顷,‘沙 鸥翔集,锦鳞游泳’。”小明提出可以串联一句台词;“桃花林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选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句子填写)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泛舟后溪
羊士谔①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唐朝人,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 、 的特点。
(2)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代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与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余读书马迹乡之山寺,望其北,一峰翠然高,尝心欲至焉无与偕弗果。
遂一日奋然独往,攀藤葛而上,意锐甚;及山之半,足力倦;止复进,益上,则涧水纵横,草间微径如烟缕,诘屈交错出,惑不可辨识。又益前,闻虚响振动,顾视来者无一人,益荒凉惨栗,余心动,欲止者屡矣,。然终不释,鼓勇益前,遂陟其巅,至则空旷寥廓,目穷无际.
(张裕钊《北山独游记》节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可以
B. 以其境过清 清:凄清
C. 顾视来者无一人 顾:环视,回顾
D. 然终不释 释:放弃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其境过清 能以径寸之木
B. 乃记之而去 乃悟前狼假寐
C. 攀藤葛而上 中峨冠而多髯者
D. 不可知其源 遂陟其巅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作者身在贬谪之中,一经看到凄凉的环境,忧伤悲凉的心情便会油然而生。
B. (甲)文第②段运用嗅觉、视觉、听觉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游鱼的自由快乐。
C. (乙)文第②段着力写独游之乐,“足力倦,止复进”反衬出山势险峻。
D. (乙)文不仅摹写山形、山色,还以动写静,描绘出一幅清丽隽雅的写意山水图。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漳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尝心欲至焉无与偕弗果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园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被列为“五经”之一。
B.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C. 傅雷是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 ‘傅霄家书》是他与孩子来往书信的辑录。
D.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他和孟浩然被称为王孟诗派,代表了唐代田园诗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