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默写。
(1)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别业》)
(2)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愁”之绵长。
(5)刘桢的《赠从弟》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杜牧在《赤壁》中以东吴两位美女的命运,来间接反映政治军事情势变迁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天来了,冰融了,草青了,花也开了,自然如此,人亦如此。生命中总有那么一些人,那么一些事,就像一缕春风,明媚了我的心房。从此,生活永远充满阳光,人生永远是春天。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一缕存风明媚了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记叙中穿插适当的描写。(2)不少于600字。(3)有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与人名,否则扣分。
【材料一】
生机
丰子恺
去年除夕夜买的一球水仙花,养了两个多月,直到今天方才开花。
今春天气酷寒,别的花木萌芽都迟,我的水仙尤迟。因为它到我家来,遭了好几次灾难,生机被阻抑了。
第一次遭的是旱灾。它于去年除夕到我家,当时因为我的别寓里没有水仙花盆,我特为跑到磁器店去买一只纯白的磁盘来供养它,可是不到一个月,盆与花就要别离。为的是我要到石门湾去过阴历年,预期在缘缘堂住一个多月,希望把这水仙花带回去。如何带法?颇费踌躇。工人阿毛提议:“盘儿不要它,水仙花拔起来装在饼干箱里,携了上车,到家不过三四个钟头,不会旱杀的。”我通过了。水仙就与盘暂别,坐在饼干箱里旅行。回到家里,大家纷忙得很,我也忘记了水仙花。三天之后,阿毛突然说起,我猛然觉悟,找寻它的下落,原来被人当作饼干,搁在石灰甏上。连忙取出一看,绿叶憔悴,根须焦黄。阿毛说:“不要紧。”立刻把它供养在家里旧有的水仙花盆中,又放些白糖在水里。幸而果然不要紧,过了几天它又欣欣向荣了。
第二次遭的是水灾。家里的水仙花盆中,原有许多色泽很美丽的雨花台石子。有一天早晨,孩子们说石子里统是灰尘,他们把水仙花拔起,暂时养在脸盆里,把石子倒在另一脸盆里,掇到墙角的太阳光中,给它们一一洗刷。
看的人越聚越多,女孩子最热心。她们把石子照形状分类,照色彩分类,照花纹分类;然后品评其好坏……直到晚上,阿毛在墙角发见了石子的图案,叫道:“咦,水仙花哪里去了?”东寻西找,发见它横卧在花台边上的脸盆中,浑身浸在水里。自晨至晚,浸了十来小时,绿叶已浸得发肿,发黑了!阿毛说:“不要紧。”再用小石子给它扶持,坐在水仙花盆中,过了几天,竟然又开始发绿了。
第三次遭的是冻灾。水仙花在缘缘堂里住了一个多月。其间春寒太甚,患难迭起,始终不能开花。直到我要离开缘缘堂的前一天,它还是含苞未放。我此去预定暮春回来,不见它开花又不甘心,以问阿毛。阿毛说:“用绳子穿好,提了去。”我赞成。于是水仙花倒悬在阿毛的手里旅行了。它到了我的寓中,仍旧坐在原配的盆里。雨水过了,不开花。惊蛰过了,又不开花。阿毛说:“不晒太阳的原故。”就掇到阳台上,请它晒太阳。今年春寒殊甚,阳台上虽有太阳光,同时也有料峭的东风,使人立脚不住。所以人都闭居在室内,从不走到阳台上去看水仙花。
直到次日清晨,阿毛叫了:“啊哟!昨晚水仙花没有拿进来,冻杀了!”(A)一看,水仙花的鳞茎冻得像一块圆圆、白白的石头,叶子冻得像许多绿绿的翡翠条。惋惜,赶快拿进来,放在火炉边。久之久之,盆里的水溶了,花里的水也溶了;但是叶子很软,一条一条弯下来,叶尖儿垂在水面。阿毛说:“糟了。”但是看它的花蕊还是笔挺地立着。阿毛随后说:“索性拿到灶间里去,暖些,我也可以常常顾到。”我赞成。垂死的水仙花就被从房中移到灶间。
谁说水仙花清?它也像普通人一样,需要烟火气的。自从移入灶间之后,叶子渐渐抬起头来,花苞渐渐展开。今天花儿开得很好了!阿毛送它回来,我见了心中大快。此大快非仅为水仙花。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个人的事如此,家庭的事如此,国家、民族的事也如此。 (选自丰子恺《白鹅》,有删改)
【材料二】
丰子恺画作《生机》
【材料三】
抗日战争让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之中。1936年丰子恺写下《生机》一文,1938年创作了画作《生机》。
【材料四】
水仙,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水仙的叶是从鳞茎顶端抽出来的。(B)鳞茎,呈盘状,上有肥厚多肉的鳞叶,内贮藏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叶狭长带状。一般每个鳞茎可抽花茎1-2枝,多者可达8-11枝,伞状花序。
1.材料一中的水仙花每一次遭受灾难后依然“生机”,何以见得?请分别概括。
2.材料一中的画横线句有什么作用?
3.分析材料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说说它们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及其效果。
(A)一看,水仙花的鳞茎冻得像一块圆圆、白白的石头,叶子冻得像许多绿绿的翡翠条。
(B)鳞茎,呈盘状,上有肥厚多肉的鳞叶,内贮藏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叶狭长带状。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从“画面内容”与“画面含义”两方面,为材料二配写一段解说词。
民歌里的陕北
马语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作家史铁生到延川清平湾插队落户,同绥德过去的“破老汉”—起给生产队拦牛。作家笔下这样写:
在山上拦牛的时候,我常想,要是那一座座黄土山都是谷堆、走垛,山坡上的胡蒿和沟壑里的狼牙刺都是柏树林,就好了。和我—起拦牛的老汉总是“唏溜唏溜”地抽着旱烟,笑笑说:“那可就一股劲儿吃白馍馍了。老汉儿家、老婆儿家都睡一口好材。”
陕北的牛也是苦,有时候看着它们累得草也不想吃,“呼嗤呼嗤”喘粗气,身子都跟着晃,我真害怕它们趴架。尤其是当那些牛争抢着去舔地上渗出的盐碱的时候,真觉得造物主太不公平。
本地人都知道,北京知青眼里这陕北人的光景,并不只在这时,三十年,五十年,甚至更远,祖祖辈辈的陕北人,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这块悲壮的土地,众多文人笔下曾这样描写她:地域辽阔,广漠延绵,峰岭交织,莽原逶迤。传统的陕北人,是大皮祆,是大裆裤,是百纳鞋;男人的标志是”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女人的标志是“红裹肚”。这里的人们曾艰难度日,自称受苦人。贫瘠的土地,苦焦的生活。让人实在无法理解的是,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的感情天地、精神世界又是何其丰富多彩呢!在这块山梁河沟、风沙草滩共存的生活天地里,诞生了众多异彩纷呈的民歌作品——
三十里的明沙,
二呀嘛二十里的水,
五十里的路上为了看妹妹,
半个月我跑了一个十五六回,
十五六呀回,
把哥哥我就跑成了罗呀么罗圈腿。
六月的日头,腊月的那风,
老祖宗留下个人爱人.
……
许多歌主题多是表达男女的爱情和感情。不同的词曲,不同的故事,艺术上却比翼齐飞,可看出民歌创作多么繁盛。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肯定是定律了。那一曲曲陕北民歌,带著泥土芬芳,又表达人间至真至情。既在民间久唱不衰,又在城市大剧院赢得不息掌声。
更令我们惊异的是,在这片生活困苦、劳动生产条件甚为恶劣的土地上,那些年代,有生活,就有故事。有故事,就有艺术。
酷暑寒冬,天光云影,雨雪雷电,连绵起伏的沙丘间,曲折陡峭的山道上,长城内外,赶牲灵的人儿边走边唱;激流险滩,漩涡弯流,惊涛骇浪,大河上下,搬船的艄公也把歌唱。
上世纪二十年代,陕北佳县荷叶坪村农民李思命,从自己一生流船生涯中总结出了代表中国穷苦人民心声的语言,创作出了震惊中外的《黄河船夫曲》。
李思命十七岁就跟着父亲流船,常年四季奔波于包头至吴堡碛口间的黄河波涛之上,对黄河两岸的风土人情再熟悉不过了,惊险的流船岁月,曲折的人生道路,古老的黄河故事,为他创作民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那奔腾咆哮的黄河水,曲折回环的山川河道,粗犷豪放的船工号子,练就了李思命一副好嗓子。1920年的春节,村里闹秧歌,他拿出早就编好的节目,与同村的张士铭(男扮女)合作演出《搬水船》,他扮演老艄公,老艄公:“姑娘!你要坐船,我老汉有个对子,你能对上我就搬你,对不上我就不搬你!”陈姑娘:“艄公,请开言!”
老艄公唱: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
几十几道湾上有几十几只船哎?
几十几只船上有几十几根杆哎?
几十几个艄公哟嗬来把船儿扳?
陈姑娘唱:
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
九十九道湾上有九十九只船哎!
九十九只船上有九十九根杆哎!
九十九个捎公哟嗬来把船儿扳。
……
首次演出,一村男女老少无不叫好.同村李韶华先生将这场演出完整记录,其中《天下黄河九十九遭湾》和《搬船难》的词曲从此基本固定下来,后来每年春节闹秧歌,《搬水船》成为必演节目,并很快在黄河两岸流传开来。岁月流转,这民歌却成为黄土文化的深沉积淀。
李思命这位一生奔波在大河上下的陕北农民,用高亢辽远的歌声,表达对黄河的深情永叹!那飘荡在浪涛之上的歌唱,也是他与命运奋力抗争最真实的写照。而且这抗争,引起了黄河两岸广大穷苦老百姓几代人的共鸣!一曲歌声,一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于黄河两岸突起,永驻天地间。
多情.憨厚是这块土地的灵魂。那时,苍茫的高原土,到处都缭绕着这样不息的歌声。
山坡上耕地的男人在唱:
崖畔上开花生畔上红,
受苦人盼的是好光景。
弯弯的山路上,唱歌的是赶脚的汉子:
……
这些歌谣,词,曲作者和歌手,都是些陕北高原上的脚夫、揽工汉、拦羊后生或搂柴婆姨。但这些音乐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让都市里的音乐专家、艺术家们都赞叹不绝惊叹不已。其久唱不衰的生命力,同样让许多歌手自叹弗如。陕北民歌是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的有名作者和无名作者们,世世代代共同创作和续写的陕北人的生活史歌。一位音乐专家在作了多年研究后这样说:享誉中外的陕北民歌,像奔腾不息的黄河源远流长,经久不息地飘荡在黄土高原的山山、村村、沟沟、岔岔。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16日24版)
1.文章以《民歌里的陕北》为题,有什么作用?
2.体会下面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享誉中外的陕北民歌,像奔腾不息的黄河源远流长,经久不息地飘荡在黄土高原的山山、村村、沟沟、岔岔。
3.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感叹地写道:“走向陕北,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中华民族文化。”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思考陕北民歌和安塞腰鼓诠释了怎样的中华民族文化?
链接一: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链接二:愈锤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丁茫茫一片。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我县中小学生汉字听写大赛掀起了一阵重新认识汉字的热潮。请你参加“汉字魅力文化巡礼”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字中有画)右图“”字,读音为“cuan”。汉字形意相连,请根据该字的篆书字形,猜测它的意思。
帮帮你:“”的篆书由九个象形符号组成,分别是:手(上下一共四个)、锅、灶台、木柴(两个“木”)和火。
(2)(字中有悟)阅读下列“汉字听写大赛”夺冠选手的感言,请从中探究出一条识记汉字的方法。
①“有一个词叫‘精神矍铄’,是我读金庸的《神雕侠侣》时认识的。”
②“我猜想‘雾凇’的‘凇’左边应谊是两点水,因为两点水叫冰字点,这一偏旁的形声字一般跟寒冷有关,如“凛冽”,我还用这种识记方法写出了‘锱铢必较’的‘锱铢’。”
我的发现:
(3)(字中有趣)请你仿造示例,从备选汉字中选择一个,进行趣解。
示例1:劣一一做事偷懒,“少”出了“力”,成绩自然比别人差,
示例2:卑——“卑”微的“石”头,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就执着也站立了一生.
备选汉字:出、愧、海、您、协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_____________。《论语·公冶长》
(2)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3)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在学校举办的诗文大赛筹备会上,主持人拟写了一句开场白:“洞庭湖一碧万顷,‘沙 鸥翔集,锦鳞游泳’。”小明提出可以串联一句台词;“桃花林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选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句子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