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后面小题 “但少唐生三千卷书” ——谈文艺家的书卷气 杨...

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后面小题

“但少唐生三千卷书”

——谈文艺家的书卷气

杨光祖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

①当代的一些艺术创作日渐远离观众,尤其书画界更是乱象丛生、良莠不齐。细看很多所谓名家的作品,除了他们自己宣扬的市场走红之外,看不出有什么价值。与这些艺术家来往,基本上无话可说,因为他们除了写字画画,对读书不太热衷,没有书卷气。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

②但这些不太爱读书的书画家,却特别喜欢谈论书画,有时翻上几页,不禁佩服他们的胆量。连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就敢信口开河。比如,某名家谈中国书法的真善美,洋洋洒洒几千字,从尧舜禹开始。其实,稍微懂行的人都知道,中国古人是不谈真善美三结合的。

③有些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尚可一看,但所写的文章就无法卒读了,套话、废话、空话,而且语句错误太多,有时候还故意追求高雅,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坦率地说,确如缠了小脚,半途又放开,却永远不是天足,而是残足了。并且还特别喜欢“中西打通”,一会儿“意境”,一会儿“后现代”,结果一团乱麻,什么都没有谈清楚。本来自己就不清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今的中青年艺术家,其学养、眼界、胸怀,大都已经无法跟老一辈相比了。

④正因为学养不够深厚,所以他们创作的艺术作品都比较单薄,或者说浅薄。如今的不少艺术家喜欢刷存在感,总喜欢给自己贴标签。没有基本的传统文化修养,也就没有一双慧眼,根本看不懂古人的书画。

⑤林散之先生说过:“做功夫的人都有心得,人问何绍基学书几十年有何心得,他说没有什么心得,只是写字比他人黑了一些。所谓黑,就是气厚。”我喜欢这样的文字。看起来似乎很家常,但老僧只说家常话,没有一定的修为,没有一定的艺术功底,是说不出来的。

⑥一个书法家,他的谈艺录,一般来说,应该是代表他艺术境界的文字。可是当代的不少谈艺录,真的让人大为失望。个别确有体悟的艺术家,却因为不读书,文字功夫不过关,怎么也说不清楚。有的书画家是有体悟的,可惜无法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满纸的陈词滥调,完全淹没了那一点“体悟”。

⑦文章,如同书法,最讲究的是节奏、韵律。上段与下段,上句与下句,那个长短高低,不是乱安排的。当代书法家大都很自信,但真正的艺术家不是以金钱来衡量水平的。看很多书画家作品上的题跋或落款,都让人气短。何绍基说:“作文必须胸有机轴,气味始能深厚。然亦须读书,看书时须从性情上体会,从古今事理上打量。与书理有贯通处,则气味在胸,握笔时方能流露。”这话说得真是好,需要悉心体会。何绍基能有那么高的书法成就,也是自然而然的。

⑧有些艺术家已经不会用“汉语”说话了。他们的“汉语”成了没有根的语言,更多时候甚至是胡言乱语。在中国,一个连汉语都不过关的艺术家,不管你从事的是哪门艺术,肯定是有问题的。有时候,我开玩笑说,看一个画家的题跋,就可以知道他的绘画水平。

⑨陈传席把“才能”“才华”区别开来,他认为:“画人的才能偏于技,习练而可得。才华偏于艺,非仅技也,读书、思考、历练,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人的情操、胸怀、意识、境界经过各种知识的滋润、锻炼,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所谓修养,修之养之,共除庸俗,进入高雅,境界则不同一般,‘能’方可升为‘华’。”这个道理,是很深刻的。

⑩当年,唐寅拜周臣为师,最后唐寅的画,就艺术性而言超过了周臣。有人问周臣何故?周臣坦言“但少唐生三千卷书”。可见,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书,对一位文艺家的重要性。

(来源: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10日)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阐述的中心观点。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③段中“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3.作者在文中大量引用了古今文学家、艺术家的名言,有什么作用?

4.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论证的方式看,本文属于立论文;从论证的话题和内容看,本文属于文艺评论。

B. 文章主标题“但少唐生三千卷书”借用古人语句,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副标题则点明了文章论述的话题。

C. 为了增强论证的力度,作者在文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除未用对比论证外,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都有使用。所举事例涵盖古今,颇具代表性。

D. 按照陈传席的说法,文艺家专业水平高深属于“才能”突出,只有不断学习、思考,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增强综合能力,才能达到“才华”这一境界,即完成由“技”到“艺”的升华。

 

1.文艺家要涵养(有)书卷气 2.某些文艺家自己文学涵养不够,语言表达能力欠缼,却还想把意思表达清楚,让人听明白。 3.(1)充当道理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观点(证明了文章观点,使论证更充分、更有说服力);(2)引用文艺气息浓的语句,与文章强调的观点(书卷气)相一致,使文章的语言更典雅、更有书卷气。 4.C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文艺家要有书卷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褚遂良传(节选)

褚遂良,字登善。贞观中,累迁起居郎。博涉文史,工隶楷。太宗尝叹曰:“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魏征白见遂良,帝令侍书。帝方博购王羲之故帖天下争献然莫能质真伪。遂良独论所出,无舛冒者。

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帝曰:“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也,善恶必记,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帝曰:“朕有不善,卿必记邪?”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

西突厥寇西州,帝曰:“往魏征、褚遂良劝我立麹文泰子弟,不用其计,乃今悔之。”帝于寝宫侧别置院居太子,遂良谏,以为“朋友深交者易怨,父子滞爱者多愆。宜许太子间还东宫,近师傅,专学艺,以广懿德。”帝从其言。

帝寝疾,召遂良、长孙无忌曰:“叹武帝寄霍光,刘备托诸葛亮,朕今委卿矣。太子仁孝,其尽诚辅之。”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而毋忧。”因命遂良草诏。

(节选自《新唐书》,略有删改)

1.用“/”给文中划横线的一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帝方博购王羲之故帖天下争献然莫能质真伪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臣职载笔,君必书/百里奚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 宜许太子还东宫/ 数月之后,时时而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C. 广懿德/令辱之,激怒其众(《陈涉世家》)

D. 命遂良草诏/安陵君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帝曰:“朕有不善,卿必记邪?”

(2) 朋友深交者易怨,父子滞爱者多愆。

4.结合选文内容概括:褚遂良凭借哪些品质博得了唐太宗的好感和信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辛弃疾

陌上柔桑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①些:句末语助词。②青旗:卖酒的招牌。③荠菜: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背景):此词写于淳熙十五年(公元1182年)前后,当时作者罢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

1.从炼字的角度说说词中加点的“破”“鸣”两字的妙处。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体裁看,这首词字数较少,属于宋词中的小令。作者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与苏轼并称“苏辛”。

B. 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但它还是有波澜的。首先下片是推远一层看,由平冈看到远山,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其次,“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很自然地把写自然风景过渡到写人的活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

C.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这两句决定了全词的情调。这里,词人将“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相比,表明了桃李之娇弱不如荠菜之顽强,也就是借此暗示了城市生活不如田园生活。

D. 辛词语言风格鲜明,技法高超。此词尽管写乡野风景,但所写景物场面壮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充满激情与动感,体现了豪放派慷慨豪迈的典型风格。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2)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

(4)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5)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6)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名著的故事片断,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二人赶到他洞门前,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天炽地。八戒慌了道:“哥哥,不停当!这一钻在火里,莫想得活,把老猪弄做个烧熟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快走!快走!”说声走,他也不顾行者,跑过涧去了。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

(材料二)在家呆了一段时间,格列佛又随"好望号"出海.这一次,格列佛所乘的船遭贼船劫持,格列佛侥幸逃脱,被一座叫"勒皮他"的飞岛救起.这些人的相貌异常,衣饰古怪,整天沉思默想.国王和贵族都住在飞岛上,老百姓则住在巴尔尼巴比等三座海岛上.格列佛离开飞岛后,来到巴尔尼巴比进行访问,并参观了岛上的"拉格多科学院".这所科学院研究的部是些荒诞不经的课题,结果造成全国遍地荒凉,房屋坍塌,人民无衣无食。

(1)(材料一)选自名著《西游记》,节选的这个情节名叫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描述的情节出自名著《格列佛游记》,它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2)对这两部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它的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小说主要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故事素材取材于唐代高僧玄奘西行。

B.《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性格各具特色,但其中最有光彩的是孙悟空。孙悟空追求自由、敢于反抗的“斗士”精神在“大闹天宫”“四圣试禅心”“趣经女儿国”等经典的故事情节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C.《格列佛游记》中主人公格列佛是一位医生,小说主要写了他因船行失事而游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马国的一系列奇遇,并借此对英国社会的现实进行了含蓄的影射与批判。

D.《格列佛游记》最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奇异的想象和辛辣的讽刺。在对人性及人类社会的悲观的态度背后,隐藏着作者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仿照划线的句子再补写一组句子,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排比。

青春如花似火,热情奔放。浸润在书页墨香中的青春更美丽动人:如果说青春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书便是风景中最美的一缕光,它使青春的世界充满光明和希望;如果说青春是一叶轻捷的扁舟,书便是扁舟中导航的一支橹,它让青春的航线变得清晰和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