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小见大是文学创作中常...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小见大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手法,小题材反应大主题。杜牧的《赤壁》借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萧乾的散文《枣核》用一颗枣核串起爱国情思,毕淑敏的剧本《一厘米》透过一厘米映照人的尊严问题。

B. 梁晓声提到作家要有悲悯情怀。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以自然环境的恶劣衬托底层小人物的痛苦。在《多收了三五斗》中叶圣陶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

C. 小说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又让我们认识了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菲利普一家人。

D. 劝说是一门艺术。晏子以退为进,运用类比,挫败楚王污蔑齐人为盗的阴谋;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委婉规劝齐王纳谏除弊;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恳切的言辞,反复规劝刘禅继承先帝遗志,修明政治,忠言而不逆耳。

 

C 【解析】C错,应是: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又让我们认识了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菲利普夫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 生机盎然    废寝忘食    稳操胜券   饮食男女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 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发现提供证据。”

C. 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解说:这个复句是递进关系。

D. 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解说:这个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扬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钟灵毓秀,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美称。

B. 面对校园欺凌,美国一位父亲惩罚10岁孩子跑步上学,中国许多家长就显得相形见绌

C. 临近中考,老师对工作更是认真负责,锱铢必较,我们的一点点差错都难逃他的法眼。

D. 经典的文章读得多了,自然耳熟能详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wǔ)      水(xián)     愚(máng)     谆教诲(zhūn)

B. 取(jié)     赞(chēn)     狭(ài)       恹欲睡(yān)

C. 机(sì)      敌(jìng)     水(chàn)     前后恭(jù)

D. (yòu)     框架(kuāng)    棘(jīng)     由自取(jiū)

 

查看答案

作文

感谢清风拂来,为我带来夏日的清凉;感谢家人的关爱,让我的生活幸福美满;感谢人生中某些人,让我留下了美好回忆;感谢曾经的坚持,让我能够一步步接近梦想┈┄我们的人生中会路过很多美景,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完善着品格,这些让我们的人生更为精彩,我们应该心存感激。

请以“感谢你来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要写出真情实感。2.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3.字数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爸,我要走了

①农村娃书读得迟,七岁的时候,我才背起书包对父亲说:“爸,我要走了。”父亲满脸欣喜,两眼迸出热乎乎的希望用满是茧子的手抹了抹我的小脑袋说:“仨儿,从今儿起,你就是咱们家的读书人了,到哪儿都要争气。”自那,“爸,我要走了”这句话就一直伴随着父亲和我,至今依然。

②从我背起书包,走出家门开始读书求学的那一天起,家里再穷,父亲也要想方设法给我开设“小灶”,为我的人生道路去布点一个农民父亲所仅有的那点热度:有时,父亲趁我晚上睡着的时候悄悄把我的书包解下来洗刷干净,并用一夜的时间坐在火塘边上为我烘干,让我背在身上都能闻到父亲的味道、烟火的味道;有时,父亲会在我的书包里偷偷地放一支崭新的铅笔或几颗水果糖,甚至塞给我几颗老蚕豆、几个新鲜的桃子、栗子,既能解渴,又能饱肚,让我在放学的路上有足够的体力走回家来。五年级毕业准备乡考的那个晚上,父亲破例买给我一支红、黄、蓝三色的圆珠笔,我在毕业晚会上爱不释手地拿出来把玩、炫耀,感受着父亲带给我的幸福。

③乡考之后,我就离开村子到十几里外的地方去读初中,这是一段去时完全下坡、回时完全爬坡两头都黑的路。父亲为我舂米磨面,备足一个星期的口粮,说:“村口有几只不识字的狗,专门咬那些识字的人。”于是常常脚跟脚地把我送到那排柴篱笆村口。我站在篱笆墙外说:“爸,我要走了。”父亲就站在篱笆墙内,左手扶篱,右手搭眼,一直看着我走远。我这一去,要到周五的下午至黑的时候才能回到家。

④父子之间的感情,一周一次是不是太少?

⑤然而,比这更少的还在后头。初中毕业,我考到一百六十多公里外的州府读高中去了,“爸,我要走了”也由一周一次变成半年一次,甚至有时候还要延迟到一年才能够说一次了。好在父亲在州府兼了一个闲职,时不时地到州府来开会,遇上周末,我还能跟父亲出去走走,从父亲身上去感知一点点乡息。每次出去,父亲都要亲自把我送回到学校门口,我站在学校门里说:“爸,我要走了。”而父亲就站在学校门外,点点头,目送我走入校园。

⑥本以为大学毕业了、工作了、有家了、有孩子了,我就可以回去多陪陪父亲,可回老家呆不过三五天,我又以工作忙、朋友约、孩子上学、那边的老人等等一番番理由和父亲说“爸,我要走了”。我与父亲总是聚短离长,甚至就连说声“爸,我要走了”也是越来越少,我离父亲越来越远了。

⑦ 2012年的春天,我当上自治州的一名政协委员。父亲极为高兴,可一贫如洗,身无长物,他把自己曾经在政协会议上穿了二十年的麻布花衣递到我的手上说:“穿上它,到政协会议上为民建言。”我接过父亲的旧衣,穿在身上,站在父亲面前说“爸,我要走了”的那一刻,父亲似乎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踉踉跄跄地走过来,用力扯了扯我身上皱皱褶褶的衣服,陪我走了很远一段路才停下脚步,脸上露出他平生最为高兴的神色,目送着我下山、走远。

⑧“爸,我要走了”,每一次离别,父亲都站在那里目送我离去,然后迎接我回来。这在样一次次的归来与离别中,我发现父亲脚步蹒跚了,白发增多了,而我也长大了,那份情感却越来越浓,分不开,扯不断……                           

   (原文有删改)

1.文章记述了我分别在人生成长的小学、________________ 阶段和父亲道别时说“爸,我走了”,由此看来,本文按照_______ 顺序行文。

2.文中第三段划线句子如何理解?

3.第四段单独一句话成段,有什么好处?

4.赏析下面的句子

父亲似乎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踉踉跄跄地走过来,用力扯了扯我身上皱皱褶褶的衣服,陪我走了很远一段路才停下脚步。

5.我七岁上学和当上政协委员时,父亲送我的心情有何不同?

6.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

7.文章多次出现“爸,我要走了”,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