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_____,三而竭。(《曹刿论战》)
②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③_____,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佁然不动,_____,往来翕忽。(柳宗元《小石潭记》)
某班学生在学习了鲁迅先生的系列作品后,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北京鲁迅博物馆。请你跟随他们的学习实践回答问题。
1.同学们阅读了北京鲁迅博物馆简介,你认为下面文段中的字音、字形及横线处标点判断都正确的一项是
北京鲁迅博物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①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鲁迅博物馆现为司局级公益性事业单位, ②(lì)属于国家文物局,是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 ③ (填标点)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鲁迅故居位于北京鲁迅博物馆内。
A. ①阜fǔ ②立属 ③顿号、
B. ①阜fù ②隶属 ③逗号,
C. ①阜fǔ ②立属 ③逗号,
D. ①阜fù ②隶属 ③顿号、
2.一位同学准备将介绍鲁迅博物馆的信息编辑并发到微信群中,请你帮助他将下面各短句加以组织并整理成一个长句。
①鲁迅博物馆是社会科学类人物博物馆
②鲁迅先生值得人们纪念和学习
③鲁迅先生是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巨人
④中国人民为此而建立了博物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将鲁迅作品整理成一副对联,请你在横线处填写合适内容使对联完整。
举世如野草彷徨,南腔北调,三闲二心,尽是可怜阿Q相;
独身向热风 ①,故事新编, ② ,总求不使死魂灵。
4.同学们参观了鲁迅故居。故居北屋后面一间仅有八平米的斗室(俗称“老虎尾巴”),就是当年鲁迅的工作室兼卧室,摆设十分简单而紧凑。北窗下,两条长凳搭上两块木板就是床,垫的和盖的都很薄,冬天“老虎尾巴”里也不单独生火,是和中间吃饭的屋子共用一个炉子。鲁迅曾经说过:“一个独身的生活,决不能常往安逸方面着想的,岂但我不穿棉裤而已,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我不愿意换。你再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籐绷或棕绷。我也从来不愿意换厚褥子。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鲁迅正是这样,简朴的生活,勤奋忘我的工作,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确“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
(1)同学们由以上介绍想到了如下成语,其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坚苦卓绝 C. 敝帚自珍 D.淡泊明志
(2)鲁迅先生说:“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此句使用比喻手法,表明自己过着最简单的生活,却将最有价值的东西献给他人。
B.此句鲁迅将自己和牛作比较,表明了自己“谦受益,满招损”的人生态度。
C.此句运用夸张手法,表明一种境界,即人生重要的不是索取,而是奉献的精神。
D.此句使用比拟手法,形象地说明鲁迅对文化事业的忠诚,表达了对牛的敬仰之情。
5.鲁迅拥有扎实的书法功底,且书法作品有独特的风格。博物馆中也展出了鲁迅的诗、文手稿,例如诗歌《自题小像》,既是他的文学作品也是书法作品,其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深深感染着后人。下面对鲁迅的这幅书法作品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幅行书作品,其笔画圆劲,又不失张力,清刚秀润。
B. 作品可谓诗书合璧,整体上体现了一种含蓄内敛、温润浑厚的美学情调。
C. 这幅作品融冶篆隶于一炉,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
D. 这幅作品结字松灵多变,在不遗余力的挥洒间,弹性跃动。
6.在文学作品中有很多语言给人印象深刻,根据下面语句对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噫!好!我中了!”这一句出自清代吴敬梓的《醒世恒言》。
B.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这一句出自西汉司马迁的《陈涉世家》。
C. “这是谁家的狗?” 这一句出自俄国作家莫泊桑的《变色龙》。
D. “从那破产的家伙身上割下那磅肉来。” 这一句出自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李尔王》。
(题文)作文。
人生需要沉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完美;人生需要积累,只有常回头看看,才能在品味得失和甘苦中升华。要懂得沉淀自己,花于无声处绽放最美,人于宁静里凝香愈浓。
请以“花于无声处绽放”为题,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白老头的豆腐坊
(1)城市的一隅有条老街。说是“老街”,但经过这几年的改造,老街已经焕然一新,充满现代化的气息了。入夜,满街的霓虹灯闪闪烁烁,唯有尽头的一处低矮的小阁楼透着橘黄色的光,这便是白老头的豆腐坊了。
(2)一眼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大方桌,桌子上放了一方厚厚的木案子,旁边还有一把秤,秤砣上的锈迹隐约可见。一个“上了年纪”的青石磨,安安静静地端坐在屋里的一角,真不知道它伴着白老头磨亮了多少个黎明呢!藏在墙角的柴灶,早已被岁月熏得黑亮黑亮,还依稀可看到散落在地上的柴火。
(3)说来也奇怪,老街上的豆腐坊不止这一家,但偏偏是白老头这里的豆腐最抢手。个中原因,连白老头自己也不清楚,不过白老头也没有时间去想这些问题,他为每天能够多磨一些豆腐而快乐。嘿,多一块豆腐,就多一块钱寄给白娃了。
(4)白娃争气,在遥远的一座城市读大学,有多远呢?白老头也不知道,他一闻到汽油味就头晕,所以也没有到过白娃的学校。一想到白娃,白老头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越想他就越觉得自家的豆腐可爱了。
(5)白老头又磨了三年的豆腐,白娃就毕业了。毕业了的白娃心疼老爹,于是要求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工作。
(6)他看到老爹的豆腐坊依然是那么简陋,整条老街除了爹这家店,哪家不是装饰得有模有样的呢?于是白娃就和老爹商量装修的事。白老头听到儿子这么一说,眼泪竟吧嗒吧嗒地往下掉,他把水筒烟抽得呼噜呼噜响,心里那个复杂情绪啊……
(7)那天晚上,白老头兴奋得睡不着觉,他在脑海里把店铺装修后的模样勾勒了一遍又一遍。但白老头觉得仅凭自己的想象远远不够,买东西还讲究货比三家呢,何况“装修”这样一件大事啊!
(8)第二天太阳刚露了点脸,白老头就兴致勃勃地出门了。他甚至还哼起了“东方红”呢,那花白的胡子随着歌声的旋律一扬一扬,仿佛在伴舞似的。
(9)他看第一家豆腐坊的时候,乖乖,漂亮的橱窗,明晃晃的吊灯,还有很多他叫不上名字的机器,连煮锅也是看不见冒烟的,白晃晃的,工作人员只手指一按,那豆腐便像白色的布匹一样滚滚而出。白老头好奇地走过去,想要看得真切些。老板也认出了他,招呼道:“白师父,你的坊子跟你一样老了,难道不想换换新?”
(10)白老头便指着那些家伙问,“得多少钱?”那老板竖了三个指头。“三万?”白老头一惊。老板笑笑:“十倍!”
(11)“我的妈呀,抢银行啊!”白老头摇着头走向了第二间。可看到第二家第三家的时候,白老头更是瞠目结舌了,怎么这些人一家比一家漂亮堂皇?
(12)这个晚上,白老头又彻夜失眠了。失眠的结果是个重大决定:派头,排场,老爷子比不过你们。老爷子就这样做。
(13)于是,白老头继续他的原始劳作,每天半夜起来浸豆,天不亮便推动那笨重的青石磨,生火燃起那一锅沸腾翻滚的白豆浆,摇动着那古老的豆渣袋,压出一坨坨的嫩豆腐。
(14)白老头想,多磨一锅,就给娃子添一块砖瓦。因而有着用不完的劲。
(15)可喜的是,人们在天未亮之时便在门前排起了等购的长队。以至于那些装潢华丽的大店老板也走过来,想看看白老头用的什么法术,搞得如此门庭若市。省电视台的记者居然到白老头的豆腐坊采访来了,说他的店子古朴,有特色,不仅是老街的灵魂,还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16)“古朴”啊,“灵魂”啊,这些字眼白老头自然是云里雾里。每当一锅豆腐卖完,他就静静坐在门砧上,一遍遍地把水筒烟抽得呼噜呼噜响……
1.请用合适的词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白老头”的心理状态。
一想到白娃a_____→ 听到白娃和自己商量装修的事b___→看到别人家豆腐坊的时候c____→ 白老头继续他的原始工作时d_____。
2.请说说第(2)段划线句子的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3.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分析第(6)段中划线句白老头复杂情绪。
(2)联系上下文,揣摩老爷子“就这样做”,是怎样做?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店子古朴,有特色,不仅是老街的灵魂,还是这座城市的灵魂。”这句话的理解。(80-100字)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小题。
被废黜的国王
周国平
①帕斯卡尔说:人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否则就不会因为自己失了王位而悲哀了。所以,从人的悲哀也可证明人的伟大。借用帕斯卡尔的这个说法,我们可以把人类的精神史看作为恢复失去的王位而奋斗的历史。当然,人曾经拥有王位并非一个历史事实,而只是一个譬喻,其含义是:人的高贵的灵魂必须拥有配得上它的精神生活。
②我们当然可以用不同的尺度来衡量历史的进步,例如物质财富的富裕,但精神圣洁肯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维。正如黑格尔所说:“一个没有形而上学的民族就像一座没有祭坛的神庙。”没有祭坛,也就是没有信仰,没有神圣的价值,没有敬畏之心,没有道德的约束,人生惟剩纵欲和消费,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的交易和争斗。它甚至不再是一座神庙,而成了一个吵吵闹闹的市场。事实上,不仅在比喻的意义上,而且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在今日中国,这种沦落为乌烟瘴气的市场的所谓神庙,我们见得还少吗?
③在一个功利至上、精神贬值的社会里,适应取代创造成了才能的标志,消费取代享受成了生活的目标。在许多人心目中,“理想”、“信仰”、“灵魂生活”都是过时的空洞词眼。可是,我始终相信,人的灵魂生活比外在的肉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更为本质,每个人的人生质量首先取决于他的灵魂生活的质量。一个经常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和一个沉湎在歌厅、肥皂剧以及庸俗小报中的人,他们肯定生活在两个绝对不同的世界上。
④人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被废黜的是人的灵魂。由于被废黜,精神有了一个多灾多难的命运。然而,不论怎样被废黜,精神终归有着高贵的王室血统。在任何时代,总会有一些人默记和继承着精神的这个高贵血统,并且为有朝一日恢复它的王位而努力着。我愿把他们恰如其分地称作“精神贵族”。“精神贵族”曾经是一个大批判词汇,可是真正的“精神贵族”何其稀少!尤其在一个精神遭到空前贬值的时代,倘若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精神贵族”,以精神的富有而坦然于物质的清贫,我相信他就必定不是为了虚荣,而是真正出于精神上的高贵和诚实。
1.文章开头借用帕斯卡尔的话在结构与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2.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述层次。
3.在作者看来,“在一个精神遭到空前贬值的时代”,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质量?
4.第④段中画线句“倘若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精神贵族’,以精神的富有而坦然于物质的清贫,我相信他就必定不是为了虚荣,而是真正出于精神上的高贵和诚实。”请举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常平:官仓名。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奇之 (_____)
(2)度常平不足赡 (_____)
(3)巩属民为保伍 (_____)
(4)奉继母益至 (_____)
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援笔而成 计利而忘义 《治水必躬亲》
B. 欧阳修见其文 其始,以王命聚之 《捕蛇者说》
C. 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D. 有盗则鸣鼓相援 至则无可用 《黔之驴》
3.翻译下面的句子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4.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