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边的习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
⑴月色入户 ⑵念无与为乐者
⑶遂至承天寺 ⑷但少闲人
(2)翻译下列句子。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时值冬初,寒意森森,“解衣欲睡”,看到月光,便“欣然”起行。“欣然”二字,写透了作者被贬之后的寂寞抑郁之情。
B.“念”字写出了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作者也许在想:在这贬居的寂寞中,又有谁能与我共同赏月、不至辜负如此良夜呢?
C.作者写月色,不着一“月”字,只通过巧妙设喻,就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意味隽永,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
(4)文章结尾“闲人”二字,深刻凝炼。结合全文,请你说说对“闲人”二字含义的理解。
阅读下面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A. “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 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 “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古诗词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
②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④长风万里送秋雁,__________________。
⑤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河边上有个小村庄。
②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把村里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③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碧绿的芦苇像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雾。
④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许多芦苇。
⑤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A. ④—③—②—①—⑤ B. ④—②—①—③—⑤
C. ④—①—⑤—②—③ D. ④—①—③—②—⑤
下列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有时)
B.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
C.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独一无二)
D.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极)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B. 孙犁,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有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芦花荡》。
C. 苏轼,字东坡居士,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D. 朱自清,原名自华,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作品有《春》《匆匆》《欧游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