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土地的誓言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 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这种声音已经和我的心取得了永远的沟通。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这个我是知道的,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1.作者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其用意是什么?
2.怎样理解“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个词语?
3.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
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4.文章第一句话在全文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试从结构、内容上分析。
5.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陈康肃公善射(______________) (2)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_______)
(3)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______) (4)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他,但手熟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康肃笑而遣之”中的“笑”如何理解?
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
默写
(1)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2)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综合学习与探究
在班级开展的“语文就在我身边”的综合实践中,要求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完成以下任务。
(1)(积累成语)大量积累成语并在语文实践中正确使用成语,这不仅可以让语言简洁明了,而且还能使语意准确得体。请你依据下列分类,按要求在横线上各写一个不同类型的成语。
数字成语:____________ 生肖成语:______________ 季节成语:_____________
(2)(了解文化)为加深同学们对传统节日的感情,班级将举办“传统节日知多少”主题班会。下面是班会的活动内容,请你参与。
①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出一条活动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一个传统节日、与之相关的一副对联或一句诗、你家乡过这个节日时的两项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鉴赏文学) 经过半个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渐渐变得成熟了。蓦然回首,我们发现,七年级下册语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万丈狂澜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的关东原野上炽痛的爱国情怀;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锲而不舍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选取一个作家和他的作品,仿照前面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一句话。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她的丈夫钱钟书著有长篇小说《围城》。
B. 《最后一课》是一篇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小说,作者都德是德国著名小说家。
C. 《邓稼先》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悼念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文章。
D. 《孙权劝学》的作者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
从上下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_______________;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 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B. 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C. 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 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