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加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 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我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C. 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D. 难道我们能否认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不是中国人的骄傲吗?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海豹看见了自己的母亲,高兴得拍起手掌,它那滞笨的可爱样子,直惹得我发笑。
B. 李明自从偷了东西之后,终日惶惶不安,为自己的行为而深感愧怍。
C. 莫高窟是无数大师前仆后继,用智慧和汗水建造出来的一座恢宏的艺术宫殿。
D. “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根据拼音写出句中相应的词语。
(1)他要给我们shuāi wēi(______)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2)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qí dǎo(______)的钟声也响了。
(3)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qǔ dì(______)了。
(4)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zhì bèn(______)地转过身子。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
(2)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逢入京使》)
(3)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
(4)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5)《木兰诗》中表现木兰的队伍征战条件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竹里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回味”一词做如下解释:①名词,食物吃过后的余味;②动词,从回忆中体会。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
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写真事,诉真情,内容完整。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儿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
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材料二)
人一生的时间表
(以平均年龄72岁计算)
项目 | 吃饭、睡觉 | 学习、工作 | 娱乐、休闲 | 交通 | 做家务 | 其他 |
年限 | 29年 | 18年 | 12年 | 6年 | 6年 | 1年 |
占比 | 40.3% | 25% | 16.7% | 8.3% | 8.3% | 1.4% |
(材料三)
①为什么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科学家从三个方面解释了这种现象?
②首先从人的生理变化上来解释。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生物钟变慢了。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从路边随机找一些年轻人和老人,让他们估测一分钟有多长。结果是:年轻人估测的时间比较快,通常还没有到一分钟,他们就认为已经到一分钟了:而年长的人,他们通常过了一分钟,才觉得这是一分钟的时长。对年长的人来讲,时间就这么“漏”掉了。在衰老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③第二个原因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似乎要短得多。原因是,去时走这段路对你来讲是崭新的经历,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路很长。而回来是,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变少了,时间似乎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
④人生也是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少了一些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精神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这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因而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⑤第三个原因则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五岁的孩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占他生命的5%;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就会觉得很快。
1.围绕“时间去哪儿了”,三则材料表达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请逐一概括。
2.指出材料三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请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