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3) 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且备受后人赞赏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我们可以用来劝慰身处异乡的朋友的
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 伐竹/取道
C. 其/岸势犬牙差互 D. 全石/以为底
2.解释加点的词。
(1)心乐之(____________)
(2)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
(3)悄怆幽邃(_______________)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4.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文中的心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心情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可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理解分析)
野 望
翁卷
一天①秋色冷晴湾②,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③,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一天:指满天。②晴湾:太阳照耀的水边。③野水:郊外的水。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天秋色冷晴湾”,写满天秋色给晴天的水湾带来了丝丝寒意。
B. “无数峰峦远近间”,远远近近,映入眼中的是无数层叠起伏的峰峦。
C. 一二两句,一句写水,绿水平铺,难以尽收眼底;一句写山,青山林立,看得很清楚尽兴。
D. 后两句写诗人乘闲登上山顶,向下俯视山下的秋水,结果没看到水,看到的仍是山。
2.下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天秋色”,使人联想到萧瑟的秋风、清澈的湖水、飘坠的黄叶,甚至想到昨天刚停的绵绵秋雨,今天放晴的淡淡秋日……诗人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B. “无数峰峦远近间”,在满天秋色中,放眼看山,大有感叹风景佳丽的意味,表现了作者陶醉山水的
旨趣。
C. “忽于水底见青山”,这一漫不经心的描写,是人人碰到过的事实,平时谁也不注意,却被诗人捕捉
住,写入诗中,显得是那么有趣味。
D. 这首诗华丽蕴藉、一波三折,寥寥数笔,给人以很大的艺术享受。
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现代社会,光照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种可怕的灾难——光污染。玻璃幕墙反射眩光带来的是“白亮污染”,亮度过大的夜景照明是“人工白昼”,娱乐场所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彩光污染”。面对日益严重的光害, 。
A. 我们要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B. 啊,要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啦!
C. 我们难道又要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D. 我们还不会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教育家孔子,面对子路、冉有等弟子提出的类似问题,就有不同的解释。
②这是因为人的性格不同、诉求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
③时下,“你幸福吗”这个问题大热,不过,如果猛然一问,很多人会被问住。
④个人的临时情绪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综合幸福指数的判断。
⑤“幸福是什么”向来见仁见智,连先贤也不能给出标准化的答案。
A. ③⑤①②④ B. ⑤①③②④ C. ③②⑤①④ D. ⑤②①④③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B. 英国消费者协会曾测试过13个样本的预先包装好的切开的果蔬,结果有4个样本的维生素c含量至
少减少了一倍。
C. 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D. 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