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课外文言文 冯妇搏虎 东瓯之人谓火为虎,其称火与虎无别也。其国无陶冶①,而覆屋以...

课外文言文

冯妇搏虎

东瓯之人谓火为虎,其称火与虎无别也。其国无陶冶,而覆屋以茅,故多火灾,国人咸苦之。海隅之贾人适晋,闻晋国有冯妇善搏虎,冯妇所在则其邑无虎,归以语东瓯君。东瓯君大喜,以马十驷、玉二珏、文锦十纯,命贾人为行人,求冯妇于晋。冯妇至,东瓯君命驾,虚左,迎之于国门外,共载而入馆,于国中为上客。明日,市有火,国人奔告冯妇,冯妇攘臂从国人出,求虎弗得。火迫于宫肆国人拥冯妇以趋火灼而死。于是贾人以妄得罪,而冯妇死弗悟。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陶冶:烧制陶器,引申指砖瓦。   ②珏(jué):白玉一双。③纯(tún):匹。④行人:使者。⑤虚左:空出左边的尊位。⑥贾(gǔ)人:商人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划两处

火 迫 于 宫 肆 国 人 拥 冯 妇 以 趋 火 灼 而 死。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国人咸______      (2)闻晋国有冯妇搏虎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于是贾人以妄得罪,而冯妇死弗悟。

4.你能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什么启示?

 

1.火 迫 于 宫 肆/国 人 拥 冯 妇 以 趋 火/灼 而 死。 2.)以……为苦善于、擅长 3.于是商人因为说假话获罪,而冯妇死也没明白怎么回事。 4.办事应严肃认真,一丝不苟;马虎从事,似是而非,必然闹出笑话,甚至酿成大祸。 【解析】翻译 齐国遭饥荒,陈臻对孟子说:“百姓都认为先生您会再次劝齐王打开粮仓来赈济灾民,大概您不会再这样做了吧?”先前齐国曾经闹饥荒,孟子劝齐王打开棠地的粮仓,来赈济贫穷的灾民。到这次又闹饥荒,所以陈臻这样询问孟子说,齐国百姓盼望孟子再次劝齐王发放棠粮。但是陈臻自己也说恐怕不行了。孟子说:“再这样做,我就成了冯妇了。晋国有个人叫冯妇的,善于打虎,后来成了善人,(不再打虎了)。有次他到野外去,看到有很多人正在追逐一只老虎。那老虎背靠着山势险阻的地方抵抗,没有人敢去迫近它。大家远远望见冯妇来了,都跑过去迎接他。冯妇就又挽袖伸臂地走下车来(要去打虎)。大家都感到很高兴,这种行为却被有见识的士人们讥笑了。” 东瓯的人把“火”叫作“虎”,他们发“火”和“虎”的字音没有区别。他们的国家没有砖瓦,而盖屋顶子全用茅草,所以多火灾,国人都吃过它的苦头。靠海边的地方,有一个商人到了晋国,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同虎搏斗,冯妇所到的地方就没有老虎。商人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东瓯国君。东瓯国君听了高兴,用马四十匹、白玉两双、文锦十匹作礼物,命令商人做使者,到晋国聘请冯妇。冯妇应邀到来,东瓯君命驾车,虚左(以左为贵),亲自在国门外迎接他,又一起乘车进入宾馆,把他当做国中的上宾款待。第二天,市中起火,国人奔告冯妇,冯妇捋袖伸臂跟随国人跑出来,找老虎搏斗,却没有找到。这时大火迫向宫殿店铺,国人簇拥着冯妇就奔向大火,冯妇被烧灼而死。于是那个商人因为说假话获罪,但冯妇却至死也没搞清是怎么回事。 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5)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6)句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句末语气词前,要停顿。故句子划分为:火迫于宫肆/国人拥冯妇以趋火/灼而死。 2.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词类活用词,“苦”以……为苦。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妄、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必于石下迎水处沙为坎穴_______  (2)会当绝顶________

(3)惟吾德________                 (4)尔敢轻吾射_______

(5)愿千里足_______                (6)即刮目相待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以最感动的方式帮你

程 刚

①那一年初三,我参加全市化学竞赛,这次竞赛我发挥极佳,在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便骄傲地对带我参赛的吴老师说:“取上名次没有问题。”吴老师很高兴,立即带着我去吃饭,本来我是带着好心情去的,可谁知吴老师却抠门得很,只带着我吃了一碗面便回来了。校长在我们出发的时候,批给了我们300块钱,特意嘱咐吴老师要保障好我的伙食,看来,他肯定是要“省”下这些钱了。

②第二天,本想着我考得挺好,吴老师会带着我到市里转转,可早早起来,他便带着我乘车回到了学校。我对吴老的印象一落千丈,一路上我都没有笑脸。我真的没想到,他是这样抠门,这样爱占便宜的一位老师……

③我们刚回学校,我取得竞赛一等奖的消息便传来。听说一等奖的奖金是100元,同寝室的兄弟们便嚷着让我请客。其实我家庭条件很差,这100元钱可以当我两个月的生活费,我真的有点舍不得,但为了表现我的豪爽,也是想刺激一下吴老师,我当时便大声地对大家说:“奖金多少,我就请客花多少,绝不留一分钱。”我的话一出口,同学们“哇”地一下向我涌过来。

④同学们和我都在焦急地等着奖金发下来。那一天,吴老师从市里回来,取回了奖金和证书。下午自习课上,他在所有同学面前对我表扬了一番,那一刻,我有些悠悠然,可我真的不在乎这个,我倒是关心吴老师什么时候能把钱给我,既然我话已出口,就要和同学们大吃一顿,改善一下伙食。吴老师讲完了,当着所有同学的面把一个奖励的红包递给我,对我说:“程刚,拿着,这是你的奖金。”我兴奋地接过了吴老师的钱。可我打开一看,里面却只有30元。我当时愣在那里,既而带着怒气对吴老师说:“吴老师,我听说奖金是100元,怎么变成30元了。”吴老师眉头一皱,好像有点生气,大声地对我说:“那我们去参加比赛吃住行不花钱吗?学校给的那点钱早花完了,所以得从你的奖金里扣……”听完了吴老师的话,我的眼泪简直快要气出来了,可我无法诉说,只能在心里慢慢地诅咒这个贪心的老师,那一天,我和同学们用这30元钱吃了一顿不太愉快的美餐。

⑤这事过后,我的学习又步入了正轨。一转眼,临近月末了,我又开始犯愁我的生活费了,想着回家父亲母亲东挪西借给我凑钱的样子,心里越来越难受。如果吴老师当时把那100块钱给我,或是请客的那30元留下来,可以解决我很大的问题。

⑥晚上,我一个人郁闷地走在操场上。吴老师找人叫我去他办公室。此刻我更恨他,没好气地进了他的办公室……吴老师见我进来,笑了,直接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笑着对我说:“愁生活费吧?这是你的280块钱,赶紧收好。”“我哪来的钱?”我有些诧异地问吴老师。“竞赛奖金70元,学校给了我们300元,除去我们的花费,剩下210元,都给你……”“可我……”“可什么?前些天一定是在骂我贪、骂我抠门了吧?我要是真给你100元,这钱你就都花了,不这样,你的生活费怎么办?”那一刻,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⑦人生旅途中,我们会遇上很多引路人,他在风雨中没有用很夸张的动作去保护你、守护你,但他却会用一个让你最感动的方式给你最大的支持,这种支持,就是风雨路上最珍贵的收获

选自《中学时代》

1.根据选文情节的发展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竞赛发挥极佳→________→豪爽承诺请客→________→老师“补”发奖金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本来我是带着好心情去的,可谁知吴老师却抠门得很,只带着我吃了一碗面便回来了。(联系语境,品析加点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眼泪简直快要气出来了,可我无法诉说,只能在心里慢慢地诅咒这个贪心的老师。(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吴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4.怎样理解第⑦段画线句“这种支持,就是风雨路上最珍贵的收获”这句话?

 

查看答案

驿路梨花(节选)

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②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③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④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苗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⑥“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⑦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种顺序的作用是什么?

2.请结合语境,指出选文三个画线句中“梨花”的不同含义。

①原来她还不是梨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那洁白的梨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驿路梨花处处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揣摩下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救命!救命!”我喊着,两手拼命划着向林肯号泅去。我身上的衣服非常碍事 。衣服湿了贴在我身上,使我的动作不灵。我要沉下去了!我不能透气了!……“救命!” 这是我发出的最后呼声。我嘴里满是海水。我极力挣扎,我就要被卷人深渊中了……忽然我的衣服被一只很有力的手拉住,我感到自己被托出水面上来了,我听到,我的确听到在我耳朵边响着这样的声音:“如果先生不嫌不方便,愿意靠着我的肩膀,先生便能更……

(1)选段中谁救了阿龙纳斯?他最大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他们是怎样进入潜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选出全是主谓短语的一组:  (      )

A. 资源丰富   外国朋友    B. 心胸宽广    勇敢坚强

C. 品质高尚    重视语文    D. 大家唱歌    精力充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