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风车里的故事
朱敏江
①一家人驱车至农家乐游玩,儿子远远看见立于大厅的风车,就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箭一般地冲过去围着它转来转去。一饱眼福之后,他伸出右手握住把手,兴奋地摇动风叶,还不停地招呼我们一起来玩。
②都说云是风的故事,山是水的故事,而风车就是我的故事。时光可以冲淡我对童年的 记忆,却无法带走我对风车的感怀,因为我始终将风车印象藏在左心房最柔软之处。
③风车对于儿子意味着好玩,而之于我则是无尽的情思。家乡的风车是由木头制成,造型优美。顶上是一个方形的漏斗,车身有一 根竹片与漏斗尾部相迹,用来控制进量。抽屉形的出口星四十五度角斜伸于外,米和稻谷等就从此处流出。风车口星斗状,圆形的后半部中容纳着一片片风车叶,摇动近似“Z”字形的把手,风车就会飞快地转动。
④小的时候,当我们想要伸手触碰风车时,大人就会一本正经地说:“小孩子不能转风车,会肚子疼的”。因此一般的小孩都不敢轻易转动风车。但总有一些淘气哥偏不信邪,会勇敢地去转动风车,而我则悄悄地躲在旁边观察。只见他们起劲地摇动把手,而且越摇越快,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但捂住肚子蹲在地上的情景却 始终没有出现,让人少了幸灾乐祸的机会。
⑤稍大一些,便有了和风车亲密接触的机会。每年农忙时节,从田里收割来的稻谷中有 一些秕谷,还夹杂着稻草丝,这时就轮到风车粉墨登场了。
⑥摇风车是父亲的专属。等到风车顶的漏斗装满稻谷,父亲就开始摇动把手转动风车, 瞬间就有一股风从风车口冲出。他瞅准时机,轻轻将连着闸门的竹片下移一到两格。漏斗中 的稻谷慢慢掉入风车肚,饱满的谷粒坚强地经受住风力的吹动,从抽屉形出口源源不断地流 出掉入箩筐。那些秕谷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纷纷从风车口腾跃而出,划过一道漂亮的抛 物线后,落于地面之上。而那些体重较轻的稻草丝则如皮影中的孙悟空,在空中闪转腾挪, 翻越几个跟斗之后,才心有不甘地降落地面。
⑦渐渐地,父亲身前的谷粒越积越多,形成了一个漂亮的圆锥形。他不时伸出左手轻轻 将锥顶推翻,并用手转几圈,谷堆上留下几道圆形的波痕,而流出的谷粒随即又将波痕淹没。
⑧漏斗中的稻谷从中间往下漏,留下一个旋涡状的浅坑。当稻谷慢慢浅下去的时候,我 马上用畚斗到谷堆盛取稻谷,抱到风车边。母亲则接过我手中的畚斗,双手擎起举到风车顶,一粒粒金子般的稻子就纷纷从畚斗跃入漏斗中。
⑨当稻谷快要漫过箩筐面时,父亲就停下手招呼母亲一起将箩筐抬走。这时,我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小心翼翼地转动起风车,不过,转了几圈好像肚子也没有疼的迹象。这时父亲拿着空箩筐回来了,我马上停下来,他则伸出大手抚摩着我的脑袋,露出慈祥的笑容。
⑩风车扇麦子的情景就更美妙了!大力转动风车,白色的麦壳仿佛一个个穿着白衣的精灵 女孩,迈着轻盈的舞步,纷纷从风车口飞.跃.而出,又如满天飞起的玉蝶,扭.动.婀娜的身姿,慢慢飘.落.地面。邻家的小妹妹看见了,拍着手大声欢呼:“下雪啦!下雪啦!”是啊!远远望去,风车口处仿佛雪花飞舞,正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不一会儿,地面就银白一片,犹如进入银装素襄的世界。
⑪无论多么美妙的东西,都难抵挡时代变迁的消磨。随着水稻产量大幅增长,人们不再为粮食而发愁,让风车少了更多的用武之地。一批批外出谋生的人,带上了曾经和风车一起劳作的勤劳品质,告别了土地,也告别了风车。
⑫风车虽已远离繁华,但我从不曾忘却和风车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每当大雪纷飞之时,麦壳从风车口飘然而出仿佛雪花飞舞的景象,恍如就在眼前。
⑬伫立于高大的风车前,望着阳光下那一个拉长的光影,儿时伴随父母左右一起劳作的情景不断跃入脑海,浮于眼前。我想,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呢?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③段中不但写出了木制风车造型优美的特点,而且也介绍了木制风车的工作原理。
B. 风车好玩,给儿子带来了快乐,于“我”却是一段不曾忘却的美好时光。
C. 小孩子玩风车会肚子疼的情节说明那时的人们缺少知识,欺骗孩子。
D. 文章第⑪段的叙述表达了“我”对风车已逝的惋惜。
2.文章依据时段着重写了关于风车的几个故事,阅读选文,将表格补充完整。
时间 | 人物 | 情节 |
①___ | “我” | 悄悄地躲在旁边观察其他孩子摇风车 |
稍大些 | “我” | ② __________ |
邻家小妹妹 | 风车扇麦子的情形引来邻家妹妹拍手称赞 | |
人们外出谋 生时 | 当地人 | ③ __________ |
3.赏析句子。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2)赏析第⑩中加点词语。
4.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谈谈文章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5.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文中第③段画波浪线句子内容的理解。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 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①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晶莹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 有几乎?如之何俯通津,绵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
——节选自白居易《三游洞序》
注释:①梯危缒(zhuì)滑: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缒:用绳子拴住人、物传送。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佁然不动
(3)遂相与维舟岩下 (4)俄而峡山昏黑
2.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引舟上下者久之
A. 公将鼓之 B. 辍耕之垄上
C. 乃记之而去 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3.将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4.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文写小石潭的“水”,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乙文写三游洞,作者进入洞中“仰睇 俯察”,看到的景色,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甲、乙两文都是借景抒情,但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两篇文章作者流露情感的不同。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白居易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标题中“酬”是“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B. 首联中“凄凉地”、“二十三年”等词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C. 颔联通过运用典故表达了怀念故友和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D.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表达诗人只能悲观地唱歌、饮酒,却也无法消除心中的苦闷。
2.请写出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蕴含的哲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古典音乐,就像夏日的清风,宜人清爽;像冬日的阳光,温暖明亮;像 , 。它似乎离我们遥远,有些甲(A.高深莫测B.不知所措),不过不要紧,慢慢地培养乐感,我们便能逐渐进入这典雅端庄的世界。一旦我们养成听古典音乐的习惯,就如 同多了一个知己和玩伴,生活中的一切乙(A.兴趣 B.情趣)皆能 róng①(A、融 B、溶)入其中。让我们一起静静地在古典音乐的世界中倘②(A、tǎng B、cháng)徉,聆听音乐,享受生活。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汉字,根据②拼音选在正确的,只填序号。
①处_____ ②处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__ 乙_________
(3)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补写句子。
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商隐并称“李杜”。
B. 《我爱这土地》是朦胧派诗人舒婷的代表作,抒发了浓浓的恋土深情。
C. 《荷叶·母亲》出自希腊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的《吉檀迦利》。
D. 唐宋八大家包括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父子三人及曾巩。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__________________,雉从梁上飞。(《十五从军征》)
(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5)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7)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8)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9)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10)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1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明词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