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再寻找桃花源,“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桃花源记》中作者虚构的美好世界是作者的理想,你认为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为什么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课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哪些情节?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花源中人感叹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自己逃脱了外界的纠纷与祸乱。
B.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的美好世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可能存在的。
C. 文章最后写南阳刘子骥向往这块乐土,欣然寻访,没有成功。刘子骥是晋代名士,与陶渊明同时代,把他写进作品中,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D. 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显示出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突出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突出桃花源中人生活幸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