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明子出师 曹文轩 夏日将近的一天晚上,三和尚慷慨解囊,请明子和黑罐在一家很不错的...

明子出师

曹文轩

夏日将近的一天晚上,三和尚慷慨解囊,请明子和黑罐在一家很不错的酒店吃了一顿饭。回到窝棚后,三和尚点亮了四五支蜡烛,把小窝棚照得很明亮。接着,他从门外搬进来一个很大的木头墩。他把一把锋利的斧头稳稳地放在木头墩上,对明子和黑罐说:“我不想再留你们。各人有各人的前程。但谁能出师,总得有个说法。你们瞧见了,这是一个木头墩,还有一把斧头。你们每人砍三斧头,谁能三斧头砍在一个印迹里,谁就可以离开我。”他看了看明子和黑罐,“听明白了?”

明子和黑罐点了点头。

烛光静静地照着。

三人沉默着,脸上的表情很严肃很认真,仿佛有人要进天堂或要进地狱,仿佛面对着世界上的一个最重要的时刻。

三和尚再一次看了明子和黑罐一眼。

明子和黑罐互相对望了一阵,又把目光挪开去望那把斧头和木头墩。

“谁先来?”三和尚问。

“黑罐先来吧。”明子说。

三和尚说:“明子懂规矩。黑罐大,理应让他先来。”

黑罐走近木头墩,手微微颤抖地抓起了斧头。

三和尚掉过头去,“噗噗”几口,将所有蜡烛吹灭。他见黑罐半天没有动静,便叫道:“砍呀!”

黑暗里终于响起“咚”的一声,又一声,再一声。

三和尚又重新点亮蜡烛。

烛光下的木头墩上,是三道清晰的斧痕。

黑罐把斧子搁下,垂头丧气地站到了一边。

三和尚把木头墩掉了一个头,又把斧头稳稳地放在上面。一切停当之后,他看着明子,但不说话。

明子走上前去,一把操起斧头。

三和尚又看了明子一眼。

明子稳稳地站着,只是一脸的平静,没有半点其他表情。

三和尚“噗噗”几口,又将蜡烛吹灭。

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

小窝棚里绝对黑暗。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

“砍呀。”三和尚催促道。

明子没有反应。

三和尚又等了一会,见仍无动静,便欲要大声地喊“砍”,然而这“砍”字刚吐出一半,只听见“咚”“咚”“咚”连着发出三声斧头砍击木头墩的声音。那声音的节奏告诉人,砍者动作极其坚决,毫不犹豫。

三和尚重将所有蜡烛点亮。

烛光下,光光的木头墩上只有一道有力的斧痕。

明子把斧子靠在木头墩上,退到一旁。

三和尚好半天看着明子,然后说道:“你可以走了。”他坐到床上去,点起一支烟,朝明子说道:“你只砍了一斧头。”

黑罐忽地抬起头来。

明子很镇定地站着。

三和尚说:“还有两声,是你用斧背敲击木头墩发出的。实际上,手艺再绝的木匠,也不能在黑暗里把三斧头砍在同一道印迹里。因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烛光里,明子眼睛最亮。

三和尚对于明子和黑罐倾吐了一番肺腑之言,那也是他半辈子的人生经验:“认真想起来,这个世界不太好,也不太坏。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人就不能太老实了,可又不能太无心肝。”他专门对着明子说:“这个道理,黑罐不懂,你懂。但这分寸怎么掌握着,全靠你自己了。我只把手艺教给了你,但没有把这分寸教给你,这是我做师傅的罪过。”他充满深情和信赖地看了明子一眼说,“天不早了,你们俩睡觉吧。明子明天走时,带上我的那套家伙。就算是你师父的一点情义吧。”说完,他整了整假发,走出了窝棚。

(节选自《山羊不吃天堂草》)

1.阅读小说要注意把握情节。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

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黑罐走近木头墩,手微微颤抖地抓起了斧头。     明子走上前去,一把操起斧头。

(从黑罐和明子拿斧头的动作,你读出了他们各自怎样的心理?)

(2)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  小窝棚里绝对黑暗。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

(此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作家将三和尚的徒弟分别取名为“明子”和“黑罐”,有什么寓意?

4.如果你来评判,明子和黑罐哪一个应该出师?结合小说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1.(1)师傅请客(或“师傅设局”“师傅散徒”等)(2)黑罐斧击(或“黑罐三击”“黑罐砍墩”等)(3)明子三声斧响却只留下一道斧痕 2.(1)黑罐的胆怯不安,明子的镇定自信。(2)渲染了小窝棚里紧张,严肃的氛围,以环境的凝重来反衬人物内心的波澜,预示着明子将有不俗的表现。 3.用个名字对比的意味强烈,体现了作家的情感倾向。“明子”有聪明的意思,人情练达,明白事理, 自然胜人一筹;“黑罐”有实诚的意思,纯朴自然,雕琢不精,尚在暗中摸索。 4.(1)应该诗明子出师。 第一层:理解肤浅,只是笼统地说出理由. 示例一:明子砍了三下,只留下一道斧痕,明子很聪明。 第二层,有一定的理解,能结合文本内容简单分析。 示例二:明子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砍了三下,只留下—道斧痕,得到了师傅的赞许,明子比黑罐聪明,他知道做人不能太老实,他也知道师傅是在考验他们。 第三层:理解深刻,能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全面阐述。 示例三:明子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得到了师傅的赞许,达到了师傅的预期。在这个过程中,明子不仅有黑罐所没有的镇定与自信,而且表现出了黑罐不具备的胆识与智慧。明子的表现正契合了师傅半辈子的人生经验。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不能太老实,因为太老实容易受气,但是也不能太没心肝,因为太没心肝容易作恶。把握好这个分寸,明是非,知进退,才是做人的智慧。 (2)应该是黑罐出师, 第一层:理解肤浅,只是笼统地说出理由, 示例一:黑罐老老实实地按照师博的要求去做了。 第二层,有一定的理解,能结合文本内容适当分析。 示例二,虽然黑罐没有达到师博的预期,也没有得到师传的赞许。但是他老老实实地按照师傳的要求去做了,这种诚实做人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相信他今后一定能成功, 【解析】 1.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所给出的情节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用与示例相同的句式来概括情节即可。文章在写“明子击斧”之前,先写的是三和尚请客,可用“师傅请客”概括;然后写三和尚给出出师的任务,明子让比自己在的黑罐先来,可用“黑罐斧击”来概括;最后明子出师了,是因为他完成了师傅的任务,三声斧响却只留下一道斧痕。 2.(1)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分析。解答此题要抓住句中的人物描写来分析体会。首先根据文意知道,这三次斧击直接关系到二人的前途,事关重大。黑罐是“微微颤抖”双手,可以看出他在任务前的紧张与不安;而明子却是“一把操起斧头”,可见他的动作的果断,对任务的完成充满信心。(2)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两个环境描写句,第一句以小窝棚中只有“蜡烛油的气味”来渲染出一种严肃、紧张的气氛,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第二句则重点突出小窝棚的黑暗,也是为渲染紧张气氛,引起读者的注意力,这样的任务究竟谁能完成呢?为后文的明子的表现埋下伏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水浒传》部分目录,完成下面小题。

目   录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四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     

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     

第六回  九纹龙翦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     

(1)目录中画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地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五台山  桃花村  瓦罐寺  野猪林

B.瓦罐寺  五台山  桃花村  野猪林

C.桃花村  五台山  野猪林  瓦罐寺

D.五台山  野猪林  桃花村  瓦罐寺

(2)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有一百八样。”请结合第三回至第八回的内容,简要评述鲁达与其他梁山好汉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两副对联分别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节气填在横线上。

闻得春雷动,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          昼夜等长,旧巢又是栖玄鸟;

说来地气苏,正逢二月,牛耕日暖雨微微。          暑寒渐易,新柳皆来扭绿腰。

(1)__                             _____

备选答案: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白露  秋分

 

查看答案

邻居小咏今年刚满18岁,是第一批买入成年的00后(200011日至1231日出生的人)。请仿照示例,从下列名句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写在送给他的贺卡上,并根据所选的名句写出你的祝福。

A.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示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愿你勇攀人生的高峰,去领略世界的魅力和壮阔。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论语》)

(2)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飞鸟本无意,却引情致起。吴均闲居山中,看“___,云从窗里出”,欣然自在;陶渊明采菊东篱,见“山气日岁佳,___”,悠然自失;李清照沉醉回舟,误入藕花深处,“___”,欢快自由;欧阳修兴尽下山,“树林明翳,___,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陶然自得;然杜甫于山河破碎之际,面对长安草木,却有“______”的慨叹。惊鸟本无情,有情的是写诗的他和读诗的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歌声如飘风,如一(lǚ)       摇曳的游丝,在夜空中遥远地传来,渐行渐近,渐渐地清越,终于到了窗下,歌词也清晰可   了。咿呀的桨声,夹着(jī)       荡的水声,缓慢地为歌声击节。然后歌声又渐渐远去,渐渐地微弱,渐渐地模糊,终于轻烟般在静夜中消失。

(摘自柯灵《枕畔歌声》)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一(lǚ)______  (jī)_______

(2)填入文中   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辨    B.辩

(3)加点字“模”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mú    B.m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