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孟老倔 孙毛伟 ①孟老倔是开馄饨店的。没人知道他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孟老倔

孙毛伟

①孟老倔是开馄饨店的。没人知道他的大名,也没人关注他的叫“春晖”的店名,可一说孟老倔和老倔馄饨店就无人不知了。

②做生意都讲个和气生财,对客人起码要热情周到笑口常开。老倔不,老倔整天紧绷着张脸,没一丝笑容,问他话也爱理不理的,好像都是来找他麻烦的。时有客人提点小要求:“老板,少放点辣子。”老倔也不搭话,客人却以为意思已经传达到了。可馄饨端上来,辣子一点没少。客人生气:“怎么还放这么多辣子啊?”老倔应一声:“本来就是放这么多嘛。”“不是告诉你少放吗?没听见啊?”“听见了。”“听见了咋不少放啊?”“不能少放。”“为啥不能?什么态度啊你?”“就这态度,你爱吃不吃!”

③眼看要争吵起来,后面排队的也不劝解,只是“吃吃”地笑,有人咧咧嘴自言自语:“这个老倔头。”旁边的捅捅这位怕辣的客人:“他就这样,驴脾气。”这位似乎领悟到了什么,也息了声。

④老倔馄饨店有“三不”:不赊账,不外卖,不调味。不调味就是顾客不得随意增减盐、辣子什么的调味品。他不给调,也不让你自己调,别家饭店餐桌上都摆着小瓶油盐酱醋,让客人自己调味,老倔店餐桌上啥也不放。你向他要,他说没有。

⑤老倔的“三不”让人觉得不近情理,这不赊账好说,可不外卖不调味不是明摆着难为顾客,砸自己的生意吗?老倔自有他的道理。难得他会松下脸皮给顾客解释:“我的馄饨就是吃个味。你少放勺辣椒,他多放勺盐,那还有馄饨味吗?合你的口味你就来吃,不合你的口味,你去别家。”至于外卖他也有说辞:“外卖我不卖。馄饨拎到家一准凉了,凉了再热,糊糊塌塌的,还叫馄饨吗?”

就这法开店还有客人上门啊?你还别说,不是有没有客人,只怕你想吃还吃不上呢

⑦老倔的店不大,店门口像火车站售票口那样沿墙装了一排栏杆,是排队用的。想吃老倔的馄饨,一是要早去,二是要有耐心,不排上个把小时队是轮不上的。当然在老倔店排队也不寂寞,看老倔煮馄饨是个很不错的消遣。

⑧馄饨锅旁的案子上一字摆开三排二十四只花瓷大碗,老倔伸手从高汤锅里舀出一大勺热汤,像书法家挥毫书写一样在一排碗上行云流水似的挥一下,每只碗里就均匀地盛上了多半碗汤水,且没有一滴抛洒碗外。他再叫一声“起”,从翻滚着的煮锅里捞出一笊篱煮熟的馄饨,挪到每只碗上用勺轻轻一敲笊篱,几只精灵似的馄饨就会跳起来直落碗中。从中随便取来一碗数数,一准十只馄饨,一个不多,一个不少。然后抓一把香菜、榨菜丝在那排碗上“唰”地挥毫再书一笔,绿的香菜黄的榨菜丝就花一样均匀地漂在每一只碗里了。

⑨老倔的店店小客多,天好的时候就在店门前摆上几张桌子做餐桌用,这下违反了城市管理的规定,城管的人警告老倔不准搞店外经营,老倔却没当回事。这下惹恼了城管,派人上门执法。

⑩老倔冷眼看着店外的桌凳被拉走,既不争辩也不求情。转天馄饨店就闭门谢客了。

⑪老倔馄饨店三天没开业,老倔不急,老倔的老主顾们急了,几天没吃老倔馄饨就觉得哪儿有点不得劲儿。打听到原委,老主顾中就有人出面找城管的熟人把桌凳给要了回来,老倔才开了店门。

⑫有一天,老倔馄饨店附近的街巷发生了一起抢劫案。有人提供线索,说好像见过嫌疑人在老倔店吃馄饨。警察来老倔店调查,老倔看了影像说:“不错,是黑子,总来吃馄饨。”他摸着下巴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问警察:“这几天没见他来,八成早就跑了吧?”警察哼了一声说:“跑?除非他长了翅膀。”老倔说:“要是没跑,出不了一个礼拜,这小子准还会来吃馄饨。”警察就笑,根本不相信,也就没布置蹲守。可是到了第六天,警察接到了老倔的电话:“你们快来,黑子正在店里。”

⑬黑子被抓后供认,作案后他找了一个藏身之地,一直没敢出来。警察问:“那怎么又出来了?”黑子不好意思地说:“还不是为了那口馄饨。”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5期,有删改)

1.本文围绕孟老倔开店写了哪三件事?

2.第⑥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老倔伸手从高汤锅里舀出一大勺热汤,像书法家挥毫书写一样在一排碗上行云流水似的挥一下,每只碗里就均匀地盛上了多半碗汤水,且没有一滴抛洒碗外。

4.文中孟老倔的语言富有个性,请任选两处说说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征。

5.《范进中举》中通过“老太太慌了”“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来写范进的疯态,这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从选文再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1.①孟老倔坚持“三不”原则开店;②孟老倔的馄饨店在老主顾的帮助下重新开业;③孟 老倔借助馄饨让犯案的小偷自投罗网。 2.作用:承上启下(或过渡)。分析:既承接上文孟老倔坚持“三不”原则开店,又引出下文对孟老倔的进一步叙写。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孟老倔装汤水的动作比作“书法家挥毫书写”(或比作“行云流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孟老倔装汤水时动作的娴熟优美。 4.示例:①“就这态度,你爱吃不吃!”,“合你的口味你就来吃,不合你的口味,你去别家。”表现出孟老倔脾气倔强、固执。②老倔说:“要是没跑,出不了一个礼拜,这小子准还会来吃馄饨。”表现出孟老倔自信,有智慧。③“外卖我不卖。馄饨拎到家一准凉了,凉了再热,糊糊塌塌的,还叫馄饨吗?”表现孟老倔坚持原则。 5.侧面描写。 (l分)示例①例句:想吃老倔的馄饨,一是要早去,二是要有耐心,不排上个把小时队是轮不上的。分析:从馄饨店的生意火爆侧面表现出孟老倔手艺好。②例句:黑子不好意思地说:“还不是为了那口馄饨。”分析:小偷禁不住馄饨的诱惑,侧面表现出孟老倔馄饨手艺好。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围绕着孟老倔开店,抓住关键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阅读第八段,了解内容,从“看老倔煮馄饨是个很不错的消遣”中可知,孟老倔煮馄蚀技艺高超;阅读九到十一段,从“老倔冷眼看着店外的桌凳被拉走,既不争辩也不求情”中可知,孟老倔馄饨店被关门后不求情;阅读最后两段,了解内容,从“你们快来,黑子正在店里”中可知,孟老倔帮忙擒贼。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段落作用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第六段是中间段,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可知,承接上文叙述的小店“三不”:不赊账,不外卖,不调味;引出对下文客人多、孟老倔煮混沌技艺高超的叙述。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结合题目的提示,要求从修辞角度来赏析;按照修辞方法,写出本体和喻体。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最后写出表达什么感情阅读语句,了解内容,从“书法家挥毫书写一样在一排碗上行云流水似的挥一下”中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孟老倔煮混沌的动作比作书法家挥毫书写一样,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孟老倔煮馄蚀技艺高超。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题目的提示,要求从语言描写角度来分析。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即可。如“就这态度,你爱吃不吃”,表现了孟老倔的倔强;“要是没跑,出不了一个礼拜,这小子准还会来吃馄饨”,表现了孟老倔对自己手艺的自信。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写作手法的把握。结合题目的提示,《范进中举》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结合文章的内容,找出文中运用侧面描写的语句,然后分析作用即可。从“老倔的老主顾们急了,几天没吃老倔馄饨就觉得哪儿有点不得劲儿”中可知,这句话主要描述了混沌店关门后老主顾们的着急的情况,侧面烘托了孟老倔煮馄蚀的技艺高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①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③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

④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荷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

⑤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脚踝,接着再咬个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安逸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面的舒适区。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一个人才能在进取中不断赢得新优势,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

⑥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的目标伟大。高远的目标,寄托着理想和信仰,能激励精神,催人奋进。高原之上有高峰,目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高度,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艰难踏上新征程。面对生命这棵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4月18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的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析本文标题的好处。

4.请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

杨万里

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

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梅从山下过溪来”的画面。

2.自选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查看答案

从人物和情节两个角度看,小说《窗》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有的人活着 /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 他还活着。”这两句诗朗读时应该怎样处理两个“死”字和两个“活”字的轻重,才能表达出诗人对两种人的不同感情和态度?

 

查看答案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这一句中的“排”精妙在何处?试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