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梁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②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③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與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鳌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梁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④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⑤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
⑥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⑦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⑧楚王问其故。
⑨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⑩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今有人于此。 于:介词,在。
B.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之:结构助词,的。
C. 以牒为械。 以:介词,用。
D. 乃可攻也。 乃:副词,就
2.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译文:(这个人)抛掉自己华丽的车子,(看到)邻人有破车子便想去偷。
B. “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译文:楚国的地方有五千里,宋国的地方有五百里。
C.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译文:公输盘因为我制造了云梯,那(我)就一定要攻打宋国。
D.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译文:(我的弟子)(已)在宋国城墙上等待楚国的敌人了。
3.下列对人物语言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墨子类推出打算攻宋的楚王与“有窃疾”者无异,目的是规劝楚王放弃攻宋。)
B.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盘说这句话,是承认自己演练失败,已心服口服,无话可说。)
C.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墨子道出了公输盘的阴暗打算,“不过”有“公输盘的本事也就如此”之意,有轻奢视味道。)
D.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啦。我不攻打宋国了。“表明楚王在机智多谋无所畏惧的墨子面前,决定不再攻打宋国。)
4.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①段,墨子把一个想偷邻居家东西的人摆到楚王面前,诱使楚王说出自己“必为有窃疾矣。”
B. 选文第③段,墨子采用夸张的手法,连用三个对比,极言楚宋的差距,既满足楚王的虚荣心,又指出攻打宋国是愚的行为。
C. 选文第⑨段句式长短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说明了墨子为应对楚国攻宋做了周密的安排。
D. 选文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凭借高超的辩论技巧和应变能力止楚攻宋的故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②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来进,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③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在天空中呈现出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④太阳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扁的。
⑤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但实际上,在大气层外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观测,包括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
1.下列对人们看日落时产生的幻觉及幻觉产生的原因,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颜色深黄、股红——光线散射和波光长短原理
B. 暗弧上的亮弧——高层大气密度大,光散射弱
C. 四方天空出现述人的紫光——人眼的叠合效应
D.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原理
2.下列选项中的说明方法在选文④⑤段中运用到的一项是( )
①作比较 ②分类别 ③打比方 ④下定义 ⑤列数字 ⑥作诠释
A. ①②③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③④⑥ D. ①③⑤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选文②④段画波浪线句中“一般来讲”和“不只”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 选文重在介绍日落时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文中提及的奇异现象大都是幻觉,而夕阳本身并没有任何变化。
C. 选文部分的说明顺序体现科学原理的复杂与简单,故说明时从颜色及与颜色有关的暗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外形和大小。
D. 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可能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选文部分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①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的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边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集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习为止。因此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主要作用既然是在照规矩传歌,那么不问唱什么都不犯忌讳。②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像是一个“歌库”(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则叫做歌师傅)。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1.下列对选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盛况空前的村寨传歌 B. 婉转动听的村寨漫歌
C. 以歌会友的村寨聚会 D. 避疫免灾的“金满斗会”
2.下列对选文画线句子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歌声让作者陶醉。
B. 表现歌声的舒缓自如,婉转动听。
C. 歌声与阵阵松涛和鸣,张弛有度,震撼人心。
D. 突出了男女老幼合唱歌声的和谐之美。
3.下列对选文画线句子②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老人虽年过七十,但仍身体健壮、精神矍铄。
B. 把老人唱的歌比作“歌库”,表现歌唱内容的丰富。
C. 重点表现老人本色当行,吹奏的曲调多样,技艺高超。
D. 样样在行热情传歌的老人维系了歌会的世代相传。
4.下列对选文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从选文看,歌会的“热闹”表现在参加的人多范围广、歌唱的内容丰富、持续时间长等方面。
B. 选文所写的云南歌会古老淳朴、场面热烈,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C. 选文重在写人物,尤其是写了参加歌会的妇女光鲜的服饰,以此来衬托她们的歌声之美。
D. 选文运用全局描绘和细部刻画相结合的写法,表现作者对云南歌会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
B. “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C.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D.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很想看看这北极老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便在后面紧追不舍。
B.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C. 天津卫的小吃太粗太土: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略牙。
D. 然后他呆在那儿,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看着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刺痛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B. 从古希腊开始,英雄都是神衹和将军,面罗曼·罗兰却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
C. 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解决并提出了这个问题。
D. 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提供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