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一)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

(一)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出按江西,冤囚数百。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在官九年,迁左侍郎,食二品俸。

初,杨士奇、杨荣、杨博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极谏,不听。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其言,守议乃定。即本部尚书。

谦既死,而亨党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未一年败,赃累巨万。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对。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恭顺侯吴瑾侍,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

(注)①土木:明代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7月,瓦剌部进兵明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仓促率兵20余万人亲征,因准备不足,在土木堡被击,明英宗被俘。

1.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日救时/宰相也    B. 其一/犬坐于前

C.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 乡邻之生/日蹙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于谦“雪冤囚数百”、上疏建议朝廷解粮给百姓、治理黄河等举措,都体现了他勤政为民的高尚品德和很强的治政、理政的能力。

B. 皇帝和一些主政的官员非常欣赏于谦的才能,只要是于谦所奏的事情,早上上奏章,晚上就得到批准。

C. 也先入侵,皇帝被俘,有人主张迁都,于谦果断阻止了这一行动,体现了他的魄力。

D. 陈汝言战败之后,皇帝念及于谦,痛惜不已,认为如果于谦尚在,情势必然不至于如此不堪。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冤囚数百      雪:        ② 俟秋成官         偿:

③ 王其言        是:         ④ 即本部尚书       迁: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

② 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1.A 2.D 3.①雪:昭雪,洗刷 ②偿:偿还 ③是: 认为……对 (认为……是对的) ④迁:升官 4.①待到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众人没有谁知道该怎么办。 ②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摇动则国家大计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 【解析】选自《明史·于谦传》 作者:张廷玉 年代:清 参考译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 正统六年,于谦上疏说:"现在河南、山西各自储存了数百万谷物。请于每年三月,令各府州县上报缺粮的贫困户,把谷物分发给他们。先给菽秫,再给黍麦,再次给稻。等秋收后还给官府,而年老有病和贫穷无力的,则免予偿还。”下诏令照此执行。河南靠近黄河的地方,常因水涨冲缺堤岸。于谦令加厚防护堤,计里数设置亭,亭有亭长,负责督促修缮堤岸。又下令种树、打井,于是榆树夹道,路上没有干渴的行人。他的威望恩德遍布于各地,在太行山的盗贼都逃跑或隐藏起来。在职九年,升任左侍郎,领二品官的棒禄。 当初,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朝政,都很重视于谦。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都是“三杨”主办的。但于谦每次进说商议国事时,都是空着口袋进去,那些有权势的人不能不感到失望。 正统十三年,于谦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挟持皇帝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邝野极力劝谏,不听。待到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成阝王监国,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侍讲徐珵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于谦厉声说:“主张南迁的,该杀。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摇动则国家大计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成阝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于谦立即被升为兵部尚书。 于谦已死,由石亨的党羽陈汝言任兵部尚书。不到一年,所干的坏事败露,贪赃累计巨万。皇帝召大臣进去看,变了脸色说:“于谦在景泰帝朝受重用,死时没有多余的钱财,陈汝言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石亨低着头不能回答。不久边境有警,皇帝满面愁容。恭顺侯吴瑾在旁边侍候,进谏说:“如果于谦在,一定不会让敌人这样。”皇帝无言以对。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A.此句的意思是“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根据句意可知应划分为:他日/救时宰相也。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根据结尾部分“恭顺侯吴瑾侍,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的意思“恭顺侯吴瑾在旁边侍候,进谏说:‘如果于谦在,一定不会让敌人这样。’皇帝无言以对”可知D项说法不正确。 3.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注意“雪”是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昭雪、洗刷;“是”是意动用法,认为……对。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及”,等到;“震”,震惊;“大事”,国家大计;“莫”,没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简答。

那妖魔与孙大圣战经二十合,不分胜败。猪八戒在旁边,看得明白:妖精虽不败降,却只是遮拦隔架,全无攻杀之能;行者纵不赢他,棒法精强,来往只在那妖精头上,不离了左右。八戒暗想道:“不好啊,行者溜撒,一时间丢个破绽,哄那妖魔钻进来,一铁棒打倒,就没了我的功劳。”你看他抖擞精神,举着九齿钯,在空里,望妖精劈头就筑。那怪见了心惊,急拖枪败下阵来。行者喝教八戒:“赶上,赶上!”

二人赶到他洞门前,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谶天炽地。八戒慌了道:“哥哥,不停当!这一钻在火里,莫想得活,把老猪弄做个烧熟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快走,快走!”说声走,他也不顾行者,跑过涧去了。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

①文中的妖精是谁?他的结局怎样?

②从选文可以看出猪八戒什么性格特点?

 

查看答案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汤姆.索亚历险记》 中《当“海盗”去》这个片段描写了汤姆在厌倦了学校枯燥的生活,体验了人情的冷暖和情感的孤独之后,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表现了青少年在成长期所特有的反抗心态。

B. 《阿长与<山海经>》用写实的笔墨,塑造了一个独特、多彩的长妈妈形象,充满了同情和爱心。文章夹叙夹议,在平易中寓有深长的韵味。

C. 《西游记》想像丰富,斗法双方还各有特别的武器。孙悟空的金箍棒很厉害,但青牛怪却有一个白森森的“金刚琢”,能把金箍棒套去,孙悟空不得不另行设法。

D. 《水浒传》中鲁智深和李逵都是武艺高强、不畏强暴的好汉。鲁智深造反精神最为强烈,天真、坦诚、毫无心计。李逵当过军官,有胆有识,光明磊落,复起仇来毫不留情。这两个人都坚决反对宋江接受朝廷招安。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书体例有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通史、断代史等,同一史书可以属于不同史书体例,如《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

B.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同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欧阳修、李商隐。“挑灯看剑”让人想起“吹角连营”的一往无前。

C. 说,是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也可以叙事兼议论,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

D. 《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他的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愿天下儿女,常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去慰藉父母的心灵。

② 《礼记·祭义》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③ 除了感恩之心,恭敬之心对于行孝也极为重要。

④ 有了恭敬心,与父母说话的态度和语气,自会温婉谦和,照顾侍候父母,自会恭谨周到。

⑤ 常思养育之恩,孝老爱亲才不会为难。

⑥ 给父母好的脸色,关键是要常思养育之恩,常怀恭敬之心,常省自身之过,始终对父母怀有深切的爱心和敬意。

A. ③②⑥④⑤①    B. ③②⑥⑤④①    C. ⑤③⑥②④①    D. ⑤③②⑥④①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异二者之为,何哉?不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斯人,吾谁与归?

A. 或:或许    B. 以:因为    C. 先:把……放在前面    D. 微:非,如果没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