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杜绝校园餐浪费须从供给发力 周继坚 ①据媒体报道,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杜绝校园餐浪费须从供给发力

周继坚

①据媒体报道,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近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城市餐饮浪费总量惊人,而中小学生的食物浪费明显高于城市餐饮浪费的平均水平。调查显示,学生营养餐人均浪费216克,约占供应量的三分之一。有分析认为,学生对校园餐饮满意度较低,良好饮食习惯和食育教育的双重缺失是食物浪费的主要原因。

②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教育和引导中小学生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是家庭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使其受益终生。报告指出,仅以某大城市为例,该城市中小学生每年校园餐饮的浪费总量估算值约7780吨,折合经济损失约1.6亿元,而浪费掉的这些食物所占用的耕地面积约为28万公顷。如果放到全国范围内来看,数字无疑将更加惊人。必须看到,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有限的国家,仍有数千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正视校园餐浪费问题。

③中小学营养餐浪费成为普遍现象,源于中小学营养餐与学生的期望值的心理落差。学校认为学生“不爱吃”,受访学生则反映营养餐“不好吃”。在校园餐饮满意度调查中,只有14%的学生对校园餐饮表示满意,53%的学生则认为校园餐饮口味、质量有待提高,33%的学生更是直接填“不满意”。可见,虽然校园营养餐搭配合理、方便快捷,但很多中小学生并不满意,他们“用脚投票”,宁愿走出校门用餐也不吃营养餐,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④客观来讲,校园餐饮有统一的生产标准,因此,我们无意苛责配餐公司。实际上,

由于加工条件有限、交通运输等因素影响,校园营养餐的确在口味、口感等方面难以尽如人意。正所谓“众口难调”,面对成千上万不同饮食习惯的中小学生,有限的校园营养餐毕竟不是自助餐,加上中小学生自身挑食、偏食等不容忽视的因素,校园营养餐和学生的需求之间的“脱钩”在所难免。但这并不意味着校园营养餐没有改进的余地,没有提升的空间。

⑤杜绝校园餐浪费最根本的途径,仍然是从供给上发力,就是要下大力气解决校园营养餐“不好吃”、学生“不爱吃”的问题。笔者认为,杜绝校园餐浪费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持续发力:首先,需要建立有效的甄选机制,选择那些品牌信誉度好、产品质量高的配餐公司面向校园提供餐饮服务,其中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就是在注重营养结构的同时,合理提升校园餐的质量和口感;其次,要优化校园餐从制作、运输到发放的全部流程,采取有效措施,缩短配餐时限、提升配餐速度,并建立配餐督促机制,形成合理的校园餐加工场地布局;最后,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合理丰富校园餐配餐种类,在分类指导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餐饮需要,包括实现学生自主“点餐”等。

⑥杜绝校园餐浪费是一个系统工程,背后是一整套的餐饮管理和食育教育。在这方面,教育和卫生等主管部门和教育机构可以做得更多。一方面,需要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引导中小学生认识到珍惜粮食的社会意义,引导他们掌握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知识,养成更加健康的就餐习惯。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对校园餐生产机构、制作流程的监管力度,要建立优胜劣汰的甄选机制,下大力气淘汰一批只看收益、没有追求的配餐公司,建立责任追究和黑名单制度,倒逼配餐公司改进校园餐质量,动态跟进校园餐的质量和安全。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4月4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中小学生的食物浪费明显高于城市餐饮浪费的平均水平。

3.第③段列举数据的内容是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认为本文的观点可能会对哪些部门产生较大的触动。

 

1.杜绝校园餐浪费须从供给发力。 2.不可以删去。“明显”是一个表示程度的词语,表明了校园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若删去,则无法准确表达这一意思。 3.事实论据,列举大量的数据,论证了“中小学营养餐浪费成为普遍现象,源于中小学营养餐与学生的期望值的心理落差”的观点。 4.开篇列举大量数据,表明校园餐浪费现象严重,指出良好饮食习惯和食育教育的双重缺失是食物浪费的主要原因;接着分析并指出校园餐浪费的主要原因是中小学营养餐与学生的期望值的心理落差;最后提出“杜绝校园餐浪费须从供给发力”的中心论点,并给出相应措施。整个论证过程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5.示例:学校、配餐机构、教育和卫生等主管部门。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本文的中心论点的提取。标题就是论点。标题是读者接触议论文的第一信息,对读者是否注意、选择该议论文来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标题就是论点好处就是直截了当,开宗明义。通篇阅读后再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的特点。“明显”表示程度,表明了校园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删去就不符实际情况了。一定要注意议论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副词往往都能准确地论证观点。 3.试题分析:考查论据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只有14%的学生对校园餐饮表示满意,53%的学生则认为校园餐饮口味、质量有待提高,33%的学生更是直接填不满意”明显是使用了事实论据,列举大量的数据,论证了段首句的观点。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论证方法就是为论证观点服务的。 4.试题分析: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要抓住点明结构思路的语言标志。没有词语作为标志就要仔细阅读文章内容,读懂内容后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术语作答。本文开篇表明校园餐浪费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接着分析中小学营养餐与学生的期望值的心理落差是重要原因;最后再次强调中心论点。这样的思路使文章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路顺风快递哥

王彦

①最近常会想起他。说实话,我已经想不起他的模样了,或者根本就没留意过他长得什么模样。当时我真正在意的是,他到底认不认得路。

②春节前的一天晚上,与一个久违的同学相约吃饭。从地铁口出来,走进一条小巷,环顾四周,突然觉得不太对劲。那家饭店关门了?还是我走错路了?这时,同学打来电话催促:“不是说已经出地铁了,怎么还没到?……又迷路了!哈哈——”话筒里传来一阵笑声。上学时,同学就知道我是个路痴。所以,听说我迷路了,她说了个“又”,却并不意外,只是笑着嘱咐我打开手机导航,按地图走。

③“好,好。”我答应着,挂了电话。可这会儿偏偏手机信号不好,半天也联不上网。正着急,抬眼看见一快递员骑车停在路口,边等红灯边拨电话。真是老天眷顾笨小孩,还有谁比快递哥更认路呢!我兴冲冲地走上前去:“请问,您知道贵德大厦怎么走吗?”

④“不在这条路上,你得走到前面路口,向右拐,然后穿胡同,走到头,再左拐……”“哦,右拐,然后到哪儿再拐?”见我一脸迷茫,快递哥爽快地说:“我正好也往那边去,上车,我带你一程吧。”上还是不上?我犹豫了。那快递三轮车后面是一个大大的铁皮箱,里面装满了大大小小的包裹快件,能坐的位置,只有快递哥的长条形座位,地方倒是够大,只是我和他素昧平生,且又是晚上,安不安全?不上吧,这时正是下班的晚高峰,出租车一时半会儿打不到,而且辜负了人家的好意也不好。算了,我也干脆点,抬腿上车。

⑤平时没少和快递哥打交道,但坐快递车,还是头一回。正是腊月天,北京冷风刺骨,这三轮车无遮无挡,再加上车速很快,更添了几分寒意,我不禁拉低帽檐,裹紧大衣,眼睛余光扫过旁边的快递哥,却见他光着脑袋,迎着风。“这么冷的天儿,也不戴个帽子,不冷吗?”“习惯了。”聊了几句,才知道他是河北人,来北京3年多了,每天都跑这一片儿,清晨五六点出门,晚上九点以后才收工,经常周末也不歇。

⑥“这么辛苦啊!”我脱口而出。从前常因快件未及时到,没好气地打电话催促快递员,却从没想过他们这么不易和艰辛。“这不算什么。我当过兵,在部队摔打过,不怕吃苦。”他淡淡地一笑。他说,趁年轻多挣点钱,回老家盖房子,娶媳妇,再做点儿小生意。看着他黑红的脸庞和被风吹皴的皮肤,似乎提前磨蚀了青春,但那不设防的目光和朴实的话语,又分明透着孩子般的单纯和蓬勃的生气。

⑦“前面就是贵德大厦了!”他停住了车。“还是你的顺风车快!”我谢过快递哥,下了车。他呢,又像风一样,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⑧见到同学,我迫不及待地告诉她:“今晚我遇到了个好人,他用快递车把我捎来的!”“要你钱了吗?”“啊?”我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

⑨同学这一问,倒是提醒了我。可下车时,如果他向我要钱,或是我掏钱给他,那原本简单的美好,恐怕要被抵消大半了吧?的确,他需要钱,但不是用这种别扭的方式去获取,我也不想用钱去轻视他的尊严和善意。

⑩这个晚上,我和久违的同学面对面坐着,却没了来时的兴致,一种说不清的情绪横亘在心里;而还不能算认识的快递哥、一个不知姓名的退伍老兵,于我而言,却是亲近的。

这之后,每每收取快递,总不免想起他,他应该还光着头在风中的街巷间不知疲倦地穿行……不管怎样,我衷心祝福他:快递哥,一路顺风!

(选自《解放军报》2018年2月28日,有删改)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第②段“只是笑着嘱咐我打开手机导航”中的“只是”可不可以删去?请简要分析。

3.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快递哥这一人物形象。

5.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记叙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快递哥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九年级某班以“正确使用手机,选择健康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材料一 某中学150名中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统计表

用途

玩游戏,听歌

发短信聊天

攀比

和父母联系

与同学讨论作业

所占比例

38%

39%

20%

2%

1%

 

材料二 据了解,某市一所中学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学生发送和接收的手机短信中,有70%与正常的学习、生活无关。校园里手机盛行后,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间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切磋”手机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很容易使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产生不平衡心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模范教师任美琴建议: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级开展了主题为“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的辩论赛。作为反方辩手,请你就“中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的观点列举四条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段文字,其中部分内容存在问题,请你按要求进行修改。

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A)手机的强大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我们控制着手机,同时也被手机控制着。低头玩手机,是“低头族”的代表动作,(B)很少有人意识到沉淀于方寸间的危害。人们把太多的情感投入虚拟的世界,和现实反而有隔阂,周围的人好像变得透明一样,对手机的依赖使我们忽略了同亲人、朋友、同事的交流,手机里众声喧哗与手机外众生沉默形成鲜明反差,正所谓: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

①(A)处画线句子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改为“___”。

②(B)处画线句子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改为“___”。

 

查看答案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1)下列人物和出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孙悟空——《西游记》

B.武松——《水浒》

C.白雪公主——《安徒生童话》

D.贝多芬——《名人传》

(2)“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用来作为座右铭的文字,出自苏联作家__________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展现了主人公_______对生命的诠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人生,缘始于“遇见”,情长于“陪伴”。陪伴,有人说,是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是一种给人依靠的信赖,是一股沁人心脾的qiè意芬芳;也有人说,是决望的时候给你的鼓励,是无助的时候给你的温情,是受伤的时候给你的安wèi,是被人误解的时候给你的理解。我认为,陪伴就是珍惜眼前的平淡,它简单而美好,不喧哗,自有声。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qiè(_____)意  安wèi(_____)  (_____)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

(3)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②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③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⑥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⑦塞下秋风来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⑧苏轼《水调歌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远水千山共赏一轮圆月的词句,表达了词人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2)默写杜牧的《赤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