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珍藏着属于自己的“好声音”。它可能是一段动听的音乐,可...

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珍藏着属于自己的“好声音”。它可能是一段动听的音乐,可能是一句温馨的叮咛,可能是一个善意的提醒,可能是一句动情的赞美,还可能是……你一定联想起了更多的也许只有自己知道的“好声音”。

请以“我心底的好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例文 我心底的好声音 我独坐窗前,深黑色的天空,被窗棱划成了几块。颗颗繁星散落在那皎洁的上弦月的周围,仿佛夕阳爱抚下的湖面上泛起粼粼金辉。 夜,很美,很静…… 我面向天空,哼着那熟悉的旋律,“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这首歌不仅是我喜欢,也是我妈妈所爱的。这首歌曾陪伴了我度过许多梦乡,也包含了母爱的声音…… 那年,那天,那晚,是那个冬天最冷的一晚,屋外,大雪纷飞,狂风呼啸,大地也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棉被。屋内,我裹着被子静静地望着灯光下母亲忙碌的背影。她在为我织围巾,她说过,外面卖的围巾戴着不暖和,自个儿织得戴着才舒服。 我缩在被窝里,只露出个头,静静地注视着母亲。虽然屋内已经烧了个火炉,但依旧抵挡不住外面的寒冷,我躲在被窝里颤抖着身子,睡不着。我不断搓着手掌,可一点温暖都没有。 母亲听见我的动静,放下手中的活儿,过来看看我,说:“怎么睡不着啊?”我颤抖着身体,说:“冷,睡…睡不着。”母亲又将火炉往床边靠了靠,脱下棉袄,盖在我身边,又坐在床边,将我抱在怀中,为我取暖。 我颤动着声音说:“妈妈,你不穿棉袄,会冷。”母亲摸了摸我的头,慈爱地说:“妈妈不怕冷,快睡吧!妈妈给你唱个《摇篮曲》。”我点点头,看看妈妈,不做声。 母亲轻轻拍着我,轻声唱着优美的曲子。我静静地聆听着,呆呆地望着窗外飞扬的雪花。身体渐渐暖起来,母亲的发香萦绕在我身边。我抬头望了望母亲,母亲的秀发乌黑亮丽,很有光泽,可脸却被冻的通红。 我低下头,闭上眼,一颗泪珠从眼角滑入嘴里,有点咸,有点甜…… 耳畔,是母亲动听的乐曲,而我眼睛里朦朦胧胧,窗外的景色,若隐若现,我伴着母亲的声音,陷入梦境。 耳边,依稀听见:“夜深人儿静,小宝宝快长大,为祖国立大功啊,月儿那个明,风儿那个静,摇篮轻轻摆动啊,她的宝宝睡在梦中,微微地露出笑容……” 此时,我渐渐缓过神。时间一点点划过指尖,月光穿过云层,抚在我身上。 我朝母亲的方向望了望,她,老了,真的老了…… 我回过头,流下泪,泪水与歌声,回绕在如梦如幻的月光下。 母亲的歌声,永远是我心中最美的声音,任何物质,都取代不了。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解析】本题是一篇命题作文,注意以下几点: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这是写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明确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列好提纲,确定详略。以“我心底的好声音”为题,该题目中有两种关键词,一个是“声音”;一个是“心中”,我们可以把该题目化为:一个打动我心灵的声音,或者是让我久久不能忘的一种声音,按照这两个思路来写,都可以。本作文重点是写“声音”,所以应该合理的使用细节描写,使用较多的文字来刻画“声音”,同时也要写出“我”的感受,这两点缺一不可。本文适合写叙事性的记叙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爱的回音壁》,完成后面小题。

爱的回音壁

毕淑敏

(1)现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几乎都是只有一个孩子,关爱之心,大概达到中国有史以来的最高值。家的感情像个苹果,姐妹兄弟多了,就会分成好几瓣。若是千亩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里,便独步天下了。

(2)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幸福?我好奇地问过。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

(3)我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多么爱你们啊……”

(4)孩子们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了爸爸妈妈呢?也不能白当啊,他们应该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这难道就是爱吗?爱也太平常了!”

(5)我震住了。一个不懂得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族的水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6)可是,你怎让由你一手哺育长大的孩子,懂得什么是爱呢?从他眼睛接受第一缕光线时,已被无微不至的呵护包绕,早已对关照体贴熟视无睹。生物学上有一条规律,当某种物质过于浓烈时,感觉迅速迟钝麻痹。

(7)如果把爱定位于关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看顾渐次减少,孩子就会抱怨爱的衰减。“爱就是照料”这个简陋的命题,把许多成人和孩子一同领入误区。

(8)寒霜陡降也能使人感悟幸福,比如父母离异或是早逝。但它是灾变的副产品,带着天力人力难违的僵冷。孩子虽然在追忆中,明白了什么是被爱,那却是一间正常人家不愿走进的课堂。

(9)孩子降生人间,原应一手承接爱的乳汁,一手播洒爱的甘霖,爱是一本收支平衡的账簿。可惜从一开始,成人就间不容发地倾注了所有爱的储备,劈头盖脑砸下,把孩子的一只手塞得太满。全是收入,没有支出,爱沉淀着,淤积着,从神奇化为腐朽,反让孩子成了无法感知爱意的精神残疾。

(10)我又问一群孩子:“那你们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

(11)没指望得到像样的回答。一个成人界都争执不休的问题,孩子能懂多少?比如你问一位热恋中的女人,何时感觉被男友所爱?回答一定光怪陆离。

(12)没想到孩子的答案晴朗坚定。

(13)我帮妈妈买醋来着。她看我没打了瓶子,也没洒了醋,就说,闺女能帮妈干活了,我特高兴,从那会儿,我知道她是爱我的。翘翘辫女孩说。

(14)我爸下班回来,我给他倒了一杯水,因为我们刚在幼儿园里学了一首歌,词里说的是给妈妈倒水,可我妈还没回来呢,我就先给我爸倒了。我爸只说了一句,“好儿子……”就流泪了。从那次起,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光头小男孩说。

(15)“我给我奶奶耳朵上夹了一朵花,要是别人,她才不让呢,马上就得揪下来。可我插的,她一直戴着,见着人就说,‘看,这是我孙女打扮我呢……我知道她最爱我了……’”另一个女孩说。

(16)我大大地惊异了。惊诧于这些事的碎小和孩子铁的逻辑。更感动他们谈论时的郑重神气和结论的斩钉截铁。爱与被爱高度简化了,统一了。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时,感觉到了一个幼小生命的意义。成人注视并强调了这种价值,他们就感悟到深深的爱意。在尝试给予的同时,他们懂得了什么是接受。爱是一面辽阔光滑的回音壁,微小的爱意反复回响着,折射着,变成巨大的轰鸣。当付出的爱被隆重地接受并珍藏时,孩子终于强烈地感觉到了被爱的尊贵与神圣。

(17)被太多的爱压得麻木的孩子,就这样完成给予和领悟爱的双重任务。

(18)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周围的人。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不要抱怨孩子天生无爱,爱与被爱是一种本领,就像走路一样,需反复练习,才会举步如飞。

(19)在爱中领略被爱,会有加倍的丰收。孩子渐渐长大,才能成为一个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也爱自然的青年。

1.作者在第(7)段中说“这个简单的命题,把许多成人和孩子一同领入误区”,句中的“误区”具体指什么?

2.作者通过具体转述三个孩子对于“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的”的回答,想说明什么问题?

3.“爱是一面宽阔光滑的回音壁”一句的含义是什么?它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4.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大人们怎样才能使孩子富有爱心,懂得关爱。

 

查看答案

阅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完成后面小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遵循的处世之道。其实质是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②就日常生活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的准则。我们应该从自己的所欲所想出发,推及他人,从而理解他人的所欲所想,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你不愿被人嘲笑,那你就不要嘲笑他人;你不愿被人非议,那你就不要非议他人;你不愿被人欺骗,那你就不要欺骗他人。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只想“我高兴就好”“我便利就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那人与人之间就必然失去友善,社会也难以和谐。人们可能都有类似的经历:在早晚高峰堵车时,总有这样的司机,只图自己的一时便利而不顾他人,左穿右插,随意变线加塞儿。这种做法,轻则会惊吓对方,进而引发纠纷,重则会造成交通事故,甚至危及生命。不论出现哪种结果,都是损人不利己。可见,只有遵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准则,人们才会相互理解、减少矛盾,社会才能和谐。 

③同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习近平主席在阐述我国和平外交政策时,一再重申,在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秉承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已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中国人民近代以后经历了一百多年战乱频发的惨痛历史,最懂得和平的宝贵,最懂得发展的重要,绝不希望这样的悲剧在任何地方重演,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国家和民族。由此可见,中国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出发,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彰显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当代价值。 

④总之,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需要。

1.根据文意,将文章第④段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限18个字以内)

2.阅读第②段,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的准则”展开论证的。

3.读了这篇文章,你会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现实生活作简要说明。

你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题后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亭亭净植  _______________

⑵陶后有闻_________________

⑶而能事不_______________

⑷此皆言其可者也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意思或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水陆草木

A. 何陋

B. 予独爱莲出於泥而不染

C. 友人惭,下车引

D. 无风亦呈袅娜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4.甲文写牡丹、菊有什么作用?

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钟山即事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钟山,南京的紫金山。王安石弃官后居住在这里。

1.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这首诗前两句中的“绕”和“弄”字用得好,请你从修辞和抒情角度说说好在哪里。

3.末尾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弘扬传统,知礼孝亲,东台市第五教育联盟联手开展“孝心无价,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知孝道)

请收集有关孝亲的经典名句,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孝义)

请根据所给句仿写一句话,诠释你对“孝”的理解。

例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践孝行)

A、根据拟定的活动方案,分工合作,请你为“孝心无价,从我做起”活动宣传设计栏目。

(栏目一):布置宣传栏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四):制作“孝心无价”活动海报

B、每年的5月13日是母亲节,你作为一名中学生,一定有许多感恩的话语要对自己的母亲诉说,请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下列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