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情”是幸福之本
乐黛云
"人们常常试图找出幸福的量化指标和客观状况,如统计“幸福指数”之类。其实,在我看来,幸福属于个人的精神世界,每一个人感受的幸福都不相同。孔子最看重的学生颜回“一簟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苦,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认为他虽然穷苦,却是幸福的。古希腊的狄奥根尼无家无室,常年居住在一个木桶中。当亚历山大大帝去见他,问他需要什么帮助时,他唯一的回答是:“请不要遮住我的阳光”。他们都在享受自己的幸福。
#幸福需要各种条件,如和平、温饱、健康等,这些都是幸福的基本条件,但拥有了这些条件的人,不一定都感到幸福。别人可以认为他们“身在福中不知福”,但是不是真正幸福,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托尔斯泰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实,幸福的家庭又何尝一样呢?农民家庭“阖家团圆瓜棚坐,闲对风月笑呵呵”应是幸福的吧;今天的一些“空巢家庭”,儿女东零西散,父母独守“空巢”,但想到孩子学有所成,都有可期许的未来,安知父母心中不感到幸福呢!
$回顾我自己曾有过的一些难忘的幸福时刻,也不尽是产生于所谓“金榜题名”之类的时节,倒反而是更多地出现在极其艰难困苦的年月。
%当然,幸福的源泉并不止此。中国古人尝言:“乐莫乐兮新相知”,又说:“知音其难哉”。如果真有一个忠心耿耿、始终相信你的品质、懂得你的弱点、蔑视任何谣言、传闻、曲解和误导,随时向你进忠言的朋友,那无疑是难得的幸福。
&幸福确实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但它的根本是情,是对人、对周围一切的热爱!很难想象一个对事冷漠,对人无情的人会有真正的幸福。
1.下列观点属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 幸福属于个人的精神世界,每一个人感受的幸福都不相同。
B. 幸福只有自己知道。
C. 有知音相伴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D. 对人、对周围一切的热爱是幸福的根本。
2.第#段加线句中的分号可否改为句号?从论证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3.若删去第$段加点的“尽”字,对意思表达有何影响?
4.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的后面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
今年我八十初度,老伴开玩笑地送我一首打油诗,道是“摸爬滚打四不像,翻江倒海野狐禅。革故鼎新心在野,转识成智觉有情。”落款是“浪漫儒家”。关于我当年一无基础、二无条件,年已五十,却硬要以新学科比较文学为毕生志业,其中的酸甜苦辣,他算是最知情的人!有这样的知音相伴终身,我想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吧。
5.下列理解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幸福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所以幸福的家庭各不相同。
B. 幸福的家庭都一样,因为幸福的根本是对人、对周围一切的热爱。
C. 拥有和平、温饱、健康等基本条件的家庭一定是幸福的。
D. 即使生活贫穷、儿女东零西散甚至无家无室,也可以是幸福的。
阅读《塑料污染席卷海洋》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目前在大众软饮料消费市场上,塑料瓶包装迅速挤占了玻璃瓶的市场份额,基本上做到了一统天下。
②据有关方面的数据统计,如今,每分钟就有近一卡车的塑料瓶进入海洋。由于塑料是一种难以降解的物质,因此,海洋污染问题已经变得日趋严重。
③塑料瓶等塑料垃圾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块塑料缠绕大的海洋动物,如鲸鱼和海龟等,小块塑料则被误认为是食物,在海洋动物食用后令它们中毒或无法消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每年有数十万海洋生物因海洋塑料而死亡。
④塑料正在进入海洋食物链的每个层级,甚至回到我们的餐桌上。最新的研究发现,在牡蛎、贻贝和鱼类中,均检出了微塑料。塑料还无法有效被食物链吸收,不管其在何处被消化,都会将毒素带到我们餐盘中。
⑤研究显示,如果对塑料造成的海洋污染情况置之不理的话,其影响不只是对于海洋渔业、旅游业等等。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总量将超过鱼类总量。届时,人类面临的,不仅是自己的食物种类、环境质量问题,而且还有我们能不能继续生存的问题。
⑥因此,减少塑料瓶对环境尤其是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除了从自身做起,减少用塑料瓶等塑料制品之外,我们还要提倡使用可以降解的塑料制品。
1.根据本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④段中“最新的研究发现”限制了消息的来源,说明在牡蛎、贻贝和鱼类中检出微塑料这一情况是真实的。
B. 每分钟近一卡车的塑料瓶被倒入海里,那么每分钟被倒入海洋的塑料垃圾更多。
C. 塑料是一种不能被降解的物质。
D. 本文围绕“塑料污染席卷海洋”,介绍了其现状和危害,并在文末引发大家思考:除了从自身做起减少用塑料瓶等塑料制品之外,我们还要提倡使用可以降解的塑料制品。
2.第②段指出,“海洋污染问题已经变得日趋严重”。从下文看,“日趋严重”的具体表现为):(1)____________(2)________(每空不超过15个字)
3.第⑤段画线句中,“不仅……而且……”前后的内容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梁山舟先生同书①,尝南归,将渡黄河。河督②某公,留住署中。山舟屡欲行,某公言水势甚溜,宜稍停待。山舟不得已,诺之。留住斋中,甚苦岑寂③,居停④主人又不时出,惆怅无聊。偶睹架上,罗列佳纸名笺,案头笔砚,亦复精良。遂日写字消遣,匆匆将纸用罄。俄⑤主人出,言水势稍减,可以迳渡,已为具舟楫矣。梁拱手称谢。将行,忽主人顾架上纸,问仆曰:“此间纸皆何往?”仆惶悚若不能置辞。梁乃白实己所书,因指案头书示之。主人怒曰:“吾此纸特使人至南中⑥购求,供己临池之需,不意乃为汝用去。”遽叱仆取出,一一碎裂之。梁怒甚,然无可如何,忿忿别去。盖河督为京官时,尝托人请山舟书,山舟迟延不作,故为此以报之。其言水涨水减,咸饰说也。且仆取纸出时,即已藏山舟所书,碎裂者乃他纸。
(选自清·孙静庵《栖霞阁野乘》)
(注)①梁同书:清代书法家。字元颖,号山舟。②河督:河道总督的省称。③岑寂:寂寞。④居停:寄居之处。寄居之处的主人,指房东。⑤俄:短时间。⑥南中:地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诺之(__________) ②已为具舟楫矣(_______)
③忽主人顾架上纸(_________) ④咸饰说也(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意乃为汝用去
A. 故不为苟得也 B.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 为其来也 D.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因 指 案 头 书 示 之
4.翻译下列句子
(1)遽叱仆取出,一一碎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河督挽留梁同书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他怎样精心设计从而达成目的?(用自己的话概括)
专题与语文综合实践
暑假来临,为了响应“对标绍兴,采石攻玉”的号召,学校组织“跟着语文书游绍兴”的研学活动。
(1)小张同学对其中的“采石攻玉”不理解,请你向他解释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九年的语文学习,很多同学记住了鲁迅,知道了绍兴,还认识了手捏钢叉守瓜田的闰土,偷罗汉豆吃的少年,孔乙己,豆腐西施等等。一位同学在语文书后面写下“惜闰土麻木迷信”的上联,请根据所学课文内容拟写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禹精神是“绍兴精神”核心内容,阅读文字材料,探究大禹精神内涵。
(链接材料)大禹的父亲鲧(ɡǔn)治水的方法是用息壤来湮塞洪水,结果洪水不仅没有平息,反而更加泛滥。鲧死后,禹继承父亲的治水大业,他认真汲取了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禹领导天下百姓劈山开河,历尽千辛万苦,不停地治水,其间三次路过家门,也没有回去看一看天天挂念他的岳母和生病的妻子。这样用了整整十三年,大禹共疏通了九条大河,无数条小河,填平了亿万个很深的大水坑,终于平息了水患。
大禹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1)阅读名著《朝花夕拾》片段,回答问题。
“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 》”。
这段话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读《_______》的情景。
通过阅读这本书,他了解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及西方哲学思想,更懂得关爱、珍惜生命,请在《朝花夕拾》中找出两个能够表现鲁迅先生“关爱、珍惜生命”的事例,并简单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与名著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__)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第四次被病痛袭击,是在筑路过程中,因艰辛寒冷饥饿而得了伤寒和肺炎。
B.许多梁山好汉行事光明磊落,敢作敢当,杀人后曾在墙上题下自己姓名的有武松和张顺。
C.在主日学校,哈克偷看老师的书,被汤姆发现后慌乱中撕破插图,在老师的追问下,汤姆说是自己干的,结果挨了板子,放学后还被关在学校两个小时。
D.《格列佛游记》中,在飞岛国,格列佛看到当地的人们头不是向右偏,就是向左歪。他们有一只眼睛凹在里面,另一只眼睛直冲着天顶。
E.《西游记》里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酣战之际,观音菩萨赶来带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王后娘娘。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 _________________ ,绝知此事要躬行。②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④已是悬崖百丈冰,_________________ 。
⑤音乐能渲染气氛。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奏出的是出征前豪壮的士气;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奏出的是送别的热烈与隆重。